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性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2012-9-19 8:4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这是很多沿海港口城市不懈追求的一个目标。上海是国内第一个大力推进 “中心”建设的城市,且成绩有目共睹。
    继上海之后,大连、天津、青岛、深圳、厦门等沿海城市纷纷提出了各自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计划,并提出了颇具区域特色的名字,如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不可否认,近年来国内港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如此之多的城市纷纷建 “国际航运中心”,是否过快?过多?如何理性推进航运中心建设?下面几位专家的文章,值得一读。
港口建设当回归理性
□张金河
    进入新世纪,从北到南,在中国沿海兴起的港口建设热潮,不仅没有因为国际金融危机而减退,反而逆势上升,更加红火。甚至在一个区域内功能趋同、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导致竞争加剧,市场环境紧张。
    这一轮建港热潮,一个突出特点是不同利益主体争相抢占稀缺、宝贵的沿海宜港岸线资源,货主码头挤压公共码头。地方政府以出让岸线资源为筹码招商引资,一些大的能源、钢铁、化工、电力等企业以构建产业链为口实建设货主码头,一些内陆资源省份也准备在沿海建设自己的码头作为自己的出海口……在曹妃甸,这种情况尤为突出,使得具有百余年港口运营经验的优势港口企业河北港口集团的统筹作用难以发挥,公共码头发展受到制约,港口的公共服务与拉动地方经济的功能被削弱。
    建港热潮的兴起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但港口建设中非理性行为的背后,却不乏地方政府和一些企业逐利的影子。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家对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宝贵的深水岸线资源,缺乏有力有效的控制。
    港口岸线,不可再生。港口建设当回归理性,这是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主管部门的有效作为。
    一是严格落实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按照规划合理确定沿海港口布局和码头建设的数量、能力,掌握开发建设节奏,加强对地方港口建设的指导、检查、监督。
    二是强化中央政府对深水岸线资源和深水码头建设的宏观控制力度,优先发展公共码头,严格控制货主码头;保证港口企业的优先控股开发权,严格控制非港口类企业主导建设;追求区域港口组合效能,严格控制各港盲目贪大求全;立足持续发展保证岸线资源储备,严格控制用光占净。
    三是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公共码头不同于货主码头,它具有服务全社会的功能,不是某一个企业追求利润的私有工具。政府应当制定相应政策,在用海、用地以及货物运输税费等方面,对专业化港口企业给予倾斜和优惠,鼓励其为社会服务,鼓励其他企业参股公共码头建设,从而强化国家对港口的控制力,提高岸线资源和码头运营效率。
    四是建议港口尤其是关系国家和区域经济命脉的重要港口,凡进行跨区域港口资源整合,都应当在中央政府至少是中央政府主管部门和地方省一级政府统一指导下进行,这样有利于发展枢纽港,有利于港口、航运、物流等资源向枢纽港集聚,最终发展成为区域或国际航运中心。
    (作者单位为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
坚持发展航运中心的三个着力点
□ 刘春宇
    当前,国际航运经济低迷,航运市场萎缩且竞争激烈,已进入传统航运经济向新兴现代航运经济的增长方式转变和转型的机遇期。我国上海、深圳、青岛、天津、大连很多城市抓住这一契机,进行建设航运中心或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定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金和政策,打造海洋产业聚集区,强化核心港的建设,积极缩短国内沿海港口城市与世界航运发达国家及地区间的差距,在国际航运市场和领域提升自身的形象和影响力。加快发展和打造我国的航运中心,必须坚持在提升传统航运经济转型、提升改造老旧码头和港口、提升航运服务业上下功夫。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航运资源节约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要解决好我国航运业弱小分散,能耗远高于发达国家3倍以上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按照国务院《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要求,狠抓航运业发展的质量,由粗放的、数量增长航运经济转变为精细管理和内在质量增长的航运经济模式,大力推进世界级交通枢纽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程。
    大力推进全自动化、智能型码头,开发临港大项目建设,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及航运物流服务格局。加快老旧码头的加固改造和港区功能调整,推进主要港口、临港园区向货物中转基地、大宗货物交易中心转型发展,逐步建成综合货运枢纽。为适应水运交通发展和运输船舶大型化、专业化的需要,保障港口运行安全,节约岸线资源,进一步提高码头的吞吐能力。
    进一步提升航运服务水准。坚持航运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全力推动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的建设,对走在改革开放前列的具备深化航运改革和扩大航运开放条件的沿海港口地区,尝试类似“自由港”政策上的重大突破,放开一批外国商品可以免税进出,并在类似“自由港”内自由改装、加工、长期储存或销售的港口和临港园区。积极倡导上海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的“航运服务总部基地”模式,先行先试,实现高水准的要素集聚,打造成亚太地区服务最先进、环境最优美、功能要素最集中的航运服务业高地,发展我国高端航运服务业。
    (作者单位为哈尔滨市物流研究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