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的国际大物流战略

2013-10-23 10:1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丁俊发
    丝绸之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把封建制度下的物流推到了顶峰。进入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央领导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哪里?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13年10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接受东盟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提出了 “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丝绸之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把封建制度下的物流推到了顶峰。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从西汉开始,繁荣于汉唐,结束于12世纪。陆上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南路到达印度,北路到达中亚各国,西路到达地中海与北非。海上丝绸之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东洋航线到达朝鲜与日本,南洋航线到达东南亚各国,西洋航线到达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各国。在打通陆上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中,有国家的意志,有商人的参与,更有像张骞、郑和这样的功臣。
    丝绸之路的兴起有4个条件: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从公元前1世纪到12世纪,中国的封建社会经济繁荣,需要与外国进行商品交换与文化交流;二是商人的出现;三是货币成为交易媒介;四是交通工具的发展,特别是造船业。中国的丝绸之路对中国古代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周边国家的经济与文化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现在世界已经进入了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央领导提出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 “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哪里呢?笔者提出五个基本看法。
    第一,这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后,进一步融入世界的重大战略。小平同志提出要充分利用国内外 “两种资源”与 “两个市场”,这不仅中国需要,所有的国家都需要,这就是全球供应链。一个国家对全球资源与市场整合能力的强弱,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从线扩大到面,是一种区域经济合作,将产生新的区域性经济结构调整,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这是经济全球化的迫切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分工进一步细化,一个行业如此,一个国家如此,全世界也是如此,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流通、全球消费。这就需要货畅其流、物尽其用,需要打通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4大通道,实现贸易、服务与投资的便利化,使各国之间开放包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第三,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虽然目前世界并不太平,各种矛盾并发,经济发展也不均衡,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贫困国家,但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流。新丝绸之路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贫困国家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不分政治制度,不分民族、肤色与宗教信仰,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携手共进。
    第四,新丝绸之路战略,发展物流业首当其冲。欧亚大陆桥要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国际大通道,但并不畅通,物流成本太高。目前从重庆到德国的杜伊斯堡11179公里的渝新欧铁路首先打通,受到了全球的关注。新的海上丝绸之路,也不畅通,使贸易便利化受阻。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中国政府提出建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大对国际通道基础设施的投入。所以,加快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已处在风口浪尖上。
    第五,要紧紧抓住新丝绸之路战略的机遇。对于如何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习近平同志提出了5点意见: (1)加强政策沟通。各国就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交流,协商制定区域合作规划和措施。 (2)加强道路联通。打通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 (3)加强贸易畅通。各方应该就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进行探讨,并作出适当安排。 (4)加强货币流通。推动实现本币兑换与结算,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5)加强民心相通。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与传统友谊。
    这5个方面的落实,要有一个过程,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既需要国家的意志,更需要企业的参与,新丝绸之路战略给了中国企业一个大好的机遇,也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重大挑战。希望有一批企业树立国际视野,根据自身的力量,去抢占制高点,为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添砖加瓦,作出贡献。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