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建市20周年硕果颇丰 亿吨大港成就工业巨变

2013-10-24 11:10:00 来源:新华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防城港是我区最大的海港,地理位置和地缘条件得天独厚,港湾水深避风,三面环山,航运繁忙,目前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个港口通航,海运网络覆盖全球。这是繁忙的港口一角。 
  亿吨大港成就工业巨变
  金秋十月,迎来20岁生日的防城港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
  今年1-9月,仅防城港务集团吞吐量达到5021万吨。截至目前,防城港已建成泊位46个,其中万吨至20万吨级泊位31个,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个港口通航。
  在港口的辐射带动作用下,工业发展突飞猛进。今年前8个月,防城港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总产值达592.86亿元,同比增加20.9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继续保持全区第一,达到659.61%。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同比2010年“十一五”末期实现翻番。
  抓住优势,做大港口;依托港口,做强工业。从“海上胡志明小道”到亿吨大港,港口巨变成就了防城港工业腾跃,也成就了一个“无人识君”的小渔村走向广西经济发展舞台中央的梦想。
  港口巨变引来凤凰南飞
  走在防城港码头,建设的热浪滚滚而来:46个深水泊位星罗棋布,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蔚蓝色的大海之中;数艘万吨巨轮停靠在岸边,集装箱桥吊吞吐着货柜,来来往往的卡车川流不息;20万吨级的矿石专业码头上,自动化传送带将铁矿石高效率地传送到指定位置,直通码头的火车轰隆隆驶进堆场,穿过装车楼,装满一节车厢,耗时仅仅不到1分钟……
  “目前,这里是全国煤炭、硫磺进口和磷酸加工出口第一大口岸,国家重要的建材进口基地、粮油加工基地、煤炭储备配送中心,环北部湾地区外贸集装箱航线密度最大的港区,同时也是华南沿海惟一可同时接卸5艘满载的好望角型船舶的港口。”谈及防城港的“江湖地位”,在防城港工作了30年、见证了这座港口开发开放历程以及每一步变迁的北部湾港务有限公司机械部副总经理蒋启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全面提升了港口核心竞争力。依托硫磷、矿石、煤炭、液体化工、集装箱、粮食等6大专业化码头群,以及覆盖东南亚、东北亚、东非以及香港地区的15条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防城港内外联动的开放发展加速形成,成为西部第一大港、西南地区出海的主门户和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
  一系列数字滴水藏海:防城港年吞吐量从2001年首次突破千万吨,到2011年实现第6000万吨跨越,港口吞吐量10年增长6倍,平均不到两年就迈上一个千万吨级台阶。2012年,防城港市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大关,在广西沿海率先实现亿吨大港的目标!
  港口巨变让身处北部湾开放开发浪潮中的防城港如虎添翼。
  “防城港将始终坚持‘以港立市’战略,继续加大港口建设力度,保持枢纽港地位不动摇,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发挥港口带动效应,促进港、工、城互动发展。”谈及防城港的发展战略,防城港市委书记刘正东的话语掷地有声。
  经济环境的良性发展、港口的带动效应、相对低廉的物流成本以及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 吸引人、财、物向投资高地聚集。
  大海粮油是最早“飞进”防城港的“金凤凰”。2000年,这家由世界500强企业出资打造的“名门之后”,把绣球抛向了当时尚不起眼的防城港,相中的是这里无可复制的区位优势、优良的港口能力以及地方政府的优质服务。如今,在防城港深耕13年后,大海粮油收获了大西南的广阔市场以及进军东南亚的平台,企业产值早已突破百亿元大关。
  武钢、中华电力、金川铜镍……国内工业巨头、市场大鳄闻风而动,一批批临港工业项目纷至沓来。
  如今,凤凰南飞落户防城港已渐成风潮。截至2013年,防城港规模以上企业达156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有89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7.05%。
  集群效应助推产业腾飞
  “防城港市工业的重点方向是临港工业,今年我们将重点围绕钢铁、有色金属、能源、化工、粮油食品、装备制造等六个千百亿元支柱产业为主导进行战略布局,以实现‘大项目-产业链-集群化-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全力推动工业经济上新台阶,加快建设现代化临海工业基地。”防城港市市长何朝建的一席话描绘出了防城港工业发展的蓝图。
  今年以来,中一重工常务副总经理瞿国庆喜上眉梢:截至9月,企业目前在手的订单已达7亿元,今年年底将有望突破9亿元。这家由中国一冶与防城港港务集团联手打造的中国西南最大的钢结构加工制造企业投产仅4年多,不仅在西南地区站稳了脚跟,而且把触角伸到印度、越南、印尼等东亚、东南亚地区。“一方面开放开发中的西部地区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商机,另一方面的关键因素则是随着武钢等业内巨头的进驻,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钢铁产业集群发展的蓝图已呼之欲出,这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规模效益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瞿国庆说。
  总投资700亿元的核电项目落户防城港,成为了这座年轻的城市向能源基地迈进的标志。以核电为首,防城港已相继携手中华电力、神华集团发展火电及煤电一体化,3大项目的总发电能力近1500万千瓦。
  在大西南工业园区内,为着无可比拟的物流优势,全国各地磷酸企业慕名前来。作为全国最大的磷酸生产基地和最大的磷酸出口基地,全国55%磷酸出口产品从这里走向世界。
  在大海粮油的带动下,惠禹饲料、枫叶粮油等粮油加工企业纷纷抢滩登陆,成就了目前全国最大的植物油籽加工基地……
  为了加快产业集群的形成,防城港重点打造的六大工业园区建设在火热推进,东兴经济合作区、企沙工业区、大西南临港工业产业园、东湾物流加工产业园、防城工业园区、上思县工业园区,已经真正成为集中吸纳项目、整合生产要素、培育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以及吸纳高新技术、高端人才和雄厚资金的“洼地”。
  产业集群效应带来的是城市工业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按照防城港未来的工业发展规划,2013年工业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2015年达到2000亿元,2020年将有望跨越7000亿元。
  站在新的起点上,整装待发的防城港正以更宽广的视野着眼未来。
  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防城港的制高点仙人山公园往下眺望,港城美景尽收眼底,雄伟壮观的现代化大港、规划有序的临海工业基地、海天一色中郁郁葱葱的红树林,此岸彼岸,共生共荣,和谐共处。
  “抢占发展制高点,发展经济,更要保护好环境,没有绿色就没有生机,没有碧水就没有灵气。”防城港市委书记刘正东表示,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绿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防城港市建设发展中铁的定律。
  防城港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流下了一段段佳话:重修城市规划,将工业园区建设让位于红树林保护,让一片险些被吹沙填海埋掉的红树林被保留下来;为保护碧海蓝天,将市区内所有磷化工企业集体搬迁;不管企业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多大贡献,只要环保不达标,一律关停……
  此同时,以“绿色”为特征的循环经济也在防城港悄然兴起,“企业小循环、产业大循环”的发展模式已在探索中不断推进。上思县昌菱制糖有限公司从制糖的“下脚料”糖蜜中淘出“金子”,以此酿制成的朗姆酒让企业产值增长了20-30倍,为广西甘蔗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成功启示;盛隆冶金、金川公司、金源镍业等企业通过采取余热余压发电及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措施,利用上下游产业链条,变废为宝,不仅提高了企业利润,也大大降低了能耗以及环境污染。
  20年来,在工业经济一日千里之时,被誉为“海岸卫士”的红树林不仅面积不减,且规模在不断扩大,默默地守护着与港城人相依相存的大海;近几年来,防城港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以及江河和近岸海域水环境达标率均在全区位居前列。
  “中国十佳和谐和持续发展城市”,“中国十大最关爱民生城市”、“中国长寿之乡”、“中国白鹭之乡”、“中国氧都”……荣誉背后是防城港工业与环保同步推进的成功实践: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鱼和熊掌亦可兼得!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