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货物进出口3.6万亿美元 十年增长4.9倍
2012-8-22 9:13:00 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对外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四
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十年,也是我国经济快速融入世界经济的十年。十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紧紧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尝两种资源,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继续推进对外开放,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吸收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开放环境日趋优化。十年来,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动与依存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得到明显提高。
一、货物贸易总额迈上了新台阶,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一)货物贸易规模迅速扩大。201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642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4.9倍。其中,出口总额18986亿美元,增长4.8倍;进口总额17435亿美元,增长4.9倍。2003—2011年,货物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1.7%,其中,出口年均增长21.6 %,进口年均增长21.8%。2011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占世界货物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提高到10.4%和9.5%,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并且已经连续3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货物贸易发展最快的十年。2002—2005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1.8%、37.1%、35.7%和23.2%;2006—2007年仍保持23%以上的快速增长,2007年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首次迈上2万亿美元台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2008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7.9%,其中,进口增长18.5%,进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9年进出口总额虽然下降13.9%,但我国依然是全球对外贸易表现最好的国家或地区之一,降幅远小于全球贸易降幅。2009年我国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出口比重由2005年的7.3%提高到9.6%;进口总额上升至世界第二位。2010年我国进出口再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接近3万亿美元,达到29740亿美元,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8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62亿美元,增长38.8% ;进出口均比2005年增长1.1倍。201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再创佳绩,总额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达36421亿美元,增长22.5%,其中,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5亿美元,增长24.9% 。
(二)贸易平衡状况不断改善。十六大以来,我国着力促进贸易基本平衡,切实提升外贸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实施扩大进口战略。认真履行开放国内市场的承诺,进口关税总水平降至9.8%,并进一步简化进口管理,进一步完善进口促进体系,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基本取消了进口配额管理,分批取消了800多个税目商品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进出口格局更趋平衡,外贸顺差在2008年达到2981亿美元的最高值后开始逐年回落,2009年下降到1957亿美元,2010年减少到1815亿美元,2011年进一步减少到1551亿美元。十年间,贸易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2年的10.1%,逐年下降到2009年的8.9%、2010年的6.2%和2011年的4.3%。
(三)进出口贸易方式发生积极变化。十六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进出口贸易方式发生积极变化。2003—2011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速达到24.2%,大大超过加工贸易17.7%的年均增速。2011年,一般贸易进出口达19246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3倍,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42.7%提高到52.8%;加工贸易进出口为1305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3倍,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48.7%下降到35.8%。
(四)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到90年代实现了由轻纺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为主的转变。十六大以来,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扩大。2011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91.2%提高到94.7%;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48.2%提高到57.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20.8%提高到28.9%;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出口得到有效控制,汽车、船舶、飞机、铁路装备、通讯产品等大型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均有新的突破。从进口方面看,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持续增长,大宗资源能源产品进口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分别达到7533亿美元和4630亿美元,分别占进口总额的43.2%和26.6%,比2002年分别提高3.8倍和4.6倍;非食用原料与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两大类商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14.2%提高到2011年的32.2%。
(五)形成了全方位和多元化进出口市场格局。改革开放后,我国全方位发展对外贸易,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贸易伙伴已经由1978年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到目前的231个国家和地区。欧盟、美国、东盟、日本、金砖国家等成为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十六大以来,我国与新兴市惩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持续较快增长。2003—2011年,我国与东盟货物贸易额占我国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由8.8%提高到10.0%,与其他4个金砖国家货物贸易所占比重由3.9%提高到7.8%,与拉丁美洲和非洲货物贸易所占比重分别由2.9%和2.0%提高到6.6%和4.6%。
二、服务贸易站上新起点,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已逐步跻身服务贸易大国行列。
十六大以来,我国服务贸易保持稳健发展,贸易规模增长迅速,贸易结构逐步优化,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已开始跻身服务贸易大国行列。旅游、运输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增势平稳,建筑、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等领域的跨境服务以及承接服务外包快速增长。
(一)贸易规模增长迅速,服务贸易大国地位显现。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419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9倍,年均增长19.3%。其中,出口182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6倍,年均增长18.5%;进口2370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4.1倍,年均增长20.0%;增速比同期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高10个百分点左右。服务贸易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7%上升至5.2 %。其中,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从2.5%提高到4.4%,世界排名从2002年的第12位升至2011年的第4位;服务贸易进口在世界服务贸易进口中的比重从3.0%提高到8.1%,世界排名从第10位升至第3位。
(二)服务贸易结构不断改善,新兴服务贸易发展迅速。2011年,我国旅游、运输和建筑服务等传统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4.2%,比2002年下降了15.3个百分点;新兴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快速上升,其中,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出口增势强劲。2011年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和广告宣传出口额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4.9%,比2002年上升18.8个百分点。
(三)重点领域服务出口成效显著,文化出口能力进一步增强。2003—2011年,建筑服务出口增长10.8倍,顺差增长36.9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出口分别增长了18倍和21.2倍,年均分别增长38.7%和41.1%;文化、广播影视、教育、中医药服务等服务出口潜力得到进一步发掘。
三、利用外资登上新台阶,规模扩大,质量与效益全面提升
十六大以来,我国吸收利用外资已从弥补“双缺口”为主转向优化资本配置、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利用外资实现新发展,规模和质量得以全面提升。
(一)利用外资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位。2003—2011年,我国非金融领域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到7164亿美元,年均增长9.2%。2011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达1160亿美元,全球排名上升至第二位,并连续19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突破700亿美元,2008年直接跨上900亿美元台阶。即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为严重的2009年,外商直接投资仍然超过900亿美元,降幅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010年,外商直接投资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57亿美元。
(二)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十六大以来,我国利用外资方式呈现多样化。利用外资的方式除了一、二、三产业的实体经济之外,我国又稳步实施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内证券市场,促进境内证券市场开放。截至2010年底,共批准97家QFII机构,投资额度近200亿美元。同时允许外资以并购方式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2006年颁布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外资并购政策和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利用外资产业结构优化。十六大以来,外商投资产业构成显著改善,第三产业投资比例大幅提高。2003—2011年,第三产业外商投资金额所占比重逐步提高,2011年为50.2%,比2002年提高26.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则逐步下降,2011年为48.1%,比2002年下降26.7个百分点;特别是第一、三产业吸收外资投向现代农业、商贸服务和民生服务领域的外资明显增多。第二产业中,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家用电器、汽车制造等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继续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行业的外资日益形成规模。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有了明显提升。目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已超过1400家,比2002年增长一倍以上。外资研发中心中,从事先导技术研究型的占50%以上,已超过从事市场调研型的比重;60%以上的研发中心将全球市场作为其主要服务目标。
四、“走出去”战略迈出新步伐,对外经济合作驶入良性发展轨道
十六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投资合作取得新发展,“走出去”的规模迅速扩大,“走出去”的层次、水平与效益进一步提高。
截止到2011年末,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已达到3189亿美元。2011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601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9.7倍,年均增长46.4%。
十六大以来,对外投资的领域不断拓宽,对外投资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呈现出市场多元化发展态势。2011年,我国对外投资已覆盖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2011年,亚洲占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的65%左右,拉美占19%左右,欧美、非洲和南太平洋市场的开拓也取得积极成效。
与此同时,对外经济合作驶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已形成一支门类比较齐全、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队伍,业务范围向技术性较强的领域不断扩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2011年,对外承包工程(包括设计咨询)完成营业额1034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2倍,年均增长28.0%。此外,仅“十一五”时期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达192万人,是“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5倍。
五、多双边经贸合作取得新成就,自贸区建设进展顺利
十六大以来,我国积极拓展双边经贸关系,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不断深化多边经贸合作。目前已累计建立了160多个双边经贸合作机制,签订了150多个双边投资协定,与美、欧、日、英、俄等均建立了经济高层对话。与五大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15个自贸区,已签署10个自贸协定。在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与APEC、10+1、10+3、中非合作论坛等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合作日益深化。我国还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和发展了多种形式的边境经济贸易合作。
自贸区建设对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我国与10个自贸伙伴(包括东盟、巴基斯坦、智利、新加坡、新西兰、秘鲁、哥斯达黎加、香港和澳门地区、台湾地区)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7826亿美元,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额的26.3%。其中,我国与东盟、智利、秘鲁和新西兰的双边贸易额增速分别高出同期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速2.8、10.1、13.7和8.3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我国推进对外开放的任务仍十分艰巨。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有效防范风险,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全方位国际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融入世界经济;应对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推动对外开放平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