江门物流业面临三重困境
2013-3-21 10:21:00 来源:江门日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3月5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次发布了我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平均值为54.4%。这反映出我国物流业总体仍处在平稳较快发展周期,但是谈及去年以来我市物流行业的发展,许多企业负责人却表示不容乐观:市场不景气、成本上升以及规模难以做大,是摆在多数企业面前的实际困难。
市物流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梁文昌说,困难总与机遇并存,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那么,在这种情形下,我市物流业如何谋变求生存,在实现转型升级上又有哪些成功经验?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展开了采访。
现状
以中小企业居多 优势尚未完全体现
记者从市物流行业协会获悉,全市主营或涉足物流业务的企业超过了1000家,代表企业有大昌行物流、德润物流、万里达物流等。近年来,我市物流业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2005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为145亿元,到2011年这一数据已增加到230亿多元。尽管最新的行业统计数据尚未公布,但从去年水陆货运量来看,达到了8996万吨,较2011年增长10%,预计物流业增加值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增幅。
江门作为珠三角西部的重要城市,发展物流业的交通条件十分优越,随着一批交通大项目的建成,这一优势更为突出。同时,江门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在六大传统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又逐步形成了“两高三新”的发展格局。这些都为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市发展物流业的条件非常优越,但目前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梁文昌说。这主要表现为整体企业规模不大,两业(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程度较低,以及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等。据统计,全市规模以上的物流企业仅约30家,绝大多数仍是中小企业。
中国物流学会理事、五邑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联辉指出,江门两业联动还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业发展规模比较小,按照现代物流的概念来说,很多企业甚至还谈不上是物流企业,只是单一功能的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有实力、有规模,能够进行供应链运作管理的企业还比较少。这些都制约了物流业整体做强做大。
瓶颈
物流园区建设滞后 缺乏规模效应
梁文昌指出,江门物流业主要服务本地制造业,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物流业的发展。受限于企业规模,许多制造业企业自己找车运输或者外包一些仓储和运输业务,从供应链角度看,整合物流资源没有规模效应。
此外,物流园区建设相对滞后,也成了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据了解,市区目前规模较大的物流园区是位于江会路沙岗村口的正平快运物流中心,入驻企业近50家。但受规模、租金、租赁期限等限制,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去年,江门市宝新物流公司业务扩张,开拓了业内先进的甩挂业务,但也因为场地问题伤透了脑筋。公司总经理向风豪说:“园区的规模太小,造成很多问题无法解决。”
采访中,多位企业负责人向记者提出,希望我市能尽快建成一个有规模的物流园区。市汽运集团物流中心副主任李锦盛认为,物流园区不但有利于企业集聚,降低物流成本,对于提升江门物流业地位也有着重要意义。广州在省内物流中心的地位,与占地面积达3000亩,每日发车超过1万车次的林安物流园密不可分。他说:“正由于缺乏一个这样的园区,我市很多货物只能通过代理的办事处运出去,多出来的物流成本,最终还是由制造业和物流业双方承担。”
去年以来,行业内外的一些变化也对一些物流企业带来了挑战。“物流业与制造业关系密切,市场疲软影响制造业,物流业也必然受累。”江门市江顺达物流公司总经理冯日佳说。其次是运输、人力等成本的上升,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加上我市物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抗风险能力不足,影响更加明显。
曙光
积极因素正在酝酿发酵
尽管存在一些困难与制约,但一些积极因素也在酝酿与发酵中,有望推动我市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大环境来看,去年8月份以来国际市场缓慢复苏,企业订单有所增长,我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出现平稳回升。大环境的回暖以及我市一批重点交通工程、码头的建设,为物流业发展带来了曙光。此外,近年来电子商务的急速发展,催旺了电商物流。随着“广货网上行”的深入推进,电商物流在我省,乃至我市也有望取得较大发展。
从行业外来看,随着一批有实力的制造业项目落户建成,为物流业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动力。此外,随着本地制造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两业联动的重要性。目前,两业联动在摩托车、造纸、食品等方面已经表现得比较充分。
从行业内来看,经过前些年的努力,以中江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我市物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日趋完善,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望缓解成本上升对物流企业带来的影响。
从政府层面上看,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也给予了我市物流业很多扶持。记者从市经信局获悉,提升物流现代化建设水平,推动两业联动是该局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应对
企业多种手段谋生存
通过连日深入企业采访发现,尽管困难重重,我市物流业整体上仍呈现蓬勃生机,除得益于“三促一帮”等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外,这与各企业积极谋求转型升级是分不开的,显示了我市物流企业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与生存能力。
江顺达物流
提升企业层次 以品牌取胜
江顺达物流在我市物流业属于领军企业之一。该公司董事长冯南潮坦承,土地价格、劳动成本上涨,招工难等问题,确实对企业发展带来了一定压力。针对这些困难,江顺达物流一方面提升仓储业务水平,开拓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苦练内功,提升企业层次,以品牌取胜。
据了解,江顺达物流继2008年通过了IS09001认证以后,又在去年获得了“国家AAA物流企业”的称号,成为目前全市唯一获此荣誉的物流企业。冯南潮认为,企业资质认定不仅是一张证书,更是企业全面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硬件、管理水平、企业文化都有改观,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时塑造了良好的品牌美誉度,获得了行业与客户的认同。该公司总经理冯日佳也认为,市场规范化,竞争日趋激烈,这些决定了物流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内强管理,外塑品牌。
宝新物流
升级硬件 开拓新业务
宝新物流是我市较早成立的物流企业之一,近年来通过提升管理,进军电商物流等方式保持了良好业绩。该公司去年投入了400多万元购买牵引车和挂车等设备,增加了甩挂运输业务,并积极在上海等地布点,开拓华东、华北市场。
该公司总经理向风豪告诉记者,甩挂运输可大大减少配送车返程的空载率,并最大限度地节约等候装卸的时间。他说:“以江门至上海两地之间的物流运输为例,过去每月只能来回4至5趟,采用甩挂运输模式,能将这一数字轻松提高到12至13趟。”
对于这一逆势扩张行为,他解释,最重要一点是对中国经济,对江门物流业发展前景有信心。其次困难期也是布局调整的良机,“过去要在上海收购一家公司可不容易,去年就能以比较低的价格做到”。同时,设备升级也带来了新的竞争优势。
市汽运集团
巧用资源优势 培育新增长点
客运一直是市汽运集团的主营业务,但受到城际轻轨、高铁等客运方式的冲击,集团也面临着挑战。该集团物流中心副主任李锦盛说:“站点、班次密集是我们特有的资源优势,抓住这一点,我们在去年发展了城际物流快速配送体系,使之成为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
所谓城际物流快速配送体系,是指利用市汽运集团运输平台,实现江门地区3小时到达,珠三角地区5小时到达的公路小件货物运输网络服务。李锦盛表示,虽然每辆大巴装载的货物不多,但对于运输时效性要求很高的农产品,例如新鲜蔬菜、水果、肉类等,又或者是小件的电脑配件、机器部件等,这项业务就很有市场。
观点
规模与技术仍是制胜之道
尽管不乏各种成功案例,但规模与技术仍然被广泛认同为物流企业转型升级谋发展的制胜之道。大昌行物流有限公司是我市物流业的龙头企业,公司董事总经理谷大伟强调了规模效应对物流企业生存的重要性。他说,大昌行在中国的业务有汽车、食品供应、物流三大块,其中食物供应和物流这两块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当一些物流企业穷于应对不断上升的物流成本时,大昌行却善用了食品进口方面的一些利好因素,带动了企业整体发展,并以此为契机着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谷大伟认为,规模效应可以发挥物流企业的自身优势,形成优势互补,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如果说大昌行物流是规模取胜的典范,那么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则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技术研发上。利奥纸业集团董事梁延国认为,物流业的转型升级,管理是一个抓手,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则离不开于及时转化科技创新的成果。雅图仕公司从2006年开始涉足RFID(射频识别技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通过这一途径,有效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管理,解决了人民币升值、人力资源成本上升以及劳动人员非专业化等问题。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