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美成全球贸易老大体现综合国力

2013-2-18 10:33:00 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根据美国公布的最新数据,2012年美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3.82万亿美元;而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2012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3.87万亿美元。这样中国很有可能已经到达一个新的里程碑: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货物进出口国。 
  中国跃升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意味深长,至少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观察。
  意味之一:这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持续提升的必然结果,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
  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额只有206亿美元,排名世界第32。而当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人民币增长142倍,2012年达到51.83万亿元时,外贸总额增长187倍也就水到渠成了。
  再看中国货物出口结构。1980年,中国出口超过一半是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机电产品只占7.7%;而2012年出口美国最大宗的商品依次为:手机与广播设备、电脑、电脑设备、影音设备、玩具,高技术含量商品已占主导地位。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成长,中国外贸老大的地位只会越来越稳固,而贸易扩大意味着一个国家经济影响力的扩大。
  意味之二:货物进口快速增加,中国市场魅力与日俱增,中国的全球经济影响力正体现于此。
  中国在2012年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得益于过去3年中国进口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增长对原材料的强劲需求,中国中产阶级壮大对进口消费品的渴望,构成中国进口持续增长的动力。
  “金砖四国”概念首倡者、高盛公司资产管理部主席奥尼尔预计,中国正在快速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最重要的双边贸易伙伴。而经济影响力扩大带来中国地缘战略上的好处。在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过程中,奥巴马政府所以一再强调并非为了遏制中国,很重要的原因是,不管美国还是中国周边国家,谁都想抓住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机会,谁都不愿意得罪中国而丧失分享中国市场“大饼”的资格。
  意味之三:中国成贸易强国仍有长路要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更要靠内需。
  虽然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高达3.87万亿美元,但一般贸易只占52%,而加工贸易仍占48%,也就是说,中国仍有将近一半的贸易是因为替人打工、代人生产而实现的,中国从中只获得少量的加工费,并创造了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而绝大部分生产和贸易盈利是被外商赚走的。
  中国要成为贸易强国,需要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出口的增加,需要中国金融业实力的壮大,需要中国“软实力”的提升,这是中国与美国最大的差距所在,缩小差距并非几年工夫就能做到。
  在中国劳动力成本提高,环境持续恶化,资源趋于枯竭,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市场趋于饱和的今天,加大贸易结构调整更显紧迫。中国不能长期做世界的加工厂,靠损耗自己的资源,破坏自己的环境,吃子孙后代饭,来换取不相称的利益。而贸易结构调整需要与整体经济结构调整和再平衡相结合,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说到底,14亿人口的内需才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意味之四:美中贸易互利双赢大格局未变,美国不必闻逆差而色变。
  根据美方统计,2012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到创纪录的3150亿美元。“逆差”在美国已经是政治色彩很浓的字眼,不管是在美国逼迫人民币尽快升值的进程中,还是在美国大选触及敏感就业问题的辩论中,对华贸易逆差是鞭打中国的最主要借口。
  传统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史剑道指出,不要以为只有出口才是好的,进口就是糟的。诚然美国出口还不够多,应当打掉市场壁垒,但美国自由进口,从中国进口增加是因为确能给美国带来实惠,这有什么不好?贸易并非损耗就业机会,而是创造就业机会,2010年仅从中国进口玩具,就为美国创造了22.1万个就业机会。如果玩具拿回美国生产,创造的就业机会更少,因为美国自产玩具会昂贵许多,更少人买得起。
  美中经贸利益相互交织、相互依赖,是当今世界与冷战时期美苏对峙最大的不同,也是经济全球化带来世界和平的最大成果之一,美中两国没有理由不珍惜。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