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兵征服死亡之路 将公路修进墨脱

2013-11-25 11:35:00 来源:中国军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国有一条路,它半年雨季,半年冰天雪地;因其“最美”与“最险”被称为“真正的天路”;这条路几十年间历经5次修建,却屡遭雪崩、泥石流这样的飞来横祸,因而马队当道汽车禁行。这条路从西藏波密扎木出发,试图延至被人称为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墨脱的路牵动着西藏人民的心,也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墨脱公路的修建也快速推进。今年10月31日,墨脱公路正式通车,墨脱——这朵“隐秘的莲花”向世人绽放出最美的容颜。本报记者李靖在20年间4进墨脱,用镜头见证了这条“天路”上的失败与无奈、艰辛与泪水、顽强与不屈、光荣与梦想……

 2013年10月31日,历时4年多的西藏墨脱公路新改建工程基本实施完成。全线通车时间由原来每年不足3个月提高到8到10个月左右

  墨脱的美,世间罕见!

  气势磅礴的雅鲁藏布江绕着海拔7787米的南迦巴瓦峰作了一个举世无双的马蹄形大拐弯,在墨脱轰鸣而下。

  墨脱的苦,世所未见!

  “高原孤岛”,2013年10月以前,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年复一年,墨脱人无数次翻越雪山,用双肩背负生活的希望;日复一日,他们滑过只有一根钢丝的溜索,走过岌岌可危的藤网桥,在大峡谷的骡马道上走过青春,从少小到老大……


1993年9月,记者跟随驻藏某部官兵徒步进入墨脱,一路历经艰险,初尝“生死墨脱路”

  1993年这是一条艰辛之路。“山顶在云间,山底在江边,说话听得见,走路得几天。”这首西藏南部的当地民谣是以往墨脱交通的真实写照。20年前我第一次徒步进墨脱,跟随战士背负数十斤重的物资,佝偻着身子,从海拔不足千米的低谷往上爬呀爬,走啊走,翻越了海拔近5000米的多雄拉雪山,行走其间,险恶不断,但对于此前世世代代的墨脱人而言,这是维持生计的唯一选择。


1993年

  2010年这是一条荣誉之路。2010年12月15日上午10时,随着一声低沉的爆破,西藏墨脱公路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胜利贯通。其背后是“筑路铁军”——武警交通部队官兵的生死付出。两年多时间里,官兵们兵分两路,集中了200多名军政素质过硬、隧道施工经验丰富的骨干,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断的科技创新,将施工中的涌水、塌方等难题一一解决,把隧道一米一米地向前推进。创造了在地震烈度最高、地质灾害最多、地质条件最复杂情况下施工等6项世界之最。那一天,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嘎隆拉山银装素裹,雪雾飞舞。身着民族盛装的藏族群众聚集在嘎隆拉隧道前,用欢呼和掌声迎接着这一历史性时刻,用心声和鼓点表达对党的恩情,我有幸记录下了那一刻。


2010年

  2012年这是一条悲壮之路。都说走进墨脱苦,其实,墨脱官兵巡逻更苦。2012年8月,我受命采访“墨脱戍边模范营”,50年间,先后有29名墨脱官兵牺牲,其中大部分倒在巡逻途中。采访期间,墨脱边防营的巡逻官兵经过7天7夜的艰难跋涉,又一次登上某山口。他们紧握钢枪,面向国旗,庄严宣誓:“决不把领土守小,决不把主权守丢!”


2012年

  2013年这更是一条幸福之路。今年10月31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第4次走进墨脱。衔接墨脱和嘎隆拉隧道最后几十公里全线通车,隧道内道路平坦、雨雪不进,曾经的死亡地段,变成了墨脱公路中难得的一段坦途,让墨脱彻底摘掉了“高原孤岛”的帽子。一个星期,记录着沿途的变化,我想:“生死墨脱路”即将变成一条生态路、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


 2013年10月31日,通车之日鸟瞰墨脱县城和墨脱新村全貌

  现在,祖辈以背运为生的“背夫”们在考虑着新的出路,新的客运站即将投入运营,过去门巴族、珞巴族那一栋栋用木瓦、石板或茅草盖顶的吊脚楼正在退出,一座座规划有序、民族特色浓郁、与青山相融的新居正在出现……夜幕降临时,条条街道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整个县城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驻守在这里的“墨脱戍边模范营”也悄悄发生了变化——物资补给不再靠人背马驮,过去只能按季节分批休假的官兵,现在出入墨脱也可按需求和规定随时安排。

  这就是墨脱,过去,没有公路、鲜为人知。如今,路通百通,加在这片神奇土地上诸如“封闭、落后、神秘”等等代名词,到了该告别的时候了。

  墨脱路,这条饱经风霜的路,经过岁月的洗礼,沐浴着阳光雨露,承载着墨脱人民的幸福梦想,必将继续砥砺延伸……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