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口建成世界最大矿石码头 青岛港将成国际矿石中转港

2013-3-12 9:40:00 来源:中港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3月9日,交通运输部在山东省青岛市组织召开青岛港董家口港区青岛港集团矿石码头工程竣工验收会。经过与会专家领导的一致同意,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矿石接卸码头工程正式通过国家验收。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矿石接卸码头,也是我国建成的第一个30万吨级(结构兼顾40万吨)矿石接卸码头,意味着世界最大的矿石接卸码头转入运营阶段,进而一举确定了青岛港的国际矿石中转港地位,为打造一个8亿吨青岛港、向世界一流强港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正式投产的青岛港集团矿石接卸码头工程,是董家口港区最早开工建设的重大建设项目之一,共建设有1个30万吨级(结构兼顾40万吨)铁矿石接卸码头和1个20万吨级铁矿石转水码头。其中,30万吨级(结构兼顾40万吨)铁矿石接卸码头长510米,水深-25.0米,设计年通过能力近期为1600万吨。2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长372米,水深-19.20米,设计年通过能力1300万吨,并配套建设相应工程。
  为了将董家口矿石码头工程早日建成,青岛港集团和各参建单位群策群力,只争朝夕,创造了建港史上的两个奇迹:2010年12月26日,青岛港仅用363天就建成了常规需要四到五年、世界最大的30万吨级 (结构兼顾40万吨)矿石码头。2011年6月29日,又仅用178天建成20万吨级矿石转水码头。作为目前世界最大的矿石接卸码头,30万吨级码头在建设过程中还创出了五个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码头、最深的码头水深、最先进的环保系统、最先进的信息化操作系统、最大的岸桥。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该码头的建成投产,极大缓解了青岛港矿石接卸能力不足的矛盾,为青岛港转型升级生产布局的全面调整创造了条件,将改变国际矿石运输的格局,确定了青岛港在全球中国际矿石中转港的地位。今后,世界上最大的40万吨矿石船舶将可直靠青岛港,并以此为中转向周边国家进行分拨,从而大大节省矿石的运费,对于抑制矿石价格、降低钢铁成本、推动钢铁工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青岛港董家口港区三面环海,建港岸线长,水深条件好,航道开挖量小,距离国际主航道近,非常适合建设大型码头,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未开发优质天然深水良港,具有极大发展潜力。据中港网历史资料,2009年3月1日,交通运输部、山东省联合批准了 《董家口港区总体规划》,确立了董家口港区“一枢纽两中心”(国家枢纽港、国家重要的能源储运中心和大宗干散货集散中心)的功能定位。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更加凸显董家口港区建设的重要性。在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下,2012年青岛市提出加快西海岸经济新区开发建设,以董家口港区、保税港区为依托,整合西海岸港口、园区、产业和政策等优势,吸引高端生产要素,构筑创新开放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区。加快整合西海岸港口,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2012年青岛市两会上提出,要支持青岛港转型发展,做大做强,推动青岛港向世界第一大港迈进。2012年4月26日,青岛市委、市政府正式授权把董家口72平方公里港区和50平方公里物流园区交给青岛港集团开发建设,此举更从战略、政策、措施上加快了董家口港区的开发建设。
  截至2012年底,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已累计建成11个泊位,通过能力达到1亿吨。2013年,青岛港还将在董家口港区建成9个泊位,累计20个泊位,通过能力将达到2.2亿吨。到“十二五”末,将在董家口港区再造一个3亿吨的青岛港。随着港口设施的逐步完善和腹地运输需求的日益增长,董家口港区将逐步拓展服务范围,全面发展港口综合物流、专项物流、商贸等服务功能,发展成为青岛港南翼新的大型综合性港区和大宗干散货运输基地。
  另据资料,2013年1月21日~22日,宁波-舟山港衢山港区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初步设计在舟山通过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审查。建设规模为新建2个30万吨级铁矿石卸船泊位(水工结构均按靠泊40万吨散货船舶设计),泊位总长度为835米;新建1个10万吨级装船泊位和2个5万吨级装船泊位,泊位总长度为870米;新建2个工作船泊位;建设相应配套设施。近期设计年吞吐能力为5200万吨,其中接卸能力为2600万吨、装船能力为2600万吨。预计到2015年建设完成后,年吞吐量可达1亿吨,相当于当前舟山港域年吞吐量的1/3,将成为全国最大矿石中转码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