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物流的策略与蛇年展望

2013-1-19 10:3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刘伟华葛美莹
    在金融危机期间,当国内大部分外贸物流企业的业务下滑时,深圳一些供应链公司却实现了200%的增长速度,这些企业除了具备较强的实力外,更在供应链服务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2012年,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发达国家债务危机以及外需不振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制造企业国外订单量减少,我国出口面临严峻挑战,外贸形势不容乐观。受此影响,我国的外贸物流市场需求萎缩,服务价格下跌,物流企业经营困难严重。从第三季度开始,我国的外贸出口订单开始缓慢回升,物流业运行趋稳向好,外贸物流企业也开始呈现出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
    中国外贸物流企业现状和发展策略
    虽然2012年我国外贸物流经营下滑势头已经得到初步遏制,但本国外贸物流企业在外贸物流市场缺乏实力和竞争力。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由于外贸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制约了我国外贸业的快速发展。按照国际惯例,在对外贸易中,出口贸易是使用CIF条款(卖主指定海运、货代等物流公司),进口贸易是使用FOB条款 (买主指定海运、货代等公司)。但由于中国没有足够海运运力保障,我国货主企业不得已接受FOB条款的出口贸易,即买主指定海运及物流公司,以及CIF条款的进口贸易,即卖主指定海运及物流公司。这样,外资企业和中国企业做交易,无论买卖都由外资指定船运公司,外资企业首先选择利益共同体的国际海运巨头。这让本来就弱势的中国海运、货代等企业,陷入被动竞争局面。
    二是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制约了中国外贸物流企业的发展。从目前的格局来看,中国物流企业的经营范围被限制在从工厂到出海港口之间,等于被关在了国门之内,丧失了主动权。如今,我国海运货代外资占逾80%的份额,有些地区高达90%,航空货运国际市场被外资占80%以上,无论在远洋海运,还是航空货运方面外资均领先。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副会长蔡家祥曾表示:“我国国际贸易物流80%~90%都被外资垄断,当务之急是货主从外资‘绑架’中突围。”中国外贸物流企业大多规模小、管理结构混乱,无法与拥有资本、管理、技术等优势的跨国物流公司同场竞技。
    2011年11月28日,《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政府对服务贸易业的规划和支持力度达到了新的高度。《规划》明确提出要重点支持30个领域,其中物流板块占据7大领域,基本覆盖整个产业,体现国家全面挖掘物流板块发展前景的决心和信心。随着企业外包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自己的供应链物流业务整体外包给专业公司完成,供应链物流服务市场保持旺盛的需求势头。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许多外贸型物流企业遭受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一些提供供应链服务的外贸型物流企业正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客户青睐。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8年11月底的深圳调研,受金融危机影响,当地大部分物流企业的业务都出现下滑,深圳一些供应链公司却实现了200%的增长速度。这些企业除了具备较强的实力外,更在供应链服务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这些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型物流企业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实施以下五个方面战略,谋求向供应链服务转型。
    第一,资源整合战略。外贸型物流企业通过能力资源整合、信息资源整合和客户资源整合,集成了多种供应链物流服务功能,不仅能够给客户提供报关、质检,还能够提供其他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等多种物流服务,实现物流功能的纵向集成,并能够深入供应链进出口企业内部,提供全方位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第二,服务创新战略。外贸型物流企业通过加大供应链服务创新,面向客户需求,提供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为供应链生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和仓单质押等增值服务。
    第三,风险管理战略。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强化风险管理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尤为关键,通过强化内外风险识别,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优化资金回收决策来提高企业管理风险能力。
    第四,信息化战略。信息化战略是帮助外贸型物流企业实现资源整合、服务创新和风险管理战略的必不可少的支撑,是实现企业高效管理与运作的必要策略。它包括物流信息电子化、内外信息接口无缝化、物流信息共享化等三个方面。
    第五,资本运营战略。资本运营战略是指企业利用外部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实施企业的资本运作,促进企业成长的一种战略。根据企业经营情况,可以包括重组兼并与收购、上市或者非上市融资等几个方面。
2013年中国外贸物流展望
    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可能略好于2012年,但制约外贸稳定回升的阻力依然存在。从国际看,随着各国宏观政策力度加大,欧债危机略有缓和,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趋于稳定,市场信心和发展预期有所提振,2013年全球经济发展环境可能有所改善。但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削弱经济增长潜力,刺激经济政策措施的副作用日益凸显,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困难较多,加上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加剧,世界经济低增长、高风险态势不会明显改观。从国内看,随着一系列扩内需、稳外需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并发挥成效,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党的十八大将进一步激发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有利于继续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2013年,我国外贸发展趋势对外贸物流的影响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一是外贸总量发展趋势对物流的影响。未来我国外贸总量的增速放缓趋势明显,将降低对外贸物流服务的需求强度,在近年来我国外贸物流基础设施和运行设施快速增长的背景下,需求的减缓,尤其是基础性原材料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外贸物流需求减缓,将对外贸物流从基础设施到市场运行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是外贸产品结构变化对物流的影响。在外贸总量增速放缓的基础上,外贸产品结构将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这一变化,对物流内在结构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外贸产业布局调整对物流的影响。“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外贸服务的布局将出现沿海区域比重略有下降,内陆区域比重略有上升的趋势。外贸产业区域布局的调整,将对我国外贸物流的组织水平提出新的要求,将导致外贸物流的服务延伸至内陆区域的比重加大,从而在物流中增加了区域间服务的要求,而这种服务往往是跨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因此,对我国外贸物流服务提出了跨区域衔接、多式联运的组织要求。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外贸型物流企业应采取积极主动对策,加强合作,关注市场变化,寻找新的商机,跟随客户的调整随时调整经营,建立柔性化的组织体系,共同建立新的服务市场。2013年,各级政府和行业协会等有关部门应更加积极地鼓励和引导物流企业开展服务创新,支持企业面向供应链服务的战略转型。一是要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客户资源整合、能力资源整合和信息资源整合等创新手段,降低物流服务成本,增强应对不确定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二是要鼓励外贸型物流企业将服务模式从单一环节向多个环节,从单一领域向多个领域拓展,增强服务的范围,延伸服务链条。三是要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开展一体化物流服务创新、面向金融的物流创新、面向贸易的物流创新、面向供应链上下游的服务创新等多种创新模式,切实增强企业服务水平。四是要通过资金引导、舆论宣传、经验展示等方式,推动企业物流与供应链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制造企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特别是与“走出去”的制造企业实现全球业务联动发展。加强对物流创新业务的示范和引导,大力提升中国外贸型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作者单位:天津大学)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