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低速增长还将持续

2013-11-5 9:49:00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前3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口继续保持增长,呈现低位企稳态势。1~9月,全国进口累计14455.0亿美元,同比增长7.3%。其中1、2、3季度分别进口4666.1亿美元、4782.3亿美元、和5007.0亿美元;3月当月进口1830.9亿美元,为2013年以来最高纪录。9月当月进口1704.4亿美元,同比增长7.4%,环比8月增长5.1%。 
  东部地区领涨全国
  从区域看,今年前三季度东部和西部进口增速明显快于中部。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经济大省进口增速回升,整个东部地区1~9月的进口增幅7.5%,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中部地区进口增长明显下滑,1~9月进口比去年同期上升2.7%,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等省份进口出现负增长。西部地区进口增速为10.7%,快于全国总体水平。
  从进口的来源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自美国的进口增速16.3%,远高于去年同期的7.7%。自日本的进口持续低迷,比去年同期减少12.1%,来自欧盟、东盟和巴西的进口各微增1.3%。自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增长较快,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10.8%、12.3%、20.5%和24.3%。自俄罗斯、印度进口降幅较大,分别下降9.4%,22.5%。我国进口需求带动了全球出口稳步增长,前三季度累计拉动欧、美、日三大主要经济体出口3955亿美元。
  从进口商品结构看,前三季度我国主要能源和资源性产品进口量增价跌,工业制品进口总体平稳增长。其中进口铁矿石6亿吨,增长9%,进口均价每吨129.1美元,下跌4.2%;煤2.4亿吨,增长17.6%,进口均价每吨90.3美元,下跌14.2%;原油2.1亿吨,增长5.4%,进口均价每吨775.4美元,下跌5.1%;铜325.8万吨,下降10%,进口均价每吨7873美元,下跌5.1%。同期,进口大豆4575万吨,增长3.3%,进口均价每吨605.2美元,上涨4.8%。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速分别为8.7%和11.1%,高于总体进口增速。汽车进口84.5万辆、价值343.8亿美元,分别下降5.6%和9.9%,飞机进口543架、价值153.5亿美元,分别增长49.6%和34.5%。
  从进口主体看,私营企业进口增速较快。前三季度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进口分别下降0.3%、0.8%,大幅低于总体进口增速,私营企业进口增长32.25%,成为拉动进口增长的主要力量。国有企业一般贸易进口下降1.1%,加工贸易进口增长14.9%;外资企业一般贸易进口增长0.4%,加工贸易进口增长1.0%;私营企业一般贸易进口增长26.5%,加工贸易进口12.0%。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口明显快于加工贸易。前三季度一般贸易增长6.8%,加工贸易增长3.6%,其中,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占比分别为18.0%、82.0%,进口增速分别增长4.5%、3.3%。
  多种原因导致进口低位企稳
  国内经济增长稳定,投资需求企稳回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其中,1季度增长7.7%,2季度增长7.5%,3季度增长7.8%,企稳迹象明显。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半年高出0.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9月制造业PMI指数为51.1%,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上升,为2012年5月以来的最高值,且已连续12个月位于50的枯荣分界线上方。其中生产指数为52.9%,连续3个月回升;新订单指数为52.8%,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这表明国内需求企稳回升,对工业原料、工业制成品乃至重要机电设备进口的需求有所增长,带动进口稳定增长。
  加工贸易出口增长缓慢、对进口的拉动作用减弱。今年1~9月,我国外贸出口增长8.0%,其中加工贸易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0.9%,导致用于出口的零部件及原料进口需求持续低迷。1~9月我国加工贸易进口增速仅为3.6%,远低于同期总体进口增速。
  利用外资有所回升,带动进口增加。2013年1~9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16351家,同比下降9.2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86亿美元,同比增长6.22%,其中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47亿美元,同比增长13.28%。由于外资企业在我国进口中占比较大,利用外资的回升将带动进口增加,特别是在加工贸易领域,外商投资面向国际市场的加工出口贸易的增加导致原料进口回升。
  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整体走低。2013年以来,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下降,受此影响,我国大部分资源性产品及原料产品如铁矿石、铜材、铝材、废铜、氧化铝、天然橡胶、初级形态的塑料、纸浆等进口价格普遍下跌。
  部分产品进口虚高的现象得到遏制。今年以来,糖、棉花等产品进口成本价与于国内市场价的差距缩小,国内外价格“倒挂”导致大量进口套利的现象有所好转。今年1~9月棉花进口数量和金额分别下降19.1%、32.0%、食糖进口数量和金额分别下降了2.8%、24.8%。此外,相关部门也加强了进口产品抵押融资的监管,“融资铜”、“融资铝”导致进口虚高的现象得到遏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进口增长。以铜为例,去年1~9月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量同比增长30%以上,而今年同期铜材的进口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下降10.0%、11.6%。
  进口还将处于低速增长状态
  今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政策效应正在不断显现。各项宏观数据指标出现了积极的信号,国内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需求有所增加,带动进口量增长,这些都是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口低位企稳的重要原因。目前全球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调整阶段,总体形势难言乐观,国内经济增速和需求增长都面临诸多压力,税负水平、贸易便利化程度等方面的问题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我国进口将总体处于低速增长状态。
  全球经济形势难言乐观。从未来的经济发展形势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目前都处在经济危机后的调整阶段,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美国、欧元区都面临高债务、高失业等一系列问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严重的资本流出和结构调整压力,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发布《全球经济展望》,将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从7月份的3.1%下调至2.9%,主因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同时,该报告将中国2013年经济增长率由7.8%下调至7.6%,印度由5.6%下调至3.8%,俄罗斯由2.5%下调至1.5%。在全球经济增长形势放缓的情况下,我国外贸发展缺乏有利环境,整体将处于低速增长状态。
  国内需求将处于低速增长状态。2013年1~9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9%,增幅低于去年同体水平,国内消费需求增长仍然较为缓慢。消费需求增长缓慢根源于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目前在住房、医疗、养老等诸多难题困扰下,消费需求短期内难有明显增长,我国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瓶颈已经开始显现,未来面临产业结构调整、收入分配改革等多重压力,经济自主增长动力不足,国内需求在短期内难以快速增长,进口增长缺乏有效的支撑。
  综合成本持续上升,企业进口意愿降低。随着国内劳动力、环境、土地、资金等综合成本上升,产能和订单逐步向东南亚低成本国家转移,今后加工贸易和利用外资对我国进口的拉动作用将持续弱化。此外,过高的税负成本和偏低的贸易便利化程度也影响了进口的增长。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在报关、检验检疫等环节的便利化程度整体仍然不高。以检验检疫环节为例,2005年我国进出口法检目录6567个,2013年增加到8913个,8年间增长了35.7%。法检目录的增加必然带来费用的上升和便利化程度的下降,给我国外贸企业、尤其是加工贸易企业带了沉重的负担,降低企业进口意愿,影响进口稳定增长。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