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增速小幅爬升稳外贸尚需继续加力

2012-9-11 10:19:00 来源:金融时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海关总署9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292.9亿美元,增长0.2%。其中,出口1779.8亿美元,增长2.7%;进口1513.1亿美元,下降2.6%;贸易顺差266.7亿美元。进口同比增速由正转负,出口同比增幅略有回升但是幅度很小,表明我国内外需面临的压力依然不小。 
  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与7月相比,8月出口略有回升,除了基数因素之外,交行金研中心研究员、金融学博士王宇雯认为,我国前期一系列稳出口政策初见成效,已实施两个月的出口退税新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出口企业的资金困境,退税相关审批期的缩短或取消加快了企业出口速度。不过,王宇雯也表示,外部经济复苏乏力使得我国出口增速回升幅度仍然较低。
  全球经济形势尚未好转,对我国出口影响较大,尤其是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影响中欧双边贸易。中欧、中美双边贸易增速都出现了回落。此外,在全球经济增长缓慢的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增多,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上升。诸多因素导致当前我国外贸依然疲软。
  8月份外贸数据中的一大特点是加工贸易增长乏力。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微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后发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加工贸易发展,分流了一些出口订单,对我国加工贸易增速的降低起到一定影响,尤其体现在纺织品、服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外贸方式的转变,推动一般贸易出口的增长,取得了成效。我国出口下滑的过程中,一般贸易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但是一般贸易的增长并未能完全弥补加工贸易下滑所带来的影响。“一升一降”,二者虽有抵消,但是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尚未能达到前些年我国出口增速快于GDP增速时期的水平。
  从国内因素来看,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除,我国出口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遭遇瓶颈,我国面临劳动力密集产业转移以及产品升级的压力。这一因素将成为影响我国出口形势的长期因素。
  梅新育认为,虽然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面临压力,但是总体看来,几年之内,后发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还不足以动摇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传统优势。因为这些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规模与我国相比差距很大。
  在外贸形势依然严峻的同时,我国贸易结构则进一步改善。我国之所以是贸易大国但不是贸易强国,主要表现在我国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过大,一般贸易出口的增长意味着贸易结构的改善。从规模上看,前8个月一般贸易规模已经超过加工贸易;从增长速度上看,一般贸易出口增长7.7%,高于加工贸易3.5%的增速两倍多。另一方面,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稳定增长。纺织、服装出口下降。同期,服装、纺织品、鞋类、家具、塑料制品、箱包、玩具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值合计占我国出口总值的20.3%,比重较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
  梅新育认为,整体来说,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压力很大,欧洲经济今年内不太可能出现好转,美国经济虽然复苏但是今年增速不会太高,更为重要的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风险的积累。
  目前来看,新兴市场经济体在我国进出口中占据半壁江山,新兴经济体特别是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速放缓,不仅对我国出口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将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
  王宇雯也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国际经济可能将持续低迷,我国出口环境不容乐观。美国经济复苏动力较弱,市场信心不足。未来如无较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出台,美国复苏将维持低增速状态。欧债问题在短期内无法解决,欧元区经济恢复阻力重重。继标普再度将希腊评级展望降至负面后,穆迪表示希腊贷款重组建议将对银行业评级产生负面影响,西班牙和意大利求援压力增大,德、法两个核心国家制造业与综合PMI出现持续滑落,内需出口出现疲弱。日本经济显现回调压力。欧美经济复苏不佳导致国际贸易状况进一步恶化。王宇雯预计,9月我国出口同比可能趋稳回升。历史数据显示下半年出口状况好于上半年,加之国内稳出口政策短期内将发力,而去年9月份出口规模较8月份有所回落,预计9月出口同比可能略升。不过,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确定性较大,出口同比回升幅度有限。
  从国内因素来看,国内劳动力成本仍趋上行,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升,出口竞争力趋弱;而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争端也在增多,年内出口状况仍不容乐观。
  外贸的低迷不仅会拖累经济的增长,更关键是还将形成新的就业压力,因此稳外贸亟待继续加力。从短期看,在出口退税方面多下功夫,应免除地方出口退税的负担比例,对农业加工品高附加值出口产品实行足额退税。出口退税政策将有利于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
  专家建议,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生力军,其进出口约占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近三成,应积极鼓励各类商业性、政策性银行和保险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的融资服务和多方位、多样化的信贷支持。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