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打造中国北疆通往亚欧大陆的“桥头堡”

2012-9-21 10:05:00 来源:国际在线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956年1月,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铁路联运将二连浩特这个名字载入史册。自此,中蒙口岸,“二洽会”,“恐龙之乡”,“茶叶之路”成为这个边陲城市的名片。昔日的戈壁小镇紧紧抓住了历史机遇,掀开了开放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欧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李钢说:“二连浩特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与俄罗斯和蒙古国的经贸合作将进一步得到加强。俄罗斯和蒙古国是我国能源资源性产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国,二连浩特是我国扩大从俄罗斯和蒙古国进口产品的重要通道,有着进一步扩大进口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连浩特——昔日的边陲小镇现已成为中国北疆崛起的边贸新城,发展中的亚欧大陆“桥头堡”,中国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通往蒙古国、俄罗斯乃至欧洲最直接、最经济、最重要的经贸大通道。这里是中国对蒙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中蒙俄区域性经济合作走廊,承担着中蒙贸易7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除此之外,二连浩特正在加快建设文化产业新城,全力打造恐龙文化游、异域风情游、边关文化游,“茶叶之路”等特色旅游品牌,打内涵丰富的文化牌来提升城市吸引力。
  二连浩特的诞生
  “二连浩特”是蒙语“斑斓湖之城”的意思。城市位于中国正北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北部,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市各界相望,两市相距仅9公里。二连浩特辖区面积4015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是草原,城区面积仅27平方公里。这座小城人口近10万,但户籍在册人员只有2.4万。
  1956年初,随着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铁路的开通,二连浩特口岸诞生;1992年7月,二连浩特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13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
  走进二连浩特市,随处可见“中国·二连”四个大字。城市很小,但机构头衔都很大,比如“中国海关”、“中国边检”、“中国外运”等等。这些名字昭示着小城的特殊身份——它是中国对外的一个窗口。
  作为中国四大铁路口岸之一(满洲里,绥芬河,阿拉山口),二连浩特铁路口岸经过2004年扩容扩能改造后,货物年吞吐能力达1000万吨,公路口岸年过货能力500万吨,客运300万人次。二连浩特口岸目前的服务功能可谓齐全:公路口岸联检通道、公路口岸货运新通道、铁路货运列车检查系统、口岸电子信息平台和世界最大换轮库。公路口岸每周7天通关,铁路口岸部分业务实现了24小时通关,开辟了果蔬、粮油等产品出口的“绿色通道”。
  努力发展中蒙、中俄边贸,开发潜能
  从昔日的隔壁小城镇到今天的绿色大通道,发展成就没有让二连人沾沾自喜,而是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疏通瓶颈的对策。二连浩特负责人孟宪东认为,中蒙俄路桥沿线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三国之间在二连浩特的合作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这一潜能还未得到充分释放。
  二连浩特负责人孟宪东说:“从对蒙贸易来看,2006年至2011年,中蒙贸易额由15.8亿美元增长到64.3亿美元,年均递增 32%。同期,二连浩特对蒙贸易额由14.3亿美元增至31.4亿美元,年均仅增长17%,比中蒙贸易增速低15个百分点。期间,二连口岸对蒙贸易占中蒙贸易的比重由91%下降到49%。这种状况与中国对蒙古国最大口岸的地位很不相称。”
  无独有偶,据统计,2006年至2011年,中俄贸易额由334亿美元增长到793亿美元,年均递增19%。而二连浩特对俄贸易额这一期间由12.6亿美元降至8.5亿美元,年均下降6.4%。二连口岸对俄贸易占中俄贸易的比重也由3.8%下降到1.1%。
  在中蒙、中俄经贸合作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二连口岸这一贸易规模略显沉闷。孟宪东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陆桥疏运不畅。
  中共二连浩特市委书记孟宪东说:“从蒙古国方面看,乌兰巴托至扎门乌德铁路运输能力仅为1600万吨,且牵引机车和车皮数量明显不足的影响;乌兰巴托至扎门乌德600多公里的‘千禧’公路启动建设了12年,但是至今尚未全线贯通;由二连公路口岸出口蒙古国的货物只能在扎门乌德铁路口岸进行换装,严重增加了物流成本,造成出口货运量难以增长。”
  另据介绍,由于蒙俄口岸通关不畅,过境费偏高等因素,俄罗斯发往二连浩特的车皮数量越来越少,严重制约了二连口岸对俄贸易发展。
  经过分析,二连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尽快破解大陆桥疏运瓶颈制约,是“发展路桥经济,构建合作走廊”必须解决的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
  中共二连浩特市委书记孟宪东说:“我们建议中蒙俄路桥沿线地区加强争取和协调,积极推动这一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经贸合作发展创造基本条件;应全力呼吁中蒙俄三国铁路部门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大幅降低跨境运输费用,缩短跨国运输周期;应全力呼吁中蒙俄三国有关方面,尽快开通二连浩特—乌兰巴托—伊尔库茨克国际航线,加快构建集铁路、公路、航空为一体的综合性、立体化运输体系,让链接欧亚的这条最捷近大陆桥的疏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如今,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达成了中方援建二连至扎门乌德口岸公路货运专线项目合作协议,9月10日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该项目总投资1300万元人民币,全长1.15公里,其中中方境内约450米,蒙方境内约700米。蒙古国工商会秘书长乌云特格希对该条公路充满了期望。
  蒙古国工商会秘书长乌云特格希说:“我看到两国口岸非常繁忙,大小车辆很多,有些拥堵状况。我参加了公路开工奠基仪式。公路建成通车后,将大大改善中蒙两口岸间运输环境,缓解通关压力,对两国贸易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升级“二洽会”,拓宽国际合作平台
  以中蒙、中俄建交60周年为契机开办的“二连浩特中蒙俄经贸合作洽谈会”始于2009年,简称“二洽会”。该项目旨在为推动中蒙俄企业合作搭平台、当向导、搞服务。2009年至2011年“二洽会”成功举办三届,实现中蒙、中俄官方和企业互访900人次,促进了中蒙俄路桥沿线合作发展,增强了口岸发展活力。
  刚刚落下帷幕的2012年“二洽会”已升级为自治区级展会,规模为历年最大,参展企业241家,其中中国企业203家,蒙古国和俄罗斯企业38家。中国参展企业不仅来自内蒙古本地,还有来自北京、天津、大连等东部城市,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一家经营海产品的台资企业——和润食品有限公司也来到二连寻求商机。
  台湾和润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先生说:“这次过来主要就是想看看蒙古的市场和俄罗斯的市场,来了解一下两国市场行情。”
  参加“二洽会”的俄罗斯代表团来自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布里亚特共和国。在展会上,俄罗斯代表积极推介了俄罗斯的丰富资源和渴望寻求中国合作伙伴的迫切心情。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议员格里申表示:
  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议员格里申说:“我的很多企业家朋友都对中国的商品很感兴趣。明年我会带领更多的俄罗斯企业家来参加‘二洽会’。俄罗斯人可以在中国买到他们需要的商品,比如纺织品,棉织品,电子视听产品等等。”
  本届“二洽会”共签合作协议19个,合同金额达13.3亿美元。二连浩特市市长包崇明认为,本届“二洽会”成果丰硕,未来将努力促成“二洽会”升级为国家级展会。
  二连浩特市市长包崇明说:“我们专门赴商务部汇报,而且商务部也认可我们这种想法。商务部认为在中蒙贸易,包括通过蒙古的中俄贸易,二连浩特是个非常重要的口岸,想通过这个平台打造一个国家级向北开放这样一个论坛。商务部的领导下回要来二连进行调研,就‘二洽会’是否升格为国家展会要进行充分的论证。”
  依托口岸、多元发展的二连浩特
  作为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对外门户,二连浩特的经济增长点不仅仅局限于口岸,而是依托口岸寻求多元化发展。比如边贸、产品加工、物流、旅游业等等。特别是旅游业,近几年,二连浩特打出文化旅游牌,打造“恐龙之乡”、“茶叶之路”等旅游品牌,以此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和商贾。二连人正在全力打造中国北疆通往亚欧大陆的“桥头堡”。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