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通关26天变6天

2013-2-21 10:49:00 来源:中国质量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通过标准化试点,将标准引入港口物流管理,使货物的通关时间由原来的26天缩减为6天,集装箱码头完成吞吐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倍,不仅提高了物流服务质量,使港口服务步上新台阶,而且提高了企业信息化服务手段,实现了货物的快速流转。”近日,广东省质监局标准化处副处长张定康说起东莞市虎门港集团通过3年标准化试点取得的成效如是说。
  据了解,虎门港作为广东重要的外贸口岸,直接服务于国内和国外两大市场。港口的业务除了需要接受海关、国检和边检的电子化监管与查验以外,港区还将拥有保税仓储、陆路运输、集装箱拆拼箱作业、国际货运代理、进口分拨、流通加工等业务。
  3年前,虎门港集团在广东省质监局的帮助下,开展现代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以建立物流服务标准为契机,将标准化渗透到全程物流服务标准化链条中。通过制定“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服务理念创新化”的标准化方针,建立了一整套适用性和操作性强的标准体系,使业务量大幅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业务流程极大优化、客户满意度明显提高。
  在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中,虎门港集团将标准化建设贯穿于公司业务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制定各个环节的工作标准使各岗位责任制、操作程序、机械设备更加规范,成为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效益的必备手段,实现入库、出库、库存等仓库管理信息在海关、仓库和客户三方的实时共享,满足三方对服务的需求。
  在试点中,将标准化建设与物流物联网技术有机的进行结合,做到了货物的快速流转,使申报、审批、查询、查验等信息活动和多方参与的信息化协同合作,不但提高了企业信息化服务手段,而且因极大地缩短了物流的流程而赢得了客户,作业效率显著提升。尤其是在保税区和港区之间进行电子围网并开辟电子通道,将物流仓储的服务环节,移到口岸环节,拓展港区功能,实现了口岸增值,推动转口贸易及物流业务发展(即区港联动)的基础上采用物联网技术,缩短了交货时间,极大地提高物流工作效率,带来了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服务成本的降低。原来货物从码头到保税物流中心需要武警亲自押送,全程需要约8个小时,现在通过电子走廊监管只需3~4个小时,全程的监管功能还保证了货物的安全性。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虎门港集团进行了4次客户满意度调查,各项服务指标的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最近一次客户满意度达到96.35%。
  目前,虎门港集团围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通过制定一批标准和规范,使港口物流服务在技术、装备、信息、管理、服务、安全和保税等环节,在标准上形成完整的服务标准体系,使生产链、供应链、产业链能够较好地衔接,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集团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3.3%;保税物流园区完成货物金额相比去年增长95.7%和121.3%;完成吞吐量比2011年增长15.4%。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