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发展必须加强产业基础建设

2013-1-16 9:5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杜文龙
    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支撑,物流行业的公益性和基础性在我国还没有受到普遍重视。这种思维导致了国家有关物流的政策难以安身立命,物流行业发展在社会上缺乏基础支撑,难以健康发展。
    回顾物流行业的发展,过去的十年,是物流行业痛苦蜕变的十年。政府的推进方面,基本是物流政策不断出现,实施细则和具体措施却难以见到,一直让人感觉是雷声大雨点小。物流行业依然在泥泞中前行。物流企业中除了国有大型传统物流企业、外资物流企业和一些从商流中赚到了钱却对社会物流服务不满足并且也希望到物流行业来分一杯羹的商业企业,这些企业的物流服务规模和形式有变化或者大笔烧钱新建了物流服务企业,甚至配合投资人的区域短期投资,催发物流快递业融资的急匆匆成长。其他的物流企业,尤其是新建的“民族物流企业”基本上是艰难度日,好一点的水深火热,差一点的生死存亡。让人感觉,物流行业的发展,依旧处于春天到来之前的凛冽严寒之中。物流理论也在实践的迷茫中踯躅,除了个别如中国物流学会等平台整体或者局部推着物流探索艰难前行,并逐渐推而广之,总体来说,解决中国物流基本和重大理论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形成。
    过去的十年,也是物流行业孕育新机的十年,虽然发展缓慢艰辛,但是也算是有了较大变化。但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支撑,物流行业的公益性和基础性在我国还没有受到普遍重视。这种思维导致了国家有关物流的政策难以安身立命,物流行业发展在社会上缺乏基础支撑,难以健康发展。展望未来我国物流行业未来发展,必须要奠定其公益性和基础性建设,才有可能为物流行业的顺利成长搭建一个阶梯,引导我国在基本完成工业化发展的基础上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从而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第一,必须重视智力资源的成长和物流人才培养。要克服物流科学研究的投入严重不足。除了物流规划的商业投入和高校学科建设的有限投入,物流研究的投入还微乎其微,社会力量的投入,除了形单影孤的“宝供物流奖”,其他的还没见到。物流科学研究的投入,相对物流行业需求来讲严重不足。
    人才是主体,物流从业人员众多,但是能满足物流发展的现代物流人才却是少之又少。现代物流人才的增加,主要靠社会新生人才。物流业内人才培养,人数没有增加,因此物流新增人才,主要来自于高校物流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但是高效物流人才培养也存在一些困惑。
    一是进一步明确专业岗位。高校的普通高等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文化基础和内涵,提高整体能力和水平,是为一生奠定发展的基础和起点,而主要不是为了学生毕业后的一时就业需要。所以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设置,主要是依据学科的性质及相关性,而不是必须针对社会的就业岗位。但是近年来,各高校把毕业生就业比例作为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成为各高校的主要比较依据。
    从这一点来讲,物流的专业设置过于宽泛。新版本科专业目录把物流学科专业升级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下面设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采购管理三个专业。物流领域涉及范围、岗位庞杂,涉及知识与技能宽泛。而目前专业设置过于简单,与目前物流领域纷繁复杂的岗位分工对应性不强,专业名称的覆盖范围过大,比如“物流管理”一词,在不同的具体岗位上,知识和技能要求区别甚大,同一专业培养的人才,很难满足各类不同物流管理岗位的需要。还有甚至导致对专业名称理解不一致,如物流工程,有的理解为物流工程技术与设施设备,而有的则理解为物流系统工程与规划设计,截然不同的理解,形成了对同一专业认识的差别。其实,这也体现了社会物流行业对物流人才的更细化的需求。
    二是发挥物流知识的有用性。目前高校培养物流人才,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物流行业发展缓慢,在校给学生讲授的较为先进的物流理念、知识和技能,不但在实践中不适用,而且让学生感觉物流行业落后,打击其从业上岗的积极性。以此就造成了物流毕业生不好就业,物流企业需要人才却找不到的局面。
    在物流人才建设的过程中,既有对物流行业的深入认识,对物流人才及其培养方式的准确定位问题,也有对物流行业发展过程及状况的准确判断和深入理解的问题。人才培养是百年大计,必须要有对物流理论与实践深入的理解。同时物流人才培养和物流科学研究也是密切相关的,需要一致可虑。
    第二,必须进一步推动物流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多年连续出台了诸多物流行业发展的政策,但是由于物流行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不同意,各家分散管理,政策和步调不一致,所以,政策落实无所依托。以交通部门为例,只考虑交通,而不是物流全局,没有物流的合法性,不能顺畅运输流动,就没有顺利发展的物流。其实人的交通从性质上也属于物流,有的国家人的交通包括在物流之内,我们国家是人为地划分物流不包括人的交通。政策部门是政策的主体,没有一个统一的物流政策部门,联合办公机构没有单独的行政力,尤其是物流行业重心和利益没有和管理部门的主体结合起来,物流的政策体系不可能完整,已有的政策也不可能落实的很好。
    第三,必须大力推动物流公共基础平台体系的建立,包括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物流公共基础设施平台体系。前者需要政府主导下,以统一大平台为主体,各家分别建立互通的信息平台,物流企业、机构,必须建立信息平台并与大平台并网。后者包括人的交通与物流的通用、专用基础设施平台,要求政府重新制定交通、商业、人居等基础设施的规划标准,对其中的物流基础设施必须达到社会需求的程度,并逐渐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逐渐符合现代物流的要求
    第四,要引导物流行业 (企业群)健康发展。优化整合传统仓储运输企业,扶持壮大第四方物流企业和物流的咨询策划培训支持服务等配套产业,重点扶持高技术企业(信息技术与行业专有技术),淘汰和整合一批小、弱、散物流企业,进一步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作用。
    由于物流行业的基础性尚未彰显,严重影响了物流行业的发展。所以,目前阶段需要国家与政府在基础层面做得比较多,稳定确立物流行业的公益与基础性,为物流行业发展奠定基础。(作者系营口理工学院教授)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