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船闸积极增效扩容 提前19年达到设计通过量

2012-9-29 8:58:00 来源:中国水运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三峡成库以来,随着三峡工程蓄水和航道水位的提升,重庆至三峡大坝形成了600余公里的高等级库区航道,通航条件极大改善,船舶装载能力大幅提高。
  据统计,2004-2011年三峡船闸过闸货运量年均增速16.6%。2011年三峡船闸、葛洲坝船闸通过货运量分别达到10032万吨、10418万吨,双双突破了亿吨大关,三峡船闸提前19年达到设计通过能力。
  与此同时,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显现,为此,目前有关部门正积极采取可行性措施,努力挖掘潜力,提高三峡船闸通过能力。
  高峡平湖催生水运需求
  2003年6月通航的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双线船闸,以2030年为设计水平年,年设计通过能力单向5000万吨,双向1亿吨。
  近年来,随着三峡工程蓄水和航道水位的提升,重庆至三峡大坝形成了600余公里的高等级库区航道,水运已成为上游库区最主要运输方式,其货物运输周转量由原来占总量的30%增加到70%。
  2011年,重庆水运货运量和港口货物吞吐量双双超过1亿吨,成为长江上游首个亿吨级大港。在这一年,三峡船闸、葛洲坝船闸的货运通过量也双双突破亿吨大关,三峡船闸提前近二十年达到设计通过能力。
  目前过闸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过闸船舶平均吨位由2003年的1040吨上升到2011年的2650吨,3000吨级以上的船舶比例由2003年的0.46%上升到2011年的33%。随着船舶大型化,每闸次船舶平均艘次从2003年的8艘降低到2011年的5.4艘。
  船闸调度能力趋“饱和”
  针对近年来三峡枢纽通航出现的新形势,长江航务管理局(以下简称长航局)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三峡枢纽航运通过能力进行了一次调研分析:正常情况下,三峡船闸每天最多能安排160艘船舶过闸,船舶平均待闸时间约1-2天;高峰时段过闸需求超过200艘,船舶待闸时间约2-4天,最高达到5-7天;如遇不良气候、流量超通航标准、船闸检修等情况,待闸船舶数量就会迅速增加。更棘手的是,三峡船闸停航1天引起的船舶积压,往往需要10-15天才能疏导完。
  船闸检修也对长江中上游航运造成较严重影响。今年,三峡船闸度过20天岁修,葛洲坝一号船闸经历55天大修,尽管长航局采取了各种通航保障措施,检修期间,坝区日均积压船舶仍达到601艘次,最高达774艘次。而三峡船闸已连续高负荷运行近9年,目前主要设备设施进入维修更换期,今后船闸定期检修和故障抢修时间还将增加。
  专家表示,在当前船型组合下,即便采取了一闸室待闸和增设导航靠泊设施等措施,三峡船闸四级运行、五级运行每日最多能达到16、15闸次。但自2011年第二季度起,该闸日均运行30闸次,从调度管理上基本接近极限。
  多措并举挖“潜能”
  为缓解三峡船闸通航压力,近年来,长航局建立了较完善的一体化枢纽通航管理体系,竭力挖掘船闸通航潜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船闸运行效率。
  目前该局已采取的措施是优化船舶进闸条件:一是缩短船舶进闸时间,每天提高1-2个闸次;二是将过闸船舶吃水控制标准从3.3米提高至3.9-4.2米;三是优化过闸调度,实施了两坝船闸优化调度、动态计划编排、两坝船闸同步运行、锚地动态指令等措施,三峡船闸日运行闸次比初期提高了5.2个;四是推进船型标准化大型化,过闸船舶平均吨位提高了1.5倍,船型尺度系列逐步简化,有效提高了三峡船闸利用率;五是建设航运配套设施,先后建设了通航调度、航道设施、待泊锚地、检测维修设施等十多项枢纽航运配套设施工程。
  下一步,长航局还将采取三项措施,继续提高船闸通过能力。一是进一步优化过闸调度,使用智能调度和全程监控等信息技术,开展同类船舶编队进闸等管理措施研究,完善调度工作流程,提高通航效率和服务水平。二是进一步加大船型标准化工作力度,优化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更好地兼顾船舶技术经济性能和闸室面积利用率最大化,加快研发船宽16米左右的3000-5000吨级三峡船型,加大老旧船舶拆解力度,尽最大可能挖掘船闸通过潜力。三是逐步引导客船不通过三峡船闸,在出现船舶积压时对短线客船实施翻坝转运,同时,根据升船机尺度开展过坝旅游船主尺度标准化管理,提高客船通过三峡船闸的技术标准,以提高船闸货运通过能力。
  专家初步测算,在采取以上综合措施后,三峡船闸最大单向通过能力2015、2020年可达到5500、6500万吨,单线船闸极限通过能力大致达到7000万吨左右,这将有效缓解船舶待闸问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