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印“画圈”意欲何为?欧盟“贸易圈”渐成雏形

2013-1-30 10:51:00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欧盟的海外“贸易圈”最近要添新成员。有消息显示,欧盟—印度自贸协定已进入谈判最后阶段,有望在今年春季举行的欧盟—印度峰会上得出结论。然而,印欧牵手对中国而言,却并非是个好消息。
  据中国驻欧盟使团经济商务参赞处消息,欧盟—印度自贸协定已进入谈判最后阶段,有望在今年春季举行的欧盟—印度峰会上得出结论。
  在欧盟、印度看来,这无疑是对双边经贸的重大利好,但最大贸易伙伴欧盟和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经贸合作存在竞合关系的印度“牵手”,对中国而言,却并非是个好消息。
  随着欧盟海外“贸易圈”,甚至是环中国“贸易圈”的逐渐成形,圈内与中国出口产品存在同质性和竞争关系国家将对我国出口造成困扰。受访专家建议要客观看待,妥善应对。
  欧盟“贸易圈”渐成雏形
  “签订欧盟—印度自贸协定符合欧盟拓展贸易增长新空间的战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部副研究员姚铃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
  她介绍,欧盟委员会2010年11月对外公布了新5年贸易战略,即《贸易、增长和世界事务》,表示将推动与贸易伙伴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作为拓展欧盟贸易增长新空间的重要途径,希望至2015年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覆盖其50%的对外贸易。具体执行分“三步走”:首先是推动已经结束谈判的自贸协定生效;其次是加快正在进行的谈判;再次是着手开展新的谈判。
  欧盟是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1年双边货物贸易增长20%,欧盟自印进口占欧盟进口总额的2.2%,向印出口占欧盟出口总额的2.6%,双边贸易仍有巨大潜力。该协定将全面覆盖贸易及投资领域超过95%的关税细目,这意味着自贸协定一旦达成,欧印贸易总额有望在2015年翻倍,达到1550亿欧元。
  对此,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曾评论,欧印建立自由贸易区无疑是一项“双赢”合作,将因此形成一个15亿人的大市场。这不仅对欧盟和印度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加就业以及科技创新至关重要,而且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同时也对外发出主张市场开放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强有力信号。印度总理辛格则表示,印度的发展需要牢固的印欧关系。
  随着欧印自贸协定签署进入最后阶段,有一个趋势值得关注,即迄今为止,欧盟已与美国、日本、韩国、秘鲁、哥伦比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先后进行了自贸协定谈判,或伸出了“贸易合作”的橄榄枝。
  姚铃表示,“印度的加盟显然加快了以欧盟为中心的环球贸易圈成形速度”。
  困扰我国出口
  纵观意向或已经与欧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国家就会发现,亚洲几乎已经成为欧盟“双边贸易攻势”的主要目标,欧盟则似乎一直在致力于与中国周边国家建立自贸区,一个欧盟“贸易圈”下的环中国“贸易圈”貌似也在随之成形。
  欧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后,韩国迅速成为欧盟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姚铃担心,由于我国与欧盟“贸易圈”内很多国家在对欧出口结构上存在同质性和竞争关系,自贸区优惠税收政策在促进圈内贸易的同时,亦会打压中国对欧出口,甚至威胁中国作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具体到欧印自贸区的建立,姚铃表示,虽然目前两国在对欧出口产业结构上还不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但近几年国内成本上升已经导致部分产业转移印度等低成本国度。欧印自贸区建成后,区内降低关税的行为等同于中国国内生产成本再“被提升”,一定程度加快国内出口订单转移速度。
  不过,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季铸也强调,全球一体化是大势所趋,此背景下各国加大自贸区建设则是必然,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移更是中国在盘踞多年“世界工厂”位置后,正常的产业淘汰。
  因此,季铸建议,面对欧盟所谓“贸易圈”的建立,中国一方面要放平和心态,另一方面则要加大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以消化国内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
  姚铃则认为,中国应该延续现有和东盟等国加大贸易合作的趋势,加大自贸区范围的拓展,同时,中欧之间,也应该加快中欧投资协定签署。
  欧盟驻华使团团长艾德和大使1月16日在北京表示,2013年对中欧关系发展至关重要。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将于年内开启,谈判内容涉及投资保护、市场准入以及平等待遇。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