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月我国集装箱出口量锐减25.7% 产品待优化

2012-9-19 10:04:00 来源:千龙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受全球航运业持续低迷影响,8月初全球闲置集装箱船已达254艘(33.7万TEU),约占集装箱船队总量的2.1%。全球运力严重过剩,导致集装箱更新周期延长,需求也持续放缓,从而导致我国集装箱出口大幅减少。 
  据海关信息网统计,今年前7月我国出口集装箱151.6万个,比去年同期(下同)减少25.7%,价值51.2亿美元,下降29.7%,出口平均价格为每个3380美元,下跌5.4%。
  海关信息网分析师梁楠认为,从目前来看,全球航运业运力闲置情况短期难见好转,集装箱需求将继续疲软,为适应市场现状、满足新的航运需求,我国出口集装箱亟待优化产品结构。
  我国集装箱出口量连续11个月同比下降
  数据显示,受宏观与历史因素以行业特点影响,我国集装箱出口呈现出如下特点:月度出口量连续11个月同比下降,7月当月出口均价有所回落。自2011年9月起,我国集装箱出口量连续11个月同比下降,今年7月份出口24.2万个,同比下降21.1%,环比下降3.1%。与此同时,我国集装箱月度出口均价震荡回落,7月当月出口均价为3571美元/个,同比上涨8.9%,环比下跌5.1%。
  加工贸易同比降幅两倍于一般贸易。今年1-7月,我国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集装箱103.9万个,减少29.6%,占同期我国集装箱出口总量的68.6%。同期,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44.3万个,减少13.8%。
  外商投资企业占九成,民营企业出口逆势增长。今年1-7月,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集装箱141.1万个,减少27.4%,占同期我国集装箱出口总量的93.1%。同期,民营企业出口集装箱10万个,增长25.5%。
  美国、欧盟和香港为主要出口市场。今年1-7月,我对美国、欧盟和香港分别出口集装箱40万个、34.1万个和30.2万个,分别减少3.5%、11.4%和43%;对上述三者出口合计占同期我集装箱出口总量的68.8%。同期,对日本和东盟分别出口18.1万个和14.6万个,分别减少36.2%和14.2%。
  传统集装箱为主要出口品种。1-7月,我国分别出口20英尺和40英尺传统集装箱56.6万个和39.7万个,分别减少16%和39.1%,两者合计占同期我国集装箱出口总量的63.6%;出口其他集装箱(包括运输液体的集装箱)41.5万个,减少23.3%,占27.4%;出口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20英尺、40英尺的保温式或罐式集装箱合计仅11.6万个,减少16.7%,占7.6%。
  天津、广东和辽宁分列出口前3位。今年1-7月,天津、广东和辽宁分别出口集装箱31.1万个、31.1万个和25.6万个,分别减少14.6%、27.5%和21.9%;上述3者出口合计占同期我国集装箱出口总量的58%。同期,江苏出口17万个,减少42.3%;上海出口16.5万个,减少22.4%。
  我国出口集装箱技术亟待升级
  针对市场情况,海关信息网分析师梁楠分析认为,“航运业闲置运力与日俱增,集装箱需求疲软短期内难见好转。”截止到今年6月末,全球集装箱船队规模已达1600万TEU,据克拉克森预测,2012年全球全集装箱船运力将增长7.3%,其中8000TEU以上船舶运力将增长26.3%。然而,国际贸易货物运输量增速却跟不上运力增速,最近中远集运、川崎汽船、阳明海运和韩进海运(CKYH)联盟以及马士基在亚欧主要航线部分航次暂时性撤出运力,使全球运力闲置问题愈加突出。据ALPHALlNER预计,到年底,全球的闲置船舶运力将达到110万TEU。市场闲置船队时间将从短期向中长期演变,要消化运力过剩问题可能需要3到5年甚至10年的时间,因此集装箱需求疲软在短期内或将难以得到改善。
  梁楠分析师还指出,我国出口集装箱品种结构亟待向高端化调整。目前,我国集装箱出口以中低端的传统集装箱为主,技术含量较高的冷藏集装箱和特殊规格集装箱因研发起步较晚,所需的冷机、超薄钢板等关键材料部件几乎全部依赖国外进口,企业因高附加值的利润基本留在境外而生产动力明显不足。然而,随着全球海产品、冷冻食品、蔬果、药品等贸易量的不断增长,以冷箱运输为主体的全球冷链服务需求将不断扩大。为适应市场变化需求,我国出口集装箱技术亟待升级,加大科研投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实现品种结构向高端化的调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