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模式转变 物流园区理性化发展

2013-10-14 13:4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来源,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关注并扶持的产业,地方政府、各种类型企业、社会资本均纷纷进入物流行业,物流产业园建设热潮随之兴起。物流园区在全国遍地开花,经营模式也在不断的适应市场、转型升级。青岛物流园区则转变以往以租赁为主的经营模式,向园区增加更多的增值服务,向物流组织者转变。 中投顾问流通行业研究员申正远指出,物流园区从“出租者”向“经营者”转变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优化服务性能、提升自身竞争力,进而实现重塑园区的商业价值,切实的为地区经济、产业以及相关企业提供服务并作出贡献。

  在国内物流园区建设热潮下,各地一味追求规模、概念,却在园区建设后续经营方面关注甚少。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为了招商引资、为了能更大规模、更为快速的建设物流园区,普遍采用土地、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却在园区规划、定位、后续运营方面掉以轻心,从而导致各地物流园区同质化竞争、无序竞争越来越激烈,园区重复建设现象突出,物流系统效率低下,物流成本仍高企。 随着各地物流园区的前期建设、招商逐渐完成,可持续性、自盈利的运营成为国内诸多物流园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园区前期定位偏差、规划不清晰极大的影响了园区后期的运营。

  园区改变“收租”的经营模式,转变为“组织服务”的经营模式,以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反应出我国物流园区的投资建设与运营逐渐走向理性、可持续的道路。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指出,重建设、轻运营是我国物流园区投资建设的突出问题。园区服务功能单一、管理缺失的问题有望在后续得到改善,园区在产业与金融服务体系、电子商务平台以及统一结算等方面有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从而使国内物流园区向更加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物流园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指出,作为国家十大振兴计划中唯一的服务产业,现代物流业被赋予极高的产业地位,得到了政府、社会多方的青睐。然而我国的物流成本却长期居高不下,极大的阻碍了我国流通行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各地兴建物流园区符合了政策、经济和产业的发展需要,但投资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值得重视。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