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话语权与定价权一个都不能少

2012-7-9 12:0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从世贸60多年的历史可以看出,过去很多的规则实际上都是美欧主导的,而且是维护其自身利益的。”日前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举行的“中国开放新阶段”高峰论坛上,中国前驻世贸组织代表孙振宇回顾道,“十年前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一方面认真履行我们的承诺,另一方面是取得了参与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的重要权利。” 
  孙振宇解释说,“我们加入世贸组织的那一天正是多哈回合启动的时候,我们自始至终参与了多哈回合谈判,其实就是建立新的国际经贸的规则。” 孙振宇认为,随着中国的崛起,多极化的世界基本成型,过去完全由美欧主导制定国际规则的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观。
  他说:“在谈判过程中我们作为世贸组织新成员,一边学习,一边探讨怎么样通过多边机制发挥我们的作用。我们和发展中国家的大国,特别是巴西、印度、南非、阿根廷这些国家非常密切地合作,所以才能在多哈回合谈判的80%结束的时候,美国人觉得他们吃亏了,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
  在此次主题为“世贸多边开放与区域经济合作”的高峰论坛上,清华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鞠建东则用钢铁和稀土贸易的具体事例和数据说明中国对外贸易所面对的挑战。
  鞠建东说,“中国钢铁行业10多年来是以超过20%的平均速度高速增长,2008年粗钢产量为世界总产量38%,达到5亿吨,2012年预计达到7亿吨,稳居世界第一产钢国。2008年中国铁矿石需求70%依赖于进口。铁矿石价格逐年上涨,2005年上涨71.5%,2006年上涨28.5%,2007年上涨65%,2008年上涨80%。2010年上涨30%,中国钢铁行业在2010年就多付300亿美元,而这一年钢铁行业的利润总额仅为136亿美元,可谓触目惊心。”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鞠建东分析认为市场结构是主要原因。他说,上游铁矿石基本由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必和必拓公司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三大矿山垄断。而下游中国钢铁企业却惊人的分散,1998年中国有177家钢铁企业,2007年增长到315家。反观其他国家的钢铁市场结构,印度、德国、日本、巴西、韩国等国前三名的钢铁厂商都拥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中国钢铁行业集中度过低,而且过度竞争,无法形成市场权力,所以造成钢铁生产的几乎所有利润都被国际铁矿石垄断公司所攫取。
  鞠建东接着说,再以稀土为例,上世纪80年代前全球稀土产量主要是由美国提供,80年代以后,慢慢的中国进来了,一旦中国进入稀土生产以后,美国稀土产量就下降了,到2003年美国干脆不生产了,其他国家也不生产了。中国只有世界稀土储蓄量不到50%,但是中国稀土产量2010年是世界总产量的97%。
  “中国稀土生产占世界97%的市场份额,和铁矿石市场不同,中国企业并没有在稀土生产上形成垄断地位,大量的中小企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对稀土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对稀土生产限制收效甚微,发达国家将中国的出口限制要告上世贸组织,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世贸规则和中国的国家利益并不一致,”鞠建东指出。
  对此,鞠建东建议,我们要消除国内各地区间贸易要素的流动障碍和市场分割,形成开放而统一的中国大市场。同时,建立以中国为主的东亚经济体系,协调北美、欧盟和东亚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建立世界经济新体系。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