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名国家级专家赴哈尔滨鉴定塌桥原因
2012-8-27 9:54:00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昨天下午,哈尔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哈尔滨市建委和安监局等单位的负责人,通报阳明滩大桥垮塌事故相关情况。通报内容主要涉及事故发生地点情况、事故原因鉴定情况、事故中倾覆车辆情况、事故发生后排查与治理情况、事故发生后伤者救治情况、事故涉及单位等。
7名国家级专家赶赴哈尔滨
对于公众关心的事故原因和鉴定情况,黄玉生说,事故发生后,市政府立即组织省市有关专家,对桥梁设计、施工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确认,并由省住建厅出面,住建部有关人员帮助推荐国家级桥梁设计知名专家7人,组成专家鉴定组来哈尔滨进行鉴定。
黄玉生表示,昨天下午,已有4名国家级专家抵达哈尔滨,并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进行初步查勘。昨天上午,专家又进一步踏查现场,进行强度测试,查看设计图和竣工图等技术资料,进行设计核算。国家专家组将尽快出具鉴定结论。
坠落车辆货箱体积有改动
黄玉生说,哈尔滨市安监、交通和公安交管部门在调查事故中,将倾覆的车辆按位置由前至后(由北至南排序)分别编为1至4号车。1号车为2轴货车,由吉林榆树驶入事发地点,车辆拉运为白色编织袋包装的饲料。2至4号车均为6轴重型半挂车,由长春经102国道、江南中环路驶入事发地点,车辆拉运散装白色石灰石。据测,1号车车货重为22吨,2至4号车车货总重400吨以上;2至4号车货箱体积均有改动,为非标车辆。
事故涉及单位名单将公布
黄玉生说,此外,日前网上出现市建委有人说大桥建设指挥部解散了,找不到施工单位的情况。经了解核查,此事并不存在。哈尔滨市建委已按照事故处理的有关程序,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资料提交事故调查组。待事故调查结果确定后,将以上单位名单一并向社会公布。
称断裂部分不是阳明滩大桥
在新闻发布会上,哈尔滨市政府认为,“8·24事故”桥梁断裂部分属三环路群力高架桥工程,而不是阳明滩大桥。
黄玉生说,三环路群力高架桥工程是由黑龙江省发改委立项,依法审批的项目。三环路群力高架桥位于松花江南岸。“事故发生地点位于桥梁整体的中部偏南,为上跨洪湖路的上行匝桥,长121米,距阳明滩大桥南端3.5公里。该项目属于独立建设项目,与阳明滩大桥分属两个工程建设项目。目前,阳明滩大桥畅通无阻。”黄玉生说。
24日夜间,哈尔滨市建委发布事故现场区位及平面示意图,该图说明了24日早晨发生的三环洪湖路上桥匝道钢混叠合梁侧滑事故路段的准确位置,及该路段与阳明滩大桥的关系。
该路段位于洪湖路上,属于三环路群力高架匝道桥。根据早先发布的报道,该工程连接阳明滩大桥与三环。起止点分别位于群力大堤和哈双南路。包含事故上桥匝道在内,全程共有五对上下桥匝道。
断裂桥梁体内有编织袋
记者在现场看到,垮塌桥梁的箱梁体西面中间部位,已经开膛破肚,一些混凝土块离开了该箱梁体掉落地面,露出里边的钢筋和混凝土构造。记者通过现场拍摄照片放大,看到在已经垮塌的箱梁体上,建造的材料比较丰富,其混凝土里含有鹅卵石、木头等的混合物,一条编织袋还若隐若现地被凝固在箱梁体里。
记者放大垮塌的箱梁体的两端照片,发现箱梁体的内部钢筋没有绑扎,无论是横向放置的钢筋,还是纵向放置的钢筋,都没有被绑扎。在现场围观的建筑工人看了记者拍摄的照片后抱怨说,该箱梁上的钢筋直径属于12毫米的规格,一般桥梁上应当使用直径18毫米规格的麻花筋。
不过,受制于现场的警察和武警进行了戒严,记者无法前往验证钢筋的粗细。故而桥梁是否真的存在建造质量方面的问题,尚待具有相关检测资质的机构做出鉴定。
记者还在现场看到,阳明滩大桥引桥上,多个桥墩上的承重支撑臂和箱梁的结合处,有的结合得十分紧密,缝隙很小,也有的地方结合得较为粗放,目测部分箱梁与支撑臂中心位置的缝隙就达到一个拳头左右,尤其是事故桥面往北第二块箱梁,其与撑臂中心位置的水平距离,都有不到一个拳头的缝隙,但桥下看得十分清晰。
新华时评
大桥已坍塌
“心桥”不能再塌
24日早晨,哈尔滨市一座通车不到一年的大型跨江桥的引桥坍塌,造成3人死亡,5人重伤。市民和网民对工程质量质疑声不绝于耳,政府新闻发布会却在声称“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中”的同时,强调是四辆超载货车同时行驶造成连续钢混叠合梁侧滑,四辆重载货车侧翻。
当地政府发言和网上舆论关于是“车太重”还是“桥太脆”的对立状态,已经吸引了更多的关注。大桥已经坍塌,信息发布这个连接政府与百姓的“心桥”不能再塌了。 距离事故发生5个多小时,哈尔滨市就及时向社会通报有关情况,但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通报就倾向性明显地表示是重型货车超载行驶造成桥梁侧滑,并在随后采访中表示“可能涉及严重超载”,引起网上一片哗然。网民提出,车辆可能严重超载,但只能是事故诱因,一座竣工通车时高调宣布的百年大桥,一座可满足高峰期每小时9800辆机动车通行的特大桥梁,其引桥却在四辆超载大货车的车轮下倒下,不能不让人质疑其脆弱性。
人们的目光投向事件主体的双方,一是货车,另一个是大桥。国家有关部门认为大桥“发生了断裂,肯定有问题”;地方政府发言时却指向超载的货车,难以服众。更有意思的是,重型货车超载造成桥梁侧滑的信息发布之前,公众已经“猜到”这个结果。因为此前其他地方多个桥梁和道路事故的原因都首先指向车辆超载,但都没有从技术上说服百姓,而是落下政府部门推脱责任、转移舆论焦点的嫌疑。
一项造福大众的工程出现事故,信息发布应给公众一些合情合理的解释,让逝者、伤者和家属获得安抚,建立起连接政府与公众的一座“心桥”。大桥已经坍塌,这座“心桥”不能再塌。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