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40亿!

2013-1-16 9:4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李国伟/文 白海涛/摄
    1月1日,新年的第一缕晨曦洒在办公桌上。
    河南中原铁道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德海,凝神注视着眼前的最新财务简报。“三年奋斗,我们跨越了40亿大关,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里程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的他走到公司党委书记王永面前,两只有力的大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王永激动地说:“这是我们改革创新的力量,更是全公司上下团结协作的硕果!”
    在“危机”中谋划“生机”
    欧债危机蔓延、国内经济历史性地结构调整……进入2012年,物流行业进入一个少有的市场“寒冬”。
    危机摆在河南中原铁道物流有限公司领导班子的面前,怎么办?40亿的目标如何实现?“把危机看作转机,在低谷中抓机遇,调结构,聚优势,立支点,谋发展。”“人总是要有一种干事创业的状态,这种状态要靠我们领导班子的精气神。”
    在2012年年初召开的企业改革发展研讨会上,该公司领导班子经过深思熟虑,果断提出:围绕一条主线 (三个打造),实施“客货并举,双轮驱动”的经营方针,推动“三个二”战略 (即 “两占”战略,占码头、占市场; “两手抓”战略,一手抓经营,一手抓管理; “两主”战略,客运主产量,货运主产量)。用转观念、闯市场、重实干的精神状态,努力打造一个具有鲜明铁路特色的现代化物流标杆企业。
    一个“1231”的创新发展思路在公司上下迅速凝聚,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沉寂的湖面,激起干部员工思想的浪花。该公司物流部集思广益拿出“黑白两手攻”市场开发方案,围绕“化、钢、焦、煤”大宗物品的物流运输,推出17项举措。外联部瞄准“运力”支撑,主动与货源市场对接,推出7项工作标准,在“12306”服务延伸上抓信息、抢市场、争货源。业务部坚持铁邮合作方向,提出“搭建平台,多元开发,服务大众,实现双赢”的客票代售发展思路,全面落实“三个一批”亮点工作的具体安排。 (下转4版)
□ 李国伟/文 白海涛/摄
    (上接1版)
    他们实施“东西南北中”基地战略,“东”谋划民权电煤基地立项,“西”抓三门峡煤炭物流加工中转基地,“南”抓许昌粮食物流园,“北”抓九府坟物流园区基建,“中”主攻圃田钢铁物流园。一时间,多路并进,攻艰克难,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展现出一个企业二次创业的勃勃生机。
    实干凝聚“扛鼎之作”
    创新是发展之魂,而实干则是兴业之本。再好的发展思路离开实干都是一纸空谈。“世上没有救世主,只有我们自己解放自己。”2012年3月,当得知东方希望集团三门峡25万吨进疆物流项目进行招投标的重要信息后,该公司领导班子感到这是一次重要的“突围”机遇,随即以“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的合作模式进行企业发展史上第一次“吃螃蟹”的创举。
    从多年简单的运输代理平台转型为全程“门到门”物流供应链的市场全方位服务,对他们无疑是一次“脱胎换骨”的跨越,诸多难题形成一道几乎不可逾越的鸿沟。李德海、王永两位主帅亲自操刀上阵,请地方物流专家座谈,学地方物流成功经验,出自己企业的物流方案,通过与地方交运集团十几次反复对接,终于拿出了初步的全程“门到门”物流工作方案。
    期间,两位正职领导亲自带队5次进疆进行实地调查研究,4月份的西北戈壁,寒风彻骨,冰雪未融,在远离乌鲁木齐200多公里的七彩湾工业园,进工地、下车间、问情况、拿方案。渴了喝口冷水,饿了啃口饼干,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他们朴实的作风与创业精神深深地感染了身边的客户和同事们,经过几番艰辛的努力,在有12家大型物流企业参与竞标的激烈竞争中,河南中原铁道物流有限公司靠超群的综合实力、最优的物流技术方案和企业特有的吃苦创业韧劲,一举夺标。他们靠改革创新的精神,吃苦奉献的作风,团结协作的形象,得到郑州局物流行业的第一桶市场“黄金”。
    又是2012年,河南中原铁道物流有限公司在国内高铁运输格局初现的大市场中,以企业家的独特观察力,迅速抓住了郑州枢纽即将形成的高铁网络新型战略枢纽的历史机遇,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以敢为人先、勇于突破的创业精神,主动谋划,积极协调,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一手抓与西安局的跨局合作,一手抓与国内知名企业如顺丰快递、EMS、联邦快递的市场合作,于当年9月19日开通了国内第一个联系中部西部两大经济区的郑西高铁快速物流平台。同时他们三上广铁、两下武汉,主动与广铁集团、武汉局沟通合作,形成了郑州-武汉-广州-深圳的京广全线高铁物流平台合作的框架。高铁物流平台正在全局支持下成为中原铁道物流又一个崭新的市场品牌。
    “巨人握手”天地宽
    没有合作就没有真正的市场,只有合作共赢,才能撑起未来。在几年的奋斗拼搏中,中原铁道物流人感受到市场合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点。在客票代售产业的发展中,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喜中有忧,突出的问题是以往与个人联办经营,带来了一系列经营行为不规范、服务质量较低下、市场品牌层次不高、综合效益不丰厚的现象。
    怎样找到新的发展支撑点,综合几次国内南方客票市场的深入考察,该公司领导班子得出一个结论:要发展就必须合作。“强强合作,共建平台,多元开发,打造品牌。”很快成为企业客票代售网络建设发展的一个崭新思路,李德海、王永亲自到河南省邮政总公司谈合作、推项目、抓支点、建平台。
    2012年3月26日,郑州局与河南省邮政主要领导向全社会宣布,铁路与邮政两大央企成为合作共赢的战略伙伴,客票代售网络合作建设成为第一块“试金石”。从地级中心城市到县城区再到一线乡镇,今年双方合作建立代售点50多个,一批地级市合作旗舰店,一批县城合作精品店,一批重点乡镇的品牌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他们以铁邮合作为主要支点,全公司客票代售主业进款突破11亿大关,多元服务收入达到创记录的4200万元,增幅达到60%以上。“合作一个小平台,赢得一方大市场”,成为合作共赢的一个真实写照。
    信息化是物流企业全面发展的“第一高地”,而信息化所需的专业技术、专业人才、专业管理正是铁路企业的“软肋”。圃田钢铁基地、门到门全程物流业务、企业重大合同联签等一系列信息化建设项目成为中原物流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实施强企合作”,企业优势互补,共建信息平台,打造一流品牌成为中原铁道物流与上海“我的钢铁”、高达软件公司、大连瑞铁公司市场合作的共同支撑点。该公司领导三赴上海市场考察,确立合作项目,力推信息化建设,成立了全局企业第一个物流电子商务部。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具备十大功能的圃田钢铁物流信息化平台,科学实用的“门到门”全程物流信息化平台,流程规范的重大合同联签信息化系统等一大批信息化建设成果,展现在中原铁道物流的发展阶梯上。2012年8月,在郑州局创建一流成果展示会上,受到路局张军邦局长、杨建祥书记及与会代表的高度肯定。信息化建设正在成为中原铁道物流企业发展的又一双起飞的翅膀。
    让文化成为领航的旗帜“火车拉动今天的市场,汽笛召唤明天的太阳。”这是河南中原铁道物流有限公司的文化价值理念。这台火车,这声汽笛,是产品,是服务,是管理,更是一种浓厚的企业文化。服务的力量支撑今天的市场,文化的力量决定企业的未来。
    从2010年新导班子上任伊始,一手抓市场,一手抓文化就成为企业发展的又一个“双轮驱动”。在市场营销文化上公司提出“一网揽中原,品牌赢天下”的新理念,公司率先实施个性化的客户经理驻场代表制度。从岗位服务标准细节上体现真实、真诚、真情的服务宗旨。客户经理的岗位效绩考核让客户说了算。安钢集团、山西天背化工、兰花科创集团等大企业对客户经理的全方位服务厚爱至深。
    在分配机制上,全公司上下正在形成“汗水决定收入,指挥决定考核”的激励机制。在企业人才素质建设上,三年来坚持落实素质建设“四个一”工程(每周一次专业课培训,每季度一次物流专家大讲堂,每年评选一批金牌员工,每年一次全员技能大比武)。在校企合作人才培训模式上,先后与石家庄铁道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现代物流学院、郑州大学建立规范实用的人才合作培训方式,对企业普通员工、中层干部、高管人员进行定期的集中专业培训。目前企业十余名高管与中层人员在上海交大EMBA培训班进行为时一年半的集中函授培训。在企业文化阵地建设上,企业集中专业力量,编制了全路物流企业第一套岗位培训教材,创建了第一份《郑铁物流》报纸,拍摄了第一部反映企业成长历程的专题片《汽笛与梦想》,建立了企业第一个创建成果荣誉展厅。文化阵地建设成为中原铁道物流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企业每年以红色主题教育为主线,进行爱国主义基地参观学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企业充满一股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创业力量。
    奋进的河南中原铁道物流,今天又一次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带着刚刚通过国家5A级物流标准现场评审的豪情,以“三个打造”为主攻方向,在建设国内一流物流品牌企业的征途上阔步前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