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总干事:良好的贸易政策 需要优化的贸易数据

2013-1-30 9:34: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供应链的增长是21世纪全球化浪潮的核心。当今几乎所有的生产活动和许多服务产业都以供应链生产为特征,而且几乎所有的供应链都跨越国界。但目前为止,我们缺乏理解这种新现象的统计工具。传统的统计方法以名义总值衡量贸易,这一方法不但无法清晰勾勒出当今全球贸易的图景,更不能完全捕捉到服务业在产品制造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更重要的是,这些统计数据不足以帮助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贸易政策,从而确保贸易政策能够真正帮助就业,惠及民生。  正因如此,从2007年开始,我要求WTO的统计学家研究新的统计方法以填补这一缺口。我们启动了“世界制造”的倡议(Made in the World Initiative),并且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达成合作,共同建立一个世界贸易数据库,以充分反映贸易流中所包含的国内生产附加值。
  在此过程中,世贸组织和众多国际组织、研究机构以及各国的统计机构共同合作。中国一直是世贸组织非常得力的伙伴。中国科学院对中国出口中的国内附加值作出了自己的估算,并在2012年9月于北京召开的全球价值链国际研讨会上展示了这一成果。
  就在最近,WTO和OECD共同发布了第一组以附加值计量的贸易数据。这项成果标志着我们与各机构的长期合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以附加值的方法统计贸易使我们以崭新的视角理解21世纪的贸易政策。具体来看,新的数据显示了三项结果:其一,服务产业的角色。以传统的统计方法,服务产业只占到贸易总量的20%,然而一旦考虑到它们在国际贸易中对附加值的贡献,这一份额就要翻倍。包含在商品价值内的服务产业比如研究与开发,现代物流,等等这些新的商业功能促成了价值链本身的发展。理解了服务产业在价值链的成功中的关键作用,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所在,以及如何利用贸易创造就业 。
  第二个结果,是中间产品进口对于提升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性。如今,要成为成功的出口国,需要先成为积极的进口国。这对我们理解当今的贸易政策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贸易谈判讲求“防守性利益”,即首先保护国内市场再寻求扩大出口。然而当我们意识到一个国家的进口对它的出口有好处,这种传统的贸易谈判观念就不再适用。它还改变了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的利弊考量,用反倾销、反补贴、特别保障等贸易救济措施限制进口,很可能最终伤害了出口。此外,这一观念对传统的互惠原则也提出质疑。
  第三项重要的结果,即双边贸易平衡的再定义。若以附加值计算,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就会至少缩水30%。
  优化的贸易统计数据是良性的贸易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前提。全球化的背景下,“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不仅为邻国带来损失,对政策实施国本身也注定产生负面影。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物流效率息息相关。优化改善货物装卸、检查、边境控制、入库储存等环节即可极大地提高贸易的效率和竞争力。这也是为什么WTO框架下的贸易便利化协议将会带来多赢的结果。WTO成员国将在今年12月印尼巴厘岛召开的部长会议上通过这项政策,这无疑将使得全球贸易规则进一步反映当今现实。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