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塑化剂 输欧玩具遇险

2013-3-19 10:07:00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12年,欧盟REPAX系统和美国CPSC通报的不合格玩具产品中,塑化剂超标成为首要诱因。业内人士提醒,欧美是我国玩具的传统出口地区,玩具出口企业应及时了解国外技术法规,不断树立环保意识,提升玩具出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塑化剂超标正成为我国儿童玩具出口的拦路虎!“好不容易拿到的订单,就这样白白丢掉了,真是可惜啊!”江苏一玩具出口企业的谢老板近日很是郁闷,原本接手了一个欧洲客户的大单,但由于塑化剂检测项目不合格,企业只能遗憾地错过了订单。“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检测已成为近年来我国玩具出口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新增的必测项目,而邻苯二甲酸酯超标也是近年来国外对我国出口玩具通报召回的主要原因。”宁波检验检疫专家透露,2012年境外通报我国玩具及儿童用品邻苯二甲酸二酯(DEHP)超标146起,较2011年增加了两倍多。通报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欧盟和加拿大,其中欧盟占98%。通报产品主要涉及玩具、玩具车、婴儿围嘴、儿童雨衣等,而令这些产品“中招”的罪魁,就是玩具和儿童护理用品塑料部件中的DEHP用量超标,不符合欧盟REACH法规。
  玩具出口频中招
  近日,宁海检验检疫局在对一批出口丹麦的文具套装进行抽样检测时发现,该产品外包装PVC泡壳和外薄膜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EHP)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64%和5.9%,远远超过欧盟邻苯二甲酸酯DEHP、DBP和BBP浓度0.1%的标准。而公司对此全然不知。 
  背景链接
  2005年,欧盟发布2005/84/EC指令,禁止在玩具材料中使用塑化剂,这是最早提出禁止在玩具中使用塑化剂的法规。2008年,美国发布《消费品改进法》(HR4040),明确规定玩具产品中的塑化剂含量不得超过0.1%。2009年,欧盟玩具新指令(2009/48/EC)再次明确塑化剂不得在玩具中使用,并将其列入REACH法规。之后,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制修订玩具法规,控制塑化剂含量。
  近年来,塑化剂受限种类一直在增加,限制要求也越来越严,从最初受限的3岁以下放入口中的玩具扩展为12周岁以下所有玩具及儿童护理用品。限量从每个项目小于0.1%加严至项目加和小于0.1%。2012年,欧盟REPAX系统和美国CPSC通报的不合格玩具产品中,塑化剂超标成为首要诱因。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