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不该纵容贸易保护主义

2012-9-10 9:58:00 来源:新华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谁能保证,英国人不会排斥外籍劳工,法国人不会抵制德国汽车,意大利人不会拒绝爱尔兰牛排呢?保护主义只能加剧萧条,经济民族主义必然会拖延危机的解决。更进一步说,保护主义不仅不能产生竞争力,反而会惯坏受保护的行业或企业。” 
  想写一篇关于危机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的文章,正苦于由头不足够吸引市场关注时,枕头被及时地递了过来:默克尔前脚从北京离开,中国驻欧盟使团即收到欧盟将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进行立案的照会,9月6日,欧盟正式发出公告,启动反倾销调查。中国以重金采购作筹码换来默克尔答应斡旋的表态,只是一个打着时间差的肥皂泡。
  虽然默克尔声称不主张诉诸诉讼程序,应协商解决争端,该来的还是来了,从中国政府到光伏业界一片诧然。媒体惊呼,一旦欧盟做出倾销裁定,将可能征收高达50%的反倾销税率,部分企业可能面临破产风险,在美上市光伏中概股则面临退市风险,甚至有预测将有六成中企倒闭。尽管这是继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双反后的又一次贸易纠纷,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欧洲仍足以让企业紧张。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向欧出售额高达约210亿欧元(264.7亿美元),占据60%市场。
  欧盟一出招,中企最有说服力的说辞是“伤人一千,自损八百”。理由是中国光伏企业只是个加工厂,产能落后,缺乏核心的晶硅提炼技术,并且太阳能电池板所需的原材料、技术及设备大部分从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口,去年即从德国进口3.6亿美元银浆,7.64亿美元多晶硅,数年来更是累计从德国瑞士等国家采购108亿美元生产设备。中国光伏业的大发展压根儿就是欧美光伏巨头设的一个局。中国下一步的方向应是发展核心技术,并开拓庞大的国内市场。
  这些说辞尽管不乏道理,但却难以让兴讼的欧企和政客息讼。欧企的考量是,借此打压中企提升自我竞争力,夺回被抢占的市场,增强利润率;政客的考量则更多了些合理性,一旦裁定倾销,既可获取高额的税费充盈国库,又可迎合经济危机下抬头的民族主义情绪,还能削弱号称新兴国家领头羊的中国的国家实力,即使双反妥协,这也是个不错的谈判筹码,是一个时常可悬在中国头上的又一把贸易利剑,弃用皆取之于我。
  这些看似合理化的考量,正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基本逻辑——一定的贸易顺差是有利的,对外国商品的贸易壁垒和对民族企业的保护更有利于贸易优势地位的确立。其实,早在1822年贸易自由主义措施首次被引入大英帝国前后,贸易保护主义就一直是国际经贸往来中的主题词。普遍的观察是,金融和经济危机期间,往往是防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关键时期。因为,通常的观点是,自由贸易是繁荣之源。
  然而,一直让经济学家警惕的欧洲的贸易保护主义还是如期地抬头了,并且这一保护主义将害了欧洲。最大的危害是,世界所信奉的自由贸易理念将有被狭隘的贸易保护主义取代的风险,并进而损害到贸易纠纷双方乃至他国的利益。新兴国家不再是温顺的绵羊,当其发现所信奉的自由贸易原来只不过是发达国家倾销产品的最佳说辞时,贸易反制会接踵而至(其实已经开始,当中国光伏遭受美国双反裁定时,美国肉鸡就没那么幸运了。有消息显示,中国正在研究反制欧盟多晶硅)。光伏产业向新兴市场转移是全球大势,欧盟犯不着为了一家10亿欧元营业额的Solarworld公司(美国的“双反”调查也是该公司发起)引发中欧新一波旷日持久的贸易战。
  贸易保护主义对欧洲的另一个潜在危害是,当欧盟对中国等新兴国家行使关税壁垒时,保护主义也在欧洲内部各国或欧美之间滋长。谁能保证,英国人不会排斥外籍劳工,法国人不会抵制德国汽车,意大利人不会拒绝爱尔兰牛排呢?保护主义只能加剧萧条,经济民族主义必然会拖延危机的解决。更进一步说,保护主义不仅不能产生竞争力,反而会惯坏受保护的行业或企业。欧债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整个欧洲增强竞争力。
  接着说光伏。全球光伏产业的大发展,受益于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加强补贴,推动能源转换的契机。而Solarworld等光伏企业营业额下降甚至净亏损(2011年亏2.332亿欧元,今年上半年亏损1.59亿欧元),既有他国新竞争者闯入的因素,更重要的还是受累于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一个基本现实是,欧洲的光伏市场空间在缩小,中国和美国等庞大的市场却有待开发。处于产业链高端的欧洲企业,比处于低端的中国企业有更多竞争优势。关税壁垒压不垮中国光伏业,倘若在贸易战的保护下丧失了竞争力,才是欧洲光伏企业所应真正担心的。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