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纵横高速路

2012-8-16 7:43:00 来源:《中国高速公路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如今的高速公路建设,已经不是当初一纸政令下达,大家只顾闷头修路的局面了。建设质量要保证,同时也要兼顾环境保护、群众利益、安全生产等方方面面问题,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社会和谐。 
  在湖南省的各个高速公路建设现场,建设者们完善制度、健全组织、加强管理,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道路上探索、突破、攻关,让一条条融于山林、隐于田园的和谐大道在潇湘大地不断延伸。 
  跋涉于湘鄂边界的湖南省通平高速公路,正是其中的典型。 
  生态公路融入自然 
  从湖北通城直达湖南平江的通平高速,与蜿蜒纵横的汨罗江交相辉映,屈原、杜甫在这里留下了吟唱千古的壮丽诗篇,彭德怀元帅在这里领导了著名的平江起义。在这样的地方修路,不但要把路修通,而且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山川、河流、田园的破坏,让高速公路悄悄融入自然。因此,“生态高速、自然和谐” 
  成为通平高速建设者始终坚持的环保理念。 
  湖南省通平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经理罗卫华说,工程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便邀请林业部门对工程沿线林地资源开展调查,搜集沿线植物资源分布、林种林源、蓄方等相关资料,与当地政府签订了征占用林地补偿协议书。面对繁重的环保任务,通平高速公路专门成立环保水保领导小组,建立环保水保监督机制,并根据国家评审通过的《通平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通平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制定了《通平高速公路环境保护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用于指导全线环境保护施工管理工作。 
  施工过程中,他们想方设法尽量减少征占临时用地,对全线3座隧道施工的风化花岗岩弃渣,邀请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设计院进行课题研究,利用科技手段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转化为路基填料,以减少征用临时借土场;对各施工单位的拌和站一律要求建在收费站和停车区的选址上,避免了以往施工单位另外征用临时用地建设拌和站;对涵道施工的弃渣一律用于填筑路基,不再征用临时用地弃渣;对桥梁预制场也统一规划,要求每个施工单位在全线路基范围内统一建一至两个预制场,尽量减少临时用地。对征用的所有临时用地根据工程进度,一边建设一边复垦或绿化,努力把通平高速公路打造成绿色走廊。 
  面对常年落叶在地表形成的厚实、肥沃的腐殖土,通平高速建设者将相对肥沃的地表土堆集在红线两边或互通匝道内,留待后期作为复垦的腐殖土源。同时,根据精细化施工,对所有取土场严格要求分区、分级开挖,控制开采深度,边坡控制在1:1以下,取完土后全部复垦种树种草,确保了施工沿线绿水长流,青山如黛。 
  一路高速一路景,通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通平高速人已将初现原形的通平高速公路悄悄放入大自然。 
  今年年底,通平高速将全线贯通,成为连接湘鄂、促进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大通道。届时,南来北往的行人与车辆,能够享受到现代化高速的高效便捷,亦能欣赏到高速公路与山水、田园和谐相宜的美妙图景。 
  路地共建和谐环境 
  在革命老区、将军故里修建高速公路,对于通平高速建设者来说,既是荣耀,又是挑战。自开工以来,通平高速人把高速公路建设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在涉及到征地拆迁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妥善处理群众诉求,通过争取地方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科学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超常规推进征地拆迁工作。 
  通过广泛宣传发动,沿线广大群众都以高速公路建设大局为重,不讲价钱,不提条件,主动克服困难,实现了和谐高效拆迁,确保了民心安定,社会稳定。由于保障有力,通平高速仅用23天时间,就完成了全线750户房屋拆迁任务,创造了高速公路项目征拆工作的奇迹,得到湖南省政府的通报表彰。 
  在罗卫华看来,通平高速公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和谐拆迁,在施工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得益于老区群众对高速公路建设的殷切期盼,得益于沿线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对高速公路建设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协调,更得益于全线参建单位扎根当地、造福一方,与当地政府、百姓水乳相融的和谐关系。 
  2009年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召开通平高速公路开工动员大会后,在平江县三阳乡平源村5组的一所民办信息中专学校,成为了通平高速公路的前线指挥部。为解决当地群众的出行难问题,通平公司修建了一条全长200米、宽9米的高标准村道,将村庄、学校和新县城紧密连接。项目完工那天,当地老百姓自发放起烟花爆竹,为通平高速建设者鸣礼致意。 
  2011年6月10日至19日,平江县遭遇了连续4场、号称3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气势汹汹的洪水冲垮了道路、桥梁、房屋、农田,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当洪水肆虐时,通平高速人第一时间冲向前线,全线施工、监理单位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紧急投入抢险救灾。 
  据不完全统计,两年多来,全体参建单位共为沿线村民修建村道便桥、挖塘打井、捐款捐物、支教助学、抢险救灾等办实事做好事200余件,折合人民币1200多万元。一桩桩善事、一笔笔 善款,使通平高速建设者赢得平江老区人民的一片赞誉,激发了老区人民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自觉性,为通平高速的顺利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以人为本平安施工 
  通平高速公路项目沿线地形、地质复杂,为丘陵、低山和丘岗地貌,广泛分布着花岗岩、变质板岩、片岩、红砂岩、泥质沙岩,山高地陡,沟壑纵横,跨汨罗江水系,穿姜源岭大山,共有78座大小桥梁,3座隧道,7次跨106国道,1次跨308省道,3次跨县道,可谓是工程规模大、安全矛盾多的山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在这样复杂的地质条件下,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实现工地和谐,通平高速建设者丝毫不敢懈怠。罗卫华介绍说,自项目开工起,通平高速就深入贯彻落实“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全面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了三级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制定了《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月报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在完善规章制度建设的同时,通平高速严密实施,严厉检查,严肃奖惩,切实提高安全管理能力,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提高安全技术保障能力,提升安全生产技术保障水平,确保工地现场安全和谐。 
  2011年7月份,正是湖南一年之中最热的时节,也是通平高速公路“大干下半年”的第一个月。为有效应对高温酷暑,保障人员安全,圆满完成任务,通平公司汇编了《防暑降温安全手册》,引导施工人员有效调节饮食、休息和体能,预防中暑。并在高温时节增加施工班组或增加交接班次数,缩短高温时段的上班时间,延长交班间隙的休息时间,保证施工人员体力和精神的有效恢复,同时各施工点附近设置遮荫棚,避免人员因长时间阳光暴晒发生中暑等意外情况。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以人为本、温馨贴心的关爱措施,使通平高速公路场内场外充满和谐,一条集生态路、和谐路、民生路、情感路于一体的通平大道,在建设者的不懈努力中,正顺着湘鄂边界一路纵横,不断延伸。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