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制约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瓶颈

2013-2-20 8:5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彭茜薇王梦雅
    电子商务是20世纪信息化、网络化的产物。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物流在电子商务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仍处在较为困难的成长阶段,现行的物流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物流配送体系尚处于发展初期,其规模还比较小、发展水平也比较低,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更暴露了我国物流体系的不足。因此构建高效、快速、合理的现代物流体系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突出的制约因素
    目前影响和制约物流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有:
    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不完善。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在区域分割、自主管理的模式下,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统一协调性,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和兼容性都比较差,难以发挥规模效应。
    物流基础设施整体布局不尽合理。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偏小,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同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也不合理,东部运输设施比较发达,约占全国的50%,中西部地区分别只占34%和16%。这导致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下降,企业内部设施装备落后,造成我国物流产业的运输成本较高、效率普遍低下。
    专业物流难以支撑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只有通过信息化、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物流管理模式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保证电子商务物流通畅。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各种先进的物流技术设备,如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以及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自动识别技术、自动跟踪技术等应用较少,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物流高素质人才严重缺乏。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普遍缺乏通晓现代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我国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起步晚,师资严重匮乏;物流专业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落后,缺少必要的实践环节,而专业师资和物流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匮乏更是制约我国物流的发展。
    与物流发展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法规尚未完善。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制度和法规有待完善。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用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科学的解决对策
    一是建立与完善法规政策,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中心,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社会化和产业化。物流产业属于社会基础产业,发展需要政府的参与和支持,在政府指导下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法规及配套政策,并对物流主体的资格和权益进行规范,可以为现代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加强对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并注意协调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物流发展规划。只有科学合理地布局物流中心,才能提高物流速度和物流效率。物流配送的社会化和产业化是指流通代理制与配送制相结合,通过合理化布局的社会物流网将分散的物流集中起来,形成产业,实现物流的规模效益和企业零库存生产。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关键是建立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中心。根据国内外连锁企业的经验,建立物流中心的途径主要有自建、改建、联建、代建四种。
    二是建立物流配送体系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建立物流配送体系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关键是建立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配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的途径有企业自营、改建配送模式、外包,即第三方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模式等。电子商务企业自营和改建物流中心所需的建设投资都比较大、物流成本高,而且对物流管理水平要求高,在我国目前条件下不宜普遍采用。
    共同配送物流中心包括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企业或生产企业联建两种形式,这样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利用原有企业的储运设施节约建设投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益。外包物流中心又称第三方物流,是指电子商务企业委托供应商或物流中心代其完成物流服务的运作方式。这样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而与物流相关的业务环节则交给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通过合理化布局,将分散的社会物流网集中起来,形成产业化,实现物流的规模效益和企业零库存生产。
    三是树立物流企业信用体系,提高顾客忠诚度。由于电子商务是在网络虚拟环境下进行的,交易双方不能面对面地进行交易,在这样一个虚拟社会里建立起交易者的信心和信用相当重要。因而必须建立物流企业“诚信为本”的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才能给消费者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购物便捷,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其次,提高物流全过程的可见性,建立一体化递送网络,增加配送货物的跟踪信息,实现内部的信息网络化,进行信息化改造,才能突破配送瓶颈,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四是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经营管理人才。在物流人才培养上,首先应由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牵头行动,着手建立包括高校学历教育、物流职业教育、企业岗位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继续教育互相结合、多种层次、互为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次要加快我国高校实用性物流人才教育工程,各高校应结合本身的特点探索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培养模式,以各种形式推动我国的物流人才培养,扩大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规模。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职教合一”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项目驱动为载体,加强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在实践教学中营造职业情境,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为物流行业输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进行专业市场调研,分析物流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按照物流管理专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开展“订单式”培养。(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