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包装亟待跨越“原始社会”

2013-1-24 9:2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本报记者 敏青
    近期天气转冷,蔬菜价格明显上涨,这让农产品物流再度引起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当前情况下,蔬菜销售成本的一半都被流通环节占去,而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效率偏低等问题至今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改善农产品物流应从规范物流包装入手。
    研究表明,在整个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损耗发生在物流环节,其中,因为包装导致的损耗又占到了全部损耗原因的15%左右。这主要是因为,农产品从上游采收的田间地头开始就没有任何标准化的包装,大多数都是装入网袋、纸箱、筐子等初级包装中,所以在运输、配送过程中的损耗非常高,而且物流效率低下。
    为什么农产品物流包装损耗如此严重?有专家指出,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包装极不规范,很多农产品要么没有包装,要么就是包装得很差,随便用一些劣质的纸箱、筐子、塑料袋进行包装,完全不考虑这些包装是否适合其中的产品。即便有采用塑料筐的,但大部分也只是质量低劣、防护功能差,有些甚至根本达不到食品级要求的次品。
    正是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包装过于粗糙,不仅不能对农产品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而且包装不能直接跟随产品一同进入终端进行销售(通常在进入下一级终端时,绝大多数产品原包装都需要被拆开重新包装,只有在超市等部分零售终端情况稍好),这样无疑增加了流通成本。此外,由于这些包装大都属于一次性使用包装,无法进行回收,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以果蔬为例,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需要经过5次翻箱,最少也要经过3次,先由产地到批发商,再由批发商到配送中心,然后到零售终端。中间每更换一次场地,就要进行装卸,并且绝大部分原包装都需要拆开进行重新包装。而如果物流包装对果蔬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很难想像在经历过这么多次翻箱、装卸之后,里面的果蔬该被损害成什么样子了。有数据显示,由于使用不合适的物流包装造成的果蔬类农产品的损耗率高达50%以上。
    如此高的损耗率,给农产品销售成本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此外,由于我国农产品本身从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配送和销售等各个环节操作还不够规范,企业所采用的包装方式差异很大,从包装材料到规格,再到包装管理等都缺乏统一标准,给物流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造成很大的阻碍。而且目前很多农产品运输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单箱搬运,而没有携带托盘,导致装卸效率非常低。
    对此,有专家直言,国内农产品物流包装尚处于初级阶段,从某种程度来看,比发达国家落后了近40年。据了解,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损耗率只有3%。专家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发达国家在农产品供应链上,采用了较为规范、完善的农产品物流包装,使农产品得到有效保护。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对于包装材料的选择也非常严格。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农产品物流包装是EPP可循环包装,这种包装具有强度高、保温性能和缓冲性能极佳等特点,且易于分解,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如今,政府部门正在通过农超对接和自产自销等方式,减少中间环节,以降低农产品的损耗率,从而达到降低流通成本的目的。而有专家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物流问题,首先就要关注如何对农产品进行有效的包装保护,要将科学的包装方法和理念贯穿农产品供应链全过程。
    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对通过优化物流包装解决农产品损耗问题,继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永辉超市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记者了解到,该企业不仅在超市内采用了大量的优质塑料包装箱,而且还鼓励其上游供应商采用超市的塑料包装箱直接将农产品运输到超市的配送中心,再由配送中心将这些统一包装好的农产品配送至各个门店。
    尽管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使用优化的包装方案,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包装容器大都还只是在企业内部,或者与上游供应商之间进行局部的循环使用,还没有应用到农产品供应链的最上游和中游,乃至农产品供应链的全过程中去。因此,未来农产品物流包装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需要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的共同努力,加快农产品物流包装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才能让农产品物流包装尽快跨越“原始社会”,更好地支撑农产品物流现代化。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