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高速公路施工实现标准化 10年不大修或成真

2012-9-5 9:30:00 来源:南海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公路建设标准化施工对很多人来说是个陌生的概念。但在海南,它已从概念变成现实,自去年8月起,海南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施工在海口至洋浦一小时交通圈项目白莲至马井段改建、屯昌至琼中高速等重大项目中推行,公路建设质量大幅度提升。用省交通运输厅一位“老交通”的话说,过去道路施工大多凭经验,现在公路建设有了新理念、新工艺、新技术,用科学数据说话,统一质量标准。“过去的道路可能行驶2至3年后会出现质量问题,但标准化施工和管理后,10年不大修也不成问题。” 
   

   
海南西线高速改造、海屯高速、屯琼高速等工地,目前施工均采用先进的大型铣刨机、摊铺机、压路机等机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施工。图为G98环岛高速公路白莲立交至白马井立交段(西线高速)改建工程项目。(南海网记者李晓梅摄)
   

   
正在进行改造的西线高速公路施工现场,除了大型铺路机、碾压机和装料大卡车的轰鸣外,只有几个技术员与辅助工人的身影。(南海网记者李晓梅摄)
  投入新工艺,西线高速改建工程修建一公里公路能省40万元;沥青混凝土分散搅拌要进行实验拿出最佳比配方案方可按统一标准施工,不再凭经验修路;公路建设工人上岗前先进入“工人夜校”进行系列培训后再上工地……这些都是海南从去年8月起对公路建设管理实行施工标准化后带来的新变化。 
  正因有了施工标准化,海南高速公路建设品质大幅提升。2012年上半年与2011年下半年相比,海南高速公路抽检指标总体合格率由85.08%上升为98.65%,其中桥梁工程总体合格率由76.53%上升到86.23%,钢筋保护层厚度平均合格率由75%上升为85.28%。海口至洋浦一小时交通圈项目白马井至白莲段路面合格率高达95%以上,创造海南公路建设史上的新纪录。 
   

   
海南西线高速改造工程、海屯高速、屯琼高速等施工单位的建设工地,均投入近百万元配备了高水平的标准化试验室,为公路建设提供科学的实验数据,确保工程质量。(南海网记者李晓梅摄)
    修建高速公路不再凭经验 用科学数据说话 
  有了施工标准化,海南高速公路建设质量被牢牢锁定。何为标准化施工?简言之,就是工地建设标准化,混凝土、钢筋等集中、统一加工,现场施工符合规范要求。基于此,海南公路的建设工地“材料随意堆放,混凝土分散拌和,钢筋零散加工,驻地建设、设备投入简陋杂乱”的“脏乱差”现象随之不见踪影。    
   

   
在海南西线高速和屯琼高速建设工地,全部工地堆料场均建有规范的材料遮雨棚,进场石料按规格大小分类堆放。(南海网记者李晓梅摄)
  记者近期在海南西线高速和屯琼高速建设工地采访看到,全部工地堆料场均建有规范的材料遮雨棚,进场石料按规格大小分类堆放。海口至洋浦一小时交通圈项目白莲至马井改建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长冯冠群说,过去碎石处理不彻底,杂质多,含泥量高,影响了混凝土的黏合度。实行标准化施工后,采用除尘设备,通过水洗,大大减少碎石的含泥量,确保石料洁净。这是精细化施工抓工程质量的细节体现。 
  “过去施工大多凭经验,现在得按规范标准施工,用科学数据说话。”海南省交通运输厅的“老交通”、海南省交通厅重点项目督导组组长罗永熙所说的数据,来源于海南在建公路配备的标准化实验室。据了解,如今,海南洋浦一小时交通圈、海屯高速、屯琼高速等施工单位,均投入近百万元配备了高水平的标准化试验室,沥青拌和站,冷再生拌和站,混凝土拌和站,水稳拌和站,配备相应的先进检测仪器,并调派符合资格要求、有丰富施工试验检测经验的专业人员负责试验检测工作。 
  罗永熙举例说,过去沥青混凝土分散搅拌,配比难免会有误差。如今统一在规范的拌和站拌和,钢筋也是在厂房内按统一模具按标准加工。在随机抽样实验中,如果发现施工材料和过程不合格,则毫无条件返工。 
  “公路建设的标准统一了,工程质量就有保证,高速公路混凝土麻面、露筋、蜂窝、软土地基超限沉陷等质量通病将得到有效控制。”罗永熙说。 
   

   
海屯高速的路面施工也推行了标准化施工,公路建设质量有保障。(南海网记者李晓梅摄)
    高速改造路面厚度增32厘米 材料回收利用1公里省40万 
  G98环岛高速公路白莲立交至白马井立交段(西线高速)改建工程项目,是海口至洋浦1小时交通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南“十二五”开局之年启动的第一个公路改建项目。在这个项目工地,南海网记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项目施工方采用冷再生新技术,把原有路面的旧沥青混凝土材料挖除后经铣刨机进行铣刨,并添加新材料进行搅拌,形成新的混合料,然后运送至道路施工现场。“把原有材料进行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既环保又节省成本,每改建一公里高速路大约节省40万元。”冯冠群介绍说。 
  除了投入新工艺,海南西线高速改造、海屯高速、屯琼高速等工地,目前施工均采用先进的大型铣刨机、摊铺机、压路机等机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施工,过去那种“人海战术”的场面已淡出我们视野。如此,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实现施工精细化,确保高速公路工程的品质。 
  新建高速公路的质量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据了解,西线高速改造工程结合海南高温、多雨的特点,采用了许多新工艺和新材料。其中,西线高速改造还采用了50#低标号沥青(中层),这在海南高速公路路面建设尚属首次。冯冠群说,50#低标号沥青高温抗变性能力优越,符合海南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提高了高温条件下路面的抗车辙能力。改造后,路面厚度比原来增加了32厘米。 
  经抽检,西线高速改建完工路段路面合格率高达95%以上,创海南公路建设新纪录。 
   

   
作为标准化施工的亮点之一,海南在建高速公路的工地都办起了"工人夜校",农民工上岗前都要进入这个专为农民工设立的"学堂"接受施工安全、质量等方面培训,以适应施工标准化要求。(南海网记者李晓梅摄)
    高速公路工地建“学堂” 工人施工前要先进工人夜校 
  从去年8月以来,海南在建的高速公路工地上发生了一件新鲜事每个建设工地都办起来集基础教育、技能培训于一身的“工人夜校”,农民工上岗前都要进入这个专为农民工设立的“学堂”接受施工安全、质量等方面培训,以适应施工标准化要求。 
  屯琼高速的建设单位海南中交高速公路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周长军说,项目驻地设立的“工人夜校”正是施工标准化的亮点之一。在屯琼高速中交三航局指挥部,记者发现,工人夜校书架上摆满了《混凝土施工手册》、《施工安全手册》等书籍和培训资料。 
  省交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创办夜校,既能加快实现农民工由挣钱吃饭向爱岗敬业、由打工者逐步向产业工人的转变,又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工朋友的积极性、创造性。 
  屯琼高速建设工地的一名电焊工人感慨:“现在的工地和以前完全不同,不但为我们提供学习的地方,让大家施工之余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学习,拥有一技之长,才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竞争的行列。” 
   

   
在海南西线高速和屯琼高速建设工地,公路建设所需钢筋不合格禁止入场,且在厂房内按统一模具按标准加工。(南海网记者李晓梅摄)
  确实,如今海南在建的高速公路工地已不见脏乱差,每个标段均建成了标准化工地,项目驻地建起了统一整齐的活动板房,工人宿舍由过去的简易工棚变成了“标间”;材料堆放地盖起了遮雨棚,改变了过去材料露天随意堆放的现象;同时,还建起了混凝土拌和厂、钢筋加工厂等,实现了混凝土集中拌和,钢筋集中加工,梁片集中预制“三集中”,施工操作实现了“流水化”。 
  这些,都为海南高速公路标准化施工和高质量建设公路提供了保障。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