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集团化办学 推进物流职业教育改革

2012-8-18 15:2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物流学院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部署,国家决定在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并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号),国务院办公厅48号文件中列出专项改革试点项目共10个,决定在湖北开展“探索职业教育公益性的实现途径”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2011年6月1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湖北省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发[2011]51号)将任务分别下达给有关地、市、教育局及有关院校。其中下达给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的项目有两个,分别是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指出,要加强职业教育统筹,创新办学体制。发挥政府市场双重调节作用,建设一批职教园区。在武汉城市圈中心城市,立足圈城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遵循“政府统筹、市场调节、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提高效能”的原则,组建一批职业教育园区,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集约式发展。由地方政府统筹园区发展规划、整合区域资源、统筹职业学校和有关培训机构的建设和管理,统筹实训基地、图书馆、体育场馆、后勤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通过招商引资、提供土地资源、减免办学规费等市场运作手段,引领职业院校入驻,社会资金投入和企业积极参与。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
    意义和背景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个新生事物,有效地促进了职业院校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规模发展,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和质量,增加了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并引发了职业教育的深层次改革。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而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巩固职业教育办学成果、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物流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目前,我国开办物流专业的本科院校达417所、高职高专824所、中职中专已超过2000所,在校生总数突破100万人。
    其次,物流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和改革思路日益清晰。通过11年来对物流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物流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和改革思路的日渐清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改革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深入人心,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已成为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成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等等。
    第三,现代物流职业教育在改革和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引领下,许多地方的物流职业教育办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涌现出了一批像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等办学特色鲜明的先进典型,创造了很多鲜活的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发展之路。
    第四,现代物流培训工作成绩卓著。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培训部9年多的艰辛历程,引领、规范了中国物流培训市场。物流师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工作自2003年11月开展以来,已有30多万人参加培训、16万多人取得了高级物流师、物流师、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
    注册采购师的认证工作起点高,成为联合国及世界贸易组织直接推动,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培训项目。
    第五,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国家大力推动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已经建立。政府主导、充分发挥行业作用,依靠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初步形成。教育部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中职教育培训认证方面齐抓共管成为全国物流教育的好管家、好帮手。
    第六,职业教育办学质量逐步提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通过实施职业教育“四大工程”,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提高,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物流专业职业院校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物流企业的欢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现代物流职业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尽管我国现代物流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总体处于薄弱环节,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问题:
    首先,社会上还存在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存在忽视职业教育的倾向。
    其次,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急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专业人才,但从目前来看我国物流职业教育发展还不平衡。有些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实训设施、对口企业、校外实习基地等均未具备条件下仓促上阵。以至毕业学生不被物流企业接纳,出现招生人数逐年下降的奇怪现象。一方面是物流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一方面是物流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再次,作为列入技能型紧缺人才的现代物流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配置一整套物流实训设备。目前一个高职院校招收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每年大都不超过500人。如果每个院校都配备一套现代物流实训设备,既不经济、亦无必要。较好的举措是在一个城市集中建设一个现代物流实训中心,实现资源共享。
    第四,现代物流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还未理顺,统筹力度不够,仍存在着政出多门、资源难以整合等诸多问题。
    第五,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机制还没有形成,影响了各物流企业、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推行。
    最后,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巩固办学成果,提高质量、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几年来推行中却困难重重。
    一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意义没有被充分认识。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虽然已经有十几年的实践,但真正达到一定规模,取得一定成效和经验,也还只是这几年的事,全国仅有少数省市进行探索。从总体上讲,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还是个新生事物。就全国物流职业院校来看,究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背景、原因、做法、成效、重要性、必要性等还没有被广大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所看到和接受,特别是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经验总结、理论政策研究还比较欠缺。
    二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体制不够完善。什么是职业教育集团?为什么职业教育一定走集团化办学的道路?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规范、明晰、有力的组建体制。已经搭建起来的职教集团往往比较松散,牵头单位、成员单位的责权利架构不清楚。公办院校由于其办学自主权十分有限,步子跨不大。行业、企业参与职教集团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体制壁垒。
    三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机制缺乏足够的活力。目前一般意义上讲职教集团,往往缺乏能调动各方积极性、积聚多方优势的内部运行机制。校际之间的合作需要进一步深化。校企之间的合作更有待进一步加强。怎样在强调市场行为的同时加强行政干预和支持?如何实现职教集团每一个成员单位实现利益与责任相结合?如何对牵头院校和企业给予支持?如何增强对行业、企业的吸引力?这些都必须不断明确。
    四是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政府层面还没有给职教集团的性质、地位、作用给予明确定位。有针对性的支持集团化办学政策相对较少。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评估激励机制。政府部门参与指导、协调、支持职教集团建设工作还不到位。
    什么是职业教育集团?教育部课题研究报告定义为:以一个或几个发展比较好的职业院校,联合相关行业企业,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双赢、共同发展为目的,以资产联合或契约合同为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而构成的多法人联合体。
    所谓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具有职业教育集团特征的多法人联合体的办学行为。由此可见,职业教育集团特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办学模式的战略选择:
    一是有利于优化职业教育布局,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资源优化组合,产生规模效益;二是有利于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提供广阔的实验平台;三是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与就业直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发展,使职业教育更加适应劳动力就业市场的需求,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四是有利于促进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的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以带动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发展;五是有利于克服职业院校办学模式单一、专业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实训设备相对缺乏等问题。
    由上分析,我们认为,单纯的推广职教集团、事实已经证明不但十分困难,而且难以行得通。针对职业教育集团定义分析,只有校企一体化的办学模式,走职业教育园区才是建好职业教育集团惟一的道路。
现代物流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
    拟议中的现代物流职业教育集团实行校企合作一体化,即校企一体化。其组织体系如图1所示,其运行机制如图2所示。
    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主要体现了以下特征:
    一是合作基础的创新。
    传统的校企合作主要建立在学校需求的基础上。学校期望通过校企合作,让企业为学校提供一部分设备及资金,为学生提供一部分实习及就业岗位。但从企业来讲只考虑从学校挑选一些人才,追求的是企业当前的利益,而为学校投入设备、资金即便有也是极有限的,因为企业认为这将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和压力。因此这种浅层次、不对称的合作建立的基础是难以成功的。
    为此,我们提出校企合作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在组织架构上真正实现整体素质水平,同时办学的社会经济效益目标能双赢。
    二是合作模式的创新。
    在合作对象和合作方式方面由校企合作模式走向校企一体化模式。由原来“两家人”的合作走向“一家人”的一体。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人才培育、校企共管三位一体的共管共育。
    三是管理机制的创新。
    校企一体了,在领导阶层即管理层方面的创新,企业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调整专业、确定学院的培养目标。这样,学校在考虑人才培养问题时必然将企业需求放在首位,企业必会主动关心学校的发展。
    四是人才培养的创新。
    人才培养创新主要体现在人力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实习实训方面,上述各项均以企业的意见为主。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即进入企业,采取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模式让学生进行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顶岗实习。在实习实践教学过程中实施企业化管理、学生和企业职工一样实施“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考核”即“三个统一”。
    五是文化融入的创新。
    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内涵是有很大差别的。企业讲求实体,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经常需要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计划、强调时效性和工作效率。院校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需要充实的底气,需要稳固、宁静的治学氛围,内部关系相对单纯和稳定。一“动”一“静”。
    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运用企业文化的有益影响,促进学校发展。校企双方要树立开放、温和、宽容、理性的文化观念。
    六是双师共育的创新。
    学校的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以兼职教师为主、专职教师为辅,同时要求“双师型”教师占一定比例,建立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的机制。
    七是评估方式的创新。
    校企一体化模式下,对学院教学质量与效果的评价体现在三个方面:1.学生就业率;2.就业质量;3.企业满意度。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