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完善港口建设 五大港区功能明确

2012-9-13 10:42:00 来源:中国港口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码头卸载能力增强港口建设是发展海洋经济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根本的基础。根据泉州市港口管理局的统计,全市集装箱设计吞吐能力123.6万标箱,2011年实现吞吐156万标箱,今年预计完成168万标箱。从数据统计上看,泉州港口已经超负荷运营,投入港口建设显得更为迫切。
  今年,包括华锦码头、石湖作业区4号泊位、围头湾口10万吨级航道工程等在内,全市港口在建水运工程15个,计划完成投资16.38亿元。1月至6月,累计完成投资8.39亿元。除了在基础设施上的大力投入外,在泉州市行政区划内的泉州湾港区、围头港区、深沪港区、斗尾港区和肖厝港区,也根据自身港口条件和工业集群等,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港口发展方向。各港口在基础建设上的投入和吞吐能力的提升,使泉州今年向亿吨大港的既定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港口建设】
  泉州湾港区 打造集装箱运输枢纽
  不久前,泉州湾港区石湖作业区工程顺利通过国家环保部环境评估,这标志着石湖港5~6号泊位重点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即可开工建设。
  为适应石湖港口发展的需要,满足集装箱吞吐量的迅猛增长和靠港船舶日益大型化的要求,泉州太平洋码头公司加大了港口建设力度,在2009年提出投资建设 5~6号集装箱泊位的计划,并得到省、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该项目也被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该工程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将建设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2个,泊位长度850米,设计水深为18.5米,陆域建设面积40万平方米,码头配置装卸设备为65吨双吊具集装箱桥吊和轨道式集装箱龙门吊。
  泉州太平洋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刘湖南总经理介绍,石湖作业区的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四位、全省首位,今年1~7月已完成70多万标箱,全年预计可完成130万标箱。石湖5~6号泊位有望于年底开工,两三年后,这两个泊位的竣工投用,将为石湖作业区一举增加80万标箱的集装箱吞吐能力。
  泉州湾港区由秀涂、石湖、祥芝、后渚、锦尚5个作业区和崇武、内港2个作业点组成,规划可建设31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集装箱956万标箱。记者从泉州市港口管理局了解到,石湖作业区主动拓展的粮食和煤炭集装箱业务、锦尚作业区两个5000吨级泊位已经竣工投产,以及后渚作业区集装箱运输的稳步增长,确保泉州市内贸集装箱综合运输实力继续保持在全省港口前列。今年前7个月,泉州湾港区共完成货物吞吐量2541.10万吨,占泉州全港货物吞吐量的 42.69%,特别是集装箱,96.17万标箱的全港总量中,泉州湾港区就有76.03万标箱,集装箱运输枢纽的地位十分明显。
  围头、深沪湾港区 大宗杂货集散中心
  围头、深沪港区位于晋江市东南沿海,为国家对外开放口岸,是晋江市两大主要出海通道,承担着晋江市60%以上的内贸货物进出任务。目前,深沪港区已开通至新加坡、俄罗斯、印尼等国家的散杂货航线,围头港区已开通至厦门内支线、至东南亚、香港的国际集装箱航线,以及十几条覆盖全国沿海、长江沿岸主要港口的内贸集装箱班轮航线,初步形成了层次分明、密集有序的集装箱运输网络,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大幅增长,成为福建省的重要内贸集装箱港口和泉州地区大宗内外贸件杂货的集散地。
  围头港码头共有2个泊位,1号泊位长248米,可停靠万吨级船舶;2号泊位长448米,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式投入使用。“2号泊位开通后,计划进一步增加外贸航线。”负责经营围头、深沪两个港区的晋江太平洋港口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利水说,围头的航道和水深条件是泉州最好的,2号泊位将进一步提高大型船舶的停靠能力,大幅提升港区的吞吐能力。
  据了解,今年1至7月,围头港区货物吞吐量完成1276万多吨,其中仅矿建类就完成530万多吨,钢铁138万多吨,成为福建省建材和钢材重要出口基地和集散中心。同时,原先11万平方米的围头港区堆场已无法满足需求,围头港预计今年开工建设35万平方米的后方堆场二期,工程全部投产之后,围头港区集装箱年吞吐量将新增60万标箱,年吞吐量可达到100万标箱。
  此外,同样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的深沪湾港区,主要定位也是水泥、煤炭、钢铁等干件杂、干散货物流集散地,年作业能力逾200万吨。
  斗尾、肖厝港区 建设专业石化港区
  在惠安斗尾作业区里矗立着12个巨大油罐,其中8个已经建成,这里是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的产业基地。据悉,斗尾港区重点建设一大批深水码头泊位,福建省靠泊能力最大的福建联合石化一体化青兰山30万吨级原油码头泊位已于前年建成投产,中化泉州炼化项目10万吨级泊位今年年底将建成投产,还有一个当前正在打桩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泊位预计明年也可建成投产。
  斗尾港区位于湄洲湾南岸的惠安东部东周半岛,是石油化工和修造船基地。如今,斗尾港区内聚集泉州船厂30万吨级修船项目及造船项目、泉州船舶产业配套园区、福建省湄洲湾石化基地泉惠石化工业区、中化泉州炼油项目等一批国家、省、市重点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发建成,将大大增加该区域的石化产品、钢铁、船舶配件等货物的运输量。
  位于湄洲湾南岸内另一港区——肖厝港区,由肖厝、鲤鱼尾2个作业区和峰尾作业点组成,规划可建设28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规划综合通过能力为16050万吨。其中,肖厝作业区为福建省着重建设的未来超大型远洋集装箱专业化、规模化的重要作业区,鲤鱼尾作业区主要开展石油、成品油、危险品的液体散货运输,同时提供湄洲湾内的港务支持服务。
  在肖厝作业区,除了完善4号泊位配套设施外,连片开发5至10号深水泊位也正付诸实践。其中,先行开工的5号和6号两个10万吨级多用途码头,计划于2014年完工投用,助力泉港石化新城的加速崛起。
  湄洲湾港口管理局相关人士介绍,今年1至7月,肖厝港区货物吞吐量完成691万多吨。此外,在航道建设方面,湄洲湾航道二期工程正进入扫尾阶段,通航标准从 10万吨级提高到25万吨级。湄洲湾航道三期工程也已获上级批准即将动工建设,届时通航标准将提高到40万吨级。这对位于湄洲湾南岸的斗尾和肖厝港区的吞吐能力都将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
  【发展目标】
  年内建成亿吨大港
  在 8月份的港口调研中,泉州市常务副市长尤猛军指出,港口经济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也是沿海城市和内陆腹地拓展外向型经济的主渠道,要把握港口发展机遇,全力做好港口发展服务,努力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促进海洋经济发展。要求市港口局和相关码头企业一定要精心谋划,重点突破,早日开工建设秀涂人工岛、石湖港区5号、6号泊位项目;要进一步加快石湖石材物流园区建设,采取有力措施缓解目前码头超负荷运行状况,有效解决港口经济快速发展与码头建设滞后的问题,做大做强泉州港口。
  据统计,2012年,全市港口在建水运工程15个,计划完成投资16.38亿元。1月至6月,累计完成投资8.3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51.22%。根据泉州市《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实施意见》(讨论稿),未来泉州将进一步加快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大型深水泊位特别是公共码头泊位,形成肖厝、鲤鱼尾、斗尾、石湖和秀涂5个深水码头泊位群,提升港口综合通过能力。
  在航道建设方面,全面实施湄洲湾、泉州湾和围头湾三大主航道建设,提升航道通航等级,解决公共航道制约问题。同时,提升电子口岸水平,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和利用港口信息资源,完善和提升泉州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基本实现港口信息交换电子化。力争在今年内,完成泉州迈进亿吨大港的既定目标。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