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洋经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12-8-3 14:07:00 来源:海峡都市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海洋是福建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未来所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是推进福建省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福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上半年,全省各级各部门紧紧抓住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机遇,海洋经济增长延续了近几年强劲增长的势头,福建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占全省GDP比重持续提高,已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的增长点。 
  多点开花GDP占比持续提高 >  记者昨日获悉,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港口物流业等是福建省海洋经济的传统主导产业,上半年这几大产业亮点纷呈。 
  其中,海洋渔业(不含远洋)实现产量260.62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4.7%;滨海旅游业累计接待游客7445.84万人次,同比增长15.3%,旅游收入820.31亿元,同比增长15.2%;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93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8.5%,其中,厦门港货物吞吐量共完成7986.3万吨,同比增长4.82%,福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214.8万吨,同比增长11.2%。 
  省海洋经济办专家陈思增表示,上半年福建省海洋经济的增长,延续了近几年福建省海洋经济强劲增长的势头。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海洋经济已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的增长点。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福建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1496.4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3680亿元,位居全国第五位,年均增长19.7%,比同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高出约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由2005年22.8%提升到2010年的25.6%。 
  去年增长势头则更为强劲,2011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4419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9.7%,居全国第五位;福建省渔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达到10333元,比福建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554元。 
  海洋经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令人欣喜的是,在福建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占全省GDP比重持续提高的同时,福建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也实现了不断升级优化。 
  据介绍,2006年全省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9.7∶40.2∶50.1,2011年调整为7.9∶44∶48.1,呈现出一产比重下降,二产比重上升的良好趋势。福建省还将力争于2015年实现海洋三次产业比例再次调整,基本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海洋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与福建省对传统海洋产业的改造、升级是分不开的。近几年,福建省大力转变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少的传统船舶制造业,发展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高的现代船舶业;大力发展现代渔业,由近海捕捞向远洋、深海捕捞发展,从传统小网箱养殖向现代生态的深海大网箱和陆上工厂化养殖发展。 
  上半年,福建省远洋渔业项目生产总产量达92898.1吨,总产值达86156.2万元,运回国内总产量达65831吨,不但减轻了近海捕捞导致的资源衰退压力,还扩大了渔业外向发展空间。 
  此外,上半年,第十届“6·18”共成功对接海洋与渔业科技成果项目83项,总投资约20亿元,“海峡西岸平潭实验区海水与海洋能利用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等6个海洋公益专项全面启动。 
  2015年,实现海洋经济强省目标 
  发展海洋经济,除改造、升级传统海洋产业外,陈思增认为,福建省还应加快培育、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海洋生物与医药产业,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药物、生物材料、功能保健食品等海洋生物制品;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深潜石油钻井平台、海底输油管道、海洋通信等新兴、高端、先进装备;积极发展海水综合利用业;集约发展波浪能、潮汐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邮轮游艇产业。 
  此外,他还建议福建省要积极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通过提升壮大滨海旅游业,发展壮大信息化、国际化的港口物流业,加快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涉海金融服务,扶持发展海洋信息服务等着力培养五大海洋现代服务业。 
  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推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力争到2015年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75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8%以上,海洋经济强省目标基本实现。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