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保税区转型升级“再出发”

2013-12-3 11:01:00 来源:大连日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转型升级“再出发” 
  作为东北改革开放的“高地”,大连保税区在全国各类海关监管区中,一直是一个转型发展不懈的探索者,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挂牌成立,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信息,为大连保税区提供了发展新机遇。抢抓新机遇,在转型升级上“再出发”,成为摆在大连保税区全体干部群众面前的课题。
  深度发掘政策优势添动力
  保税区以政策立区,只有将独有的政策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做大优势产业,才真正起到开放先导区的“火车头”作用。近两年来,保税区人在深入研究保税区港区特殊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大连保税区在东北亚特有的区位优势,确定了建设口岸保税冷链物流中心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冷藏中转和冷藏保税仓储业务发展。记者在保税区采访时看到,来自俄罗斯的远洋捕捞船开始在大窑湾保税物流港区靠泊,将以往运往韩国釜山的货物运到大窑湾中转。从此,韩国、日本的冷藏物流基地,多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保税区保税物流局功能区运行科科长孙世伟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保税港区已经形成冷藏冷冻能力8.5万吨,獐子岛中央渔业、毅都集发二期、恒浦二期、泰达等项目总规划能力38万吨,两年内建成冷藏冷冻能力23.5万吨。到2015年,将实现32万吨冷藏冷冻能力,年操作货物105万吨,形成全国口岸最大的保税冷链冷藏物流基地。
  “多条腿”走路迎来逆势增长
  保税冷链冷藏物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是保税区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特有政策,深度发掘政策优势、壮大优势产业的一个缩影。近两年来,保税区传统产业受到国际大经济环境较大冲击,保税区党工委、管委会与海关等监管部门加强沟通,帮助企业转型,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兼顾外贸和内贸的综合性业务,学会“多条腿”走路,物流等产业在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之下保持了稳定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大窑湾保税港区累计实现集装箱吞吐量215万标箱,同比增长27.75%;操作船舶1222艘次,同比增长10.39%;完成口岸进出口总值178亿美元,同比增长2.69%;累计实现保税监管货值57.29亿美元,同比增长24.53%。在市场建设方面,大连保税区前9个月实现市场交易额1060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市场税收7.47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石油交易所实现税收2.2亿元,同比增长10%;煤炭市场实现税收2.39亿元,同比增长47%,在全国煤炭交易低迷的形势下,创历史新高。
  先行先试打造特殊监管区“升级版”
  作为全国唯一集保税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管理于一身的特殊监管区,大连保税区将三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作为东北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特殊区域的政策、功能、产业优势,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培育和构建了物流、贸易、加工、商务配套四大产业体系;出口加工区A区推动低附加值的保税加工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并推动企业产品从单一国际市场向国内外两个市场转型;保税港区依托大窑湾口岸优势和政策功能优势,重点在供应链管理、国际中转和转口贸易、离岸业务、期货交割、船舶交易、航运金融保险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收到了1+1+1>3的效果。
  保税区将进一步用足用好功能政策,不断提升特殊监管区的运作水平,提高保税物流业务规模,着力引进大宗商品交易结算中心、大型能源企业结算中心;大力发展保税冷链物流,探索在保税港区开展油品、粮食、矿石、化工原料等大宗商品期货保税交割试点;开展整车转口物流,切实提升进出口整车交易量;进一步释放保税港区的政策功能优势,切实发挥好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其他区域和腹地开发开放的辐射带动作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