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区何以成内陆开放高地“发动机”?

2013-12-7 11:12:00 来源:华龙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2月5日,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调研时指出,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为动力,加快推进保税区功能拓展和业务创新,使之成为推动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发动机。

    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使得世界资本重新洗牌,产业西进浪潮风起云涌。在沿海地区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拥有国家多重政策的“照顾”和要素资源充裕的内陆地区,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稳增长的战略大后方,改革开放开始大步迈进,这给了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难得的发展机遇。

    保税区是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之一,被称作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的重庆,同时拥有两个保税区(重庆两路寸摊保税港区和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为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平台。

    对重庆保税区而言,近日迎来了一个重大利好消息:长江上游最大的“水、铁、公”联运物流枢纽港口--重庆果园港开港运行。这个作为重庆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物流贸易中心的标志性工程,对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增强重庆保税港区的功能、以及联接渝新欧铁路口岸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现实看来,在保税区两台“发达机”的强力拉动下,重庆内陆开放高地逐渐凸显。据重庆海关统计,今年1-10月,重庆实现外贸进出口545.8亿美元,已超过去年全年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0.5%.其中,出口373.9亿美元,增长12.5%;进口171.9亿美元,增长42.4%.目前,重庆进出口总值排名全国第10,位居中西部第1,成为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

    保税区之所以能够成为内陆开放高地的“发动机”,是因为得益于其背后庞大的市场。在国内外两个旺盛市场的供需终端之间,产品需要在空间上发生位移,货畅其流,方能使物尽其用。正是如此,源源不断的货物为保税区这台“发动机”加油,让“发动机”发挥最大功效,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其实,重庆两个锐意开放的保税区,又不仅仅属于重庆。随着重庆各类功能平台日益完善,周边省区市乃至一些东部地区“借道”重庆越来越多。数据显示,2012年重庆港转口货运量占比已达40%,内陆开放高地的辐射与带动能力可见一斑。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