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铸造精品路——访山东省青临高速公路项目办副主任李英勇

2012-8-27 9:57:00 来源:中国公路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只有突破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实现理论创新,我们才能在新的理论的指导下,实现其他方面的创新。 
  青临高速就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铺筑了一条精品路。 
  青临高速位于京津冀与长三角的中间位置,起点历史名郡青州,北接东三省,南接苏浙沪,穿越民风淳厚的沂蒙老区,是构筑山东中部地区的交通大动脉,不仅是山东省也是全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运输枢纽,更承担了老区人们期盼致富的希望之路。如何打造这条重载使命的交通大通道,山东省青临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李英勇给出了明确而有力的答案:用创新来打造精品路。创新在整个青临高速的建设过程中无处不在,李英勇介绍,青临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们对创新的理解,不仅仅是科技,更是理念性的创新,制度性的创新,方法方面的创新。创新在项目进展顺利的时候,可以推陈出新、勇于突破、追求卓越;在遇到逆境的时候可以自信淡定、勇于担当、化解危局。 
  理念创新保安全  
  理念创新是其他一切创新的基础,只有在理念指导下才能制定正确的策略,才能审视整个项目思路的对与错。 如何体现理念创新的重要意义,青临高速公路首先在施工安全上实现了理念创新的先进性和优越性。青临高速公路提出了"抓安全甚于抓质量,比质量还严控制安全"的理念。在这样的理念原则下再去进行重大危险源的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制定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教育,进行安全技术交流,制定系统的设备安全检查、各种人员持证上岗等安全细则,在实施的过程中坚守"比质量还要严格控制安全,抓安全同时是对质量、进度的促进",并将保障质量的各种制度方法优先应用于安全,也同时与质量控制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壁垒和保障。 专项安全生产费的使用方法落实到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细节中,就是在这个理念指导下形成了青临高速施工管理中比较独特的一个制度。李英勇介绍,青临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桥隧工程比重较大,施工风险高,安全生产工作压力大。根据青临高速工程施工特点,青临高速项目办率先制定了《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办法》制度,明确规定了工程合同额的1.2%的安全生产费的具体使用方式和支付途径。在全线159座连续梁,425次跨越道路施工,213次12万方现浇混凝土浇筑,吊装27000多片预制梁板的施工,没有出现一次人员伤亡事故。青临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办公室把卓越的安全记录归结为理念创新的作用。 
  在这样的理念产生的工作制度下,各种隐患得到了有效预防,安全优先,质量也得到了保障,正是这种理念创新的指导,三年之久的工程创下了"平安工地零伤亡"的安全业绩,青临高速公路也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平安工地"示范项目。 
  作为具有十五年工地一线主管工程经验、拥有管理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的资深项目管理人员李英勇,深谙工程管理中的每个细节问题。在总体工作管理上,李英勇提出"善于成事,见于未萌"的平衡理念,认为所有事情都有其发展规律,只要抓住其内在规律,进行重点控制和预防,既能节约预防成本,也可及时解决出现的隐患苗头,获得一种最佳效益优化决策方法。再如通过"建立业主、监理动态制衡组织机构"的组织建设理念创新、"规范之内监理管、高于规范业主管"的质量管控理念创新,对实际项目管理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效果。 
  制度创新保品质 
  如果说青临高速公路的理念创新是做好工程的基石,制度创新则是青临高速工程品质强有力的保障。 
  青临高速项目进行了系列制度创新,伴随工程顺利推进,关键材料一次性入库盲检制度、关键工序综合检查签认制、质量责任链制度和首件工程和标准工程综合确认制等形成了工程质量管控最具特色和成效的管理准则。 
  关键外购材料一次性入库盲样抽检查制--杜绝次品蒙混过关 
  对于工程材料和半成品,常规的管理方法是逐批购置逐批由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工程师抽检。但这种管理方式已不能很好满足现代市场经济形势下质量控制的要求。李英勇介绍,在施工外购产品及材料生产厂家质量保证能力和技术水平良莠不齐,产品性能与质量差异性和波动性较大,可能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的现实情况下,需要研究对不良厂商起到震慑作用和避免检测环节干扰的质量监控手段。青临高速项目办则采用了打破常规的方法,把工程所用的重要材料,如混凝土添加剂、桥梁支座等产品,施工单位在自检合格、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的基础上,实行一次性或大批量入库,青临高速项目办派员抽样后进行编号并去掉厂商标签,采用盲样送检制度。经检测,一旦发现不合格材料实行全部退货。这种方法加大了不良厂商的违规成本,对其具有严厉处理和震慑的效应,最大限度的保障工程材料质量稳定性。 
  关键工序综合检查签认制--把好最后一道质量关 
  关键工序综合检查签认制是对针对项目中的隐蔽工序和易出事故工序最后一次全面检查。例如在现浇连续梁混凝土之浇筑之前,支架搭设、模板安装、钢筋绑扎等工序已经完成并经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抽检合格。为把好关键工序关,青临高速项目办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对地基承载力、支架计算书、支架搭设及预压监测、模板安装质量及接缝要求、预应力波纹管定位、钢筋绑扎、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现场足尺试验段质量进行一次全面综合检查,检查情况由各方共同签认。如果关键工序合格在现场挂上合格标牌,可以开展下一步工作;若发现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对施工、监理单位严肃处理。 
  关键工序综合检查签认制在实施过程中还有一步重要环节,就是在工程项目全面实施前,会同总监办明确需青临高速项目办组织综合检查签认的关键工序。如在现浇连续梁混凝土浇筑前、边坡爆破施工前、桥面防水层施工前、底基层施工前、上面层施工前等均进行针对性地综合检查。李英勇介绍,关键工序综合检查签认制也就是依据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制定的管理制度。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中,推倒第一张骨牌,其余发生连锁反应依次倒下,每张牌倒下的时候,具有的能量都比前一块牌大。因此要防止管理中偶然的"一张牌"倒下,而不会带来毁灭性的影响,一种方法是在关键一张牌之前设定检查预防体系,如制定关键工序综合检查签认制,另一种方法就是在多米诺骨牌中设定若干个经得起前一张骨牌撞击而不倾倒的骨牌。后一种方法在青临高速公路现浇梁支架搭建中,也得到了充分应用。 
  关键工序综合检查签认制的建立,有效防止了层层检查可能流于形式的弊端,杜绝了部分人员的侥幸心理,促使所有参建设单位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工艺过程控制。  
   质量责任链制―-工程质量人人有责 
  质量责任链制就是通过责任这条链条将所有参建单位和参建人链接起来共承担工程质量的职责。目前较常用的工程质量管理方法有建立质量责任卡,实行质量终身制,青临高速项目办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提升,全面推行质量责任链制度。利用质量责任将监理单位的驻地监理工程师、分管副驻地监理工程师、项目监理工程师、现场监理员和施工单位项目分管副经理、项目总工、技术负责人、生产队长、现场技术员两条线予以串联并横向对应,建立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工程质量问题连带处罚机制。如现场技术人员质量控制出现问题,那么对应现场监理人员也要连带承担相应责任,解决以往出现质量问题责任不清、相互推诿的问题,强化了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首件工程和标准工程综合确认制-大小项目各有特色管法 
   根据工程项目的大小和工艺简易程度,青临高速项目办分别对主要分项工程和小型附属工程实行了首件工程确认制和驻地工程师标准工程确认制。首件工程确认制在青临高速项目中主要用于主要分项工程管理。对于主要工程,施工方案审批后和正式开工前须先实施首件工程,实施时由施工单位、驻地办、总监办三方共同参加,共同研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确定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人,明确检测方法、检测频率以及重点、难点部位的控制措施。在首件工程待各方认可后,将相关标准、工艺等采用书面方式予以固定,作为后续同类工程的作业指导书和管理控制依据。通过首件工程,施工单位按照成型的施工工艺、技术参数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操作,并对施工管理、施工方案、工艺要点等进行动态总结与完善,促进工程建设质量稳步提升。 
  在对路基、混凝土工程、基层、面层等主要分项工程实行首件工程确认制的基础上,青临高速项目办首创性的提出了驻地工程师标准工程确认制。对桥梁预制构件凿毛处理、拉杆孔处理、沉降缝施工、桥面铺装层浮浆清除,路基挡墙、急流槽、边坡防护工程、现浇防撞护栏等小型现浇、预制安装工程实行驻地工程师标准工程确认制。由驻地工程师对已完成的初期工程进行标准工程选择和确认,在现场留存工程实物原件和影像资料,以此作为进行后续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比对依据,对验收达不到驻地工程师确认的标准工程水平的,采用明显标志注明返工或报废,以确保线长面广的小型构件工程施工质量。 
  通过首件工程和标准工程综合确认制的实施,形成了现场质量控制手段的有机整体,取得显著的实际效果。青临高速公路也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公路工程混凝土通病治理活动"示范项目。     
  科技创新树丰碑 
  笔直宽阔的青临高速公路在青山绿水间穿越,在红色旅游胜地中舒展,在它壮阔和美丽的背后,还体现出青临高速公路建设者独具匠心的研究成果。 青临高速公路所有科研项目都遵循科研先于施工图设计开展原则,充分发挥科技研究对工程项目的技术引导和支撑作用。通过自主研发和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八个方面的创新科技项目,全面覆盖了路基、路面、桥梁、交通安全设施、绿化工程等工程范畴。 
  抵抗大交通重载--力求用技术解决运营难题 
  根据对工可资料中交通量数据分析和现有平行省道交通量组成观察,预计青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不但交通量大,而且超载车辆占总交通量的比例较高。为全面提高重载交通作用下路面工程服役能力,省青临项目办在成功开展"混凝土通病治理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保证运营期间重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合理服役寿命的预防性建设管理措施。除制定下发《青临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指导意见》,从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拌和、运输及现场施工控制等方面具体要求,对路面接缝、桥面沥青铺装层、防污染等方面进行重点控制外,组织开展交通运输部联合攻关课题"典型路面结构路用性能和寿命周期费用研究"。 
  "典型路面结构路用性能和寿命周期费用研究"以重交通道路路面典型结构为研究对象,在省内已建永久性路面典型结构的基础上,采用法国常用设计方法对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路面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对含粒料基层段路面结构借鉴美国NCHRP1-37进行设计选择、对CRCP路面结构采用美国设计方法进行优化设计等。省青临项目办与同济大学、山东省交通科研所等单位联合攻关,邀请原国际沥青路面协会主席、现任国际沥青路面协会副主席及国内外路面专家进行授课,在典型路面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检测仪器设备埋设、数据采集期间邀请美国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以上工作保证了保证了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资源节约、抗震防灾--尽显人本情怀 
  李英勇介绍说,根据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的要求,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努力减少公路建设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的节约和保护土地资源是时代赋予公路建设者的历史职责。青临高速项目办从民众关心的节约用地、抗震预防方面进行了"高速公路用地集约技术及与工程相互影响研究"和"近断层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与震灾防御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如新型挡土墙、风化料与河砂混填路基、近断层地震动参数、水平及竖向抗震构造措施等已用于施工图设计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高速公路用地集约技术及与工程相互影响研究"包括"节约公路用地支持技术研究"、"极浅埋大跨度隧道稳定性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等三个子课题。通过课题研究采用低路堤、以桥代路、以及挡墙替代边坡等方式等措施把土地节省下来,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保护生态资源。在河砂及风化料资源丰富的地区,创造性地研发了风化料与河砂分层填筑的混合填砂路基施工技术,此技术既可疏通河道,又能少占耕地,有效地保护土地资源,降低工程造价。根据沿线风化料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和水泥稳定风化料广泛应用但缺乏系统研究的情况,开展了水泥稳定风化料底基层研究,以填补相关技术规范空白。青临高速公路在通过国家保护文物古迹齐长城遗址的地方,通过分析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所造成的对地表建筑物的的不良影响,对可能发生的地表移动和变形做出正确的估计,选择确定了最佳的施工技术,保护了古迹的完好无损。 
   桥梁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的关键节点,在地震作用下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震后救援。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8.0级汶川地震使6140座桥梁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的损失历历在目。作为四大地震断裂带之一的郯庐深大断裂纵贯青临高速公路经过的莒县、莒南县、河东区、临沭县境内,郯庐断裂带之中段主干沂沭断裂带是目前我国最活跃的断裂带,它深达地幔,且有多条次一级构造与之交汇。自1990年以来,贯穿青临高速公路所经过的鲁苏交界至南黄海地区,已连续19年被列入全国重点监视防御区或值得注意地区。为此,青临高速公路项目办开展了"近断层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与震灾防御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工作。通过研究表明,青临高速公路桥梁结构的延性构件在小震下满足强度的要求,在大震下能够满足延性的要求。即小震不破坏,大震能使用。 
  管理信息化-实现质量全程监控 
  为适应交通运输部提出的"五化管理"的要求和省厅推行的"公路信息年"的工作需要,李英勇通过历时一年半主持研发了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质量安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全程、拌和、温度动态监控和数据存储功能,确保了沥青混合料性能的稳定性。 
  青临项目办总工薛志超介绍,质量安全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全天候不间断监测和传输数据,利用GPS对沥青运输车定位,在行驶轨迹、运行时间出现异常时会自动向信息台报警;运输沥青车辆进入沥青拌和站时,系统能自动进行车牌识别、车辆称重;在沥青混合料拌和环节中,沥青拌和料的配合比数据预先设置好,在拌和作业同时,工控机上的无线发射装置把拌和料配合比、拌和时间、拌和温度传输到信息平台。一旦出现沥青料拌和不符合配合比设定范围,系统将会出现报警和自动关闭,致使整台拌和设备不能运行;在沥青拌和后出料时、现场摊铺时,均有红外线监测和无线发射装置对沥青混合料温度进行自动监控。 
  从沥青混合料运输到施工现场摊铺的全过程视频监控等数据可转化为数字化模式进行永久存档,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可追溯性。 
  维护生态、低碳建设――构筑和谐交通大道 
  和谐交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和谐交通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自然谐调"的两个方面。强烈的自然生态观在青临高速工程绿化工程中得到充分体现。青临高速项目办以"人工促进,自我恢复"为绿化理念,研发绿色高速公路关键技术研究。  
  青临高速项目办采用的生态植被恢复措施,尽量减少人工干扰恢复绿化做法,最大限度恢复当地自然生态平衡。对于青临高速公路边破和开挖的山体,通过研究分析有代表性区域土壤里的各类植被种子的种类、含量,而后根据种子库数据采用本地区的植被种子和苗木种植,初期进行人工防护引导,等植被物种成长一段时间完全与周边植被环境相融合,达到最自然、最稳定的绿化植物群落效果。 
  如果说恢复原地植被是生态保护方法之一,那么低碳排放则是保护生态重要举措。青临高速项目办不但把恢复生态、保护生态技术落实在绿化工程上, 而且对碳排放量和低碳材料的使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成果―"高速公路绿色施工模式及标准化研究"。 
  高速公路绿色施工模式及标准化研究采取流程再造和精益生产理论和方法,把施工过程进一步拉长、细分,在这个过程中算出每一部分能量消和碳排放的数值。青临高速项目已初步形成一套碳排放的计算方法,如以工程中用量最大的混凝土为基础,以一立方混凝土为单位,计算一立方混凝土的电耗、油耗以及相关材料生产所需能量所排放的碳能量,而后推算整个工程全部混凝土生产的碳排放量。再综合其他各种主要材料的碳排放量,从而推算整个项目的碳排放总量。根据降低碳排放量的关键控制环节,确定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流程,进一步编制标准化管理指南。青临高速公路的每个细节都充斥着建设者的智慧和激情,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盲点防治技术、工序延展循环法、红外光谱SBS改性剂掺量和X射线预应力定位及张拉效果等多项检测创新手段、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等等不胜枚举的创新技术和方法构筑着这条承载重任和使命的大道。 
  如今,这条嵌入青临建设人智慧和汗水的大道,已在巍峨翠黛的沂蒙山水间盘旋舒展,将为这片老区热土、为淳厚的老区人们带来无限的期盼和遐想。 
  链接:青临高速公路北起东青高速公路终点青州市牛家庄,经临朐、沂水、莒县、沂南、莒南、河东,在临沭东塘子与临沂至连云港高速公路相接,跨三个地级市、8个县(市、区),主线全长228.33公里,初步设计批复概算124.3亿元。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全宽34.5米,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全线设特大桥1座,大中桥70座,隧道2座,互通立交16处(其中已建成1处),分离立交34处,路基土石方3782万立方,底基层822万平方,基层1576万平方,柔性基层638万平方,沥青面层2356万平方,服务区5处,停车区5处,设临朐、沂水东、沂南、沂南北、临沂北临沭东6条连接线共56.5公里,分别按一、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全线设2个总监办,辖9个主线监理驻地办和7个房建监理驻地办,1个机电工程驻地办,26个路桥施工标段(主线24个)、24个绿化施工标段、22个房建施工及装修标段、54个交通安全设施标段、17个设备设施标段、10个收费雨棚标段、6个机电工程施工标段,全线施工、监理单位共计178个。另有第三方检测、勘查设计、工程保险、招标代理、材料供应、科研合作、征地勘测、文物保护、设计咨询审查、防洪评价等96个工程合同关系单位。。青临高速将于2012年底前通车。 ( 来源: 中国公路网 作者: )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