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海矿石码头竞争正酣

2012-8-15 9:48:00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 “海洋经济”时代,河北省开始“面向大海”,推出 “海洋发展战略”。2月份出台的《河北省沿海地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规划》),就是为“海洋经济”排兵布阵的。 
  虽然业内对《规划》中的港口战略存在“定位模糊、主次不分”的质疑,但并不影响其沿海港口码头投资建设的热潮。一业内人士指出:“河北工业以资源型产业为主,港口可以成为化工、煤炭和钢铁的专业港口。”河北乃至全国大型企业似乎正瞄准了这一点,开始涌至河北。同时随着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和沧州临港发展规划的进一步落实,各大企业在黄骅港拉开了新一轮码头建设热潮,让环渤海港口竞争又起。
  黄骅港的春天
  黄骅港综合港区一期工程竣工时,仅有一座拥有8个7万吨级泊位的通用散杂货码头对外提供装卸服务。在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巨大利好政策的指引下,这座背靠河北海边小城的港口开始迎来了它的“春天”。
  《规划》提出要重点实施黄骅港综合港区二期工程,在工程完工后,黄骅港的货物定位将从单一的煤炭发展为涵盖矿石、原油、集装箱、散杂货,液体化工品。随着年初以来一系列重大综合港区码头投资项目的宣布,黄骅港货物多元化、码头专业化正在从规划变成现实。上海宝钢、华润集团、河北钢铁集团和冀中能源等企业相继涌向黄骅港。
  1月9日,河北钢铁集团与河北港口集团、沧州港务集团共同签署《黄骅港综合港区矿石及通用散杂泊位项目合作协议》,将建设4个20万吨级矿石泊位和4个5万吨级通用散杂货泊位。
  据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王义芳介绍,集团3000多万吨的进口铁矿石和500多万吨的钢材目前需要通过多个省内外港口周转,如能切换至黄骅港将明显缩短运输距离。据记者了解,邯钢70%的铁矿石依靠进口,大部分依托青岛港,陆路运输成本较高,而石钢大部分铁矿石则需要从天津港用卡车运进。实际上,河北省政府已启动建设邯郸-黄骅港的邯黄铁路,目的之一就是让邯郸地区钢厂享受到黄骅港出海通道的便利,而河北钢铁集团的黄骅港码头布局,目的之一也是为将来作为城市钢厂的石钢搬迁做好铺垫。《规划》明确提出,“石钢搬迁改造项目”和“首钢京唐钢铁二期”被列为沿海地区钢铁行业重点规划项目。在时机成熟时,石钢有望像首钢一样完成“出城入海”。
  “觊觎”黄骅港矿石码头的,不仅仅是河北钢铁集团。4月17日,冀中能源联手两家央企——华润电力控股公司和宝钢资源有限公司,宣布联合投资50亿元在黄骅港建设煤炭和铁矿石码头。宝钢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参与投资黄骅港物流基地,其实是此前投资黄骅港码头泊位的延续。入股港口码头,有助于保证钢厂矿石和钢材的运输,而稳定的运输是确保公司利润的关键,同时还可以降低进口铁矿石的物流成本,甚至拓展更多的收入来源。
  两大铁矿石码头纷纷上马,会不会带来恶性竞争?对此,相关负责人表示,河北钢铁集团矿石码头的定位主要是集团内部钢厂;冀中能源的矿石码头,将主要服务邯郸、武安等地的民营钢铁企业。
  曹妃甸港区的压力
  大型国企争先恐后在黄骅港建立“滩头阵地”,有人质疑,河北几大港口都上马铁矿石码头项目,势必带来省内几大港口间的竞争,唐山港的曹妃甸和京唐港区货量将会被分流。
  但有专家对此表示,从地图上看黄骅港位于河北和山东交界处,其地理位置决定此码头建设主要是分流天津和日照、青岛的铁矿石吞吐量,河北各港口的内争不会严重,曹妃甸港区的压力不大。
  作为钢铁大省的河北,一直以来其港口的“微薄”吞吐能力都无法满足钢铁行业的“大胃口”。为了便利铁矿石运输,在天津、青岛、日照等北方的港口几乎都有河北钢铁企业的身影。为抢回流失的货源,河北在几年前就开始铁矿石港口的布局。2008年批复的《河北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布局规划》)指出,“目前河北省港口在布局、码头功能、岸线利用、规划建设等方面尚不能满足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需要。”“沿海港口将建立煤炭、原油、液体化工品、铁矿石、集装箱、粮食等6大货种运输系统。”
  曹妃甸港区在《布局规划》颁布后动作频频。先是2010年,曹妃甸港区矿石码头二期工程项目得到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该项目包括2个25万吨级铁矿石接卸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3200万吨。今年4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又核准曹妃甸港区矿石码头三期工程。三期工程的业主是唐山曹妃甸矿石码头有限公司,这家码头运营商背后的股东包括唐山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大连港集团、唐山民营钢厂国丰钢铁、津西钢铁等。三期工程包括2个25万吨级铁矿石接卸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3500万吨。
  曹妃甸港区究竟有没有压力?一业内人士表示:“河北钢铁集团拥有石钢、唐钢、邯钢、宣钢、承钢等主要大型钢厂,每年有大概3000万吨矿石进口和500万吨的钢材通过京唐港区、曹妃甸港区、天津及日照港周转。河北钢铁集团位于黄骅港的20万吨级码头虽然属于货主码头,但陆运成本决定了唐钢不可能走黄骅港,唐钢当初选择曹妃甸港区,就是为缩短进口铁矿石运输距离,让内陆运输成本降低近25%,唐钢不大会舍近求远。”
  据记者分析,随着未来黄骅港铁矿石码头的建成投产,其地理位置更加靠近河北中南部,会让河北南部和陕西南部及山东北部原本走曹妃甸港区的铁矿石,进而改走黄骅港。长远来看,曹妃甸港区也面临货物被分流的窘境。
  竞争又起
  随着铁矿石码头建设序幕的拉开,崛起的河北港口给周围的天津港、日照港、青岛港等“大哥级”港口带来了挑战。虽然交通运输部去年11月17日出台的《关于促进沿海港口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中明确,环渤海地区要完善煤炭装船、外贸铁矿石接卸码头布局,统筹开发新港区,注意把握建设节奏,避免过度超前和分散建设。但各港对于铁矿石码头的热衷并没有下降的苗头。
  2005年之前,河北钢铁企业进出货物首先考虑天津港,天津港的矿石运输成本无疑是最低的,但随着企业对铁矿石需求量的增多,天津港的发货量已不能满足需求。后随着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和京唐港区成为冀东钢厂主要的矿石输入港,天津港矿石吞吐量逐步萎缩,开始转而寻求稳固北方集装箱大港的位子。但天津港似乎并不甘心被夺走的铁矿石货源,开始通过在内陆建“无水港”积极拓展新货源,今年又在南疆港区开工建造“天津港最先进、最高效的矿石码头”。该码头由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与香港远航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兴建,码头岸线400米,设计年通过能力为2300万吨,该码头建成后可满足30万吨级铁矿石船舶停靠,并兼顾对40万吨级散货船舶进行接卸作业,已填补天津港不断扩大的铁矿石接卸能力缺口。
  当初曹妃甸铁矿石码头建成后,青岛港的部分铁矿石业务被分流,这些业务大多来自河北中北部、山西等省。一直以来靠近青岛港并没有几家大型钢厂,青岛港吃的多是外省送上门的“大餐”。随着河北铁矿石码头的上马,青岛港接卸矿石的市场占有率已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为巩固青岛港北方矿石枢纽港的地位,其董家口港区被定位成“国家重要能源储运中心和大宗干散货集散中心”,成为了青岛港未来的希望。2010年,董家口港区40万吨矿石码头建成投产,填补了中国40万吨矿石码头的空白。近日,青岛港集团和中远集团、招商局集团、万邦集团共同投资成立合资公司,合资经营董家口港区已建成的矿石码头,希望凝聚四方优势形成发展合力,促进董家口港区码头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增强青岛港核心竞争力。
  与青岛港共同占据山东和河北钢铁客户资源半壁江山的日照港,同样加大了对铁矿石的争夺力度。日照港未来将面临“三线一基地”的发展机遇,即受益于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日照-仪征和日照-东明石油管线和山东钢铁日照精品钢基地。随着山东钢铁日照精品钢基地的加快推进,未来将在日照港周边形成2000万吨产能的精口钢材生产基地,由此将会给日照港矿石吞吐量带来直接的拉动。正在建设的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山西瓦塘-山东日照港)已确定出海口为日照港,此通道是国家西煤东运和铁矿石进口运输的重要货运主干线路,沿途经过国内主要煤炭产区和很多大型钢铁企业,可实现进口铁矿石快速运往中原地区的各大钢企。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重点钢铁企业和其他大型企业布局向沿海延伸,铁矿石港口未来的竞争还将继续。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