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兰白核心经济区

2012-7-6 10:24:00 来源:甘肃日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加快建设兰白核心经济区 
  强力推动白银工业集中区建设
  中共白银市委 白银市人民政府
  一 基本概况
  白银地处黄河上游、甘肃中部,因矿得名,因企设市。明朝洪武年间,官方在此设立办矿机构“白银厂”,一时“日出斗金,积销金城”。1956年震惊世界的白银矿山大爆破,拉开了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的序幕,白银在一片戈壁荒滩上建市。现辖会宁、靖远、景泰三县和白银、平川两区,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0万人。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75.8亿元,增长13.6%;固定资产投资221.4亿元,增长2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9亿元,增长18.6%;地方财政收入17.12亿元,增长44.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13元。
  白银是中国有色工业的发祥地。“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项目有2个项目在白银布局建设。建成了白银公司、银光公司、靖煤公司、稀土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曾创造了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的业绩。现已形成有色金属生产能力68万吨,原煤生产能力1300万吨,发电装机总容量400多万千瓦,有色金属、化工、建材、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业初具规模。
  白银是黄河中上游大型高扬程提灌区。黄河流经白银258公里,占流经甘肃段的52%,相继建成了景电、靖会、兴电等15处大中型电力提灌工程,全市有效灌溉面积发展到140万亩。瓜菜、草畜两大特色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55%,白银成为西部高原夏菜、反季节蔬菜和肉羊生产的重要地区。
  白银是新兴科技创新城市。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生产力促进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17个,博士和硕士工作站4个,各类技术研发和推广机构506个,先后承担国家“863”“973”“948”等高科技计划项目12项,取得省级以上科技创新成果80多项。与中科院联合创建了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入全国98个国家级高新区之列,被列入全国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2011年世界首座超导变电站在白银高新区建成,被列为中国十项重大科技工程。白银市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甘肃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市、2011年中国最具成长力创新型城市,在今年5月26日召开的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又被中国科技博览会组委会、新华社评为中国优秀品牌城市。
  白银是西部特色文化旅游区。位列腹地而山川壮美,三原交汇有大河中流,黄河、绿洲与沙漠同在,长城、石窟与森林共存。中华自然奇观黄河石林是“国家地质公园”。北魏、唐代丝路石窟星罗棋布,永泰龟城、长城烽燧等边塞军事遗址保存完好。《天下粮仓》《大敦煌》《神话》等12部影视作品在白银拍摄,是闻名遐迩的西部影视基地。
  白银是中国革命的红色圣地。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境内有会师旧址、大墩梁阻击战、慢牛坡伏击战、虎豹口强渡黄河、打拉池战役等革命遗址。2007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瞻仰了会师旧址,赞誉会宁是革命圣地。会师景园被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会宁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全国“红色旅游城市”。
  二 发展的比较优势
  白银作为老工业基地,“兰白核心经济圈”的重点区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广阔的发展空间、美好的发展前景。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地处甘、宁、蒙三省交界,是亚欧大陆桥的战略通道,距兰州69公里,距西宁280公里,距银川市350公里。包兰铁路、干武铁路过境,京藏、青兰、定武高速公路贯穿东西,国道109线、312线、309线纵横交错,航空、水运交通便捷,是连接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二是市场容量巨大。位于西宁、兰州、银川黄河中上游城市群的中心位置,坐中连六,控扼东西,自古就是丝绸北路的咽喉孔道和中西文化交汇之地,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周边一个5000万人潜在的消费市场正在形成。
  三是矿产资源富集。濒临青藏高原矿产富集区,是西气东输、疆煤东运、陇煤西运的重要节点,发展煤化工潜力巨大。境内已发现矿产45种,有23种矿产储量居甘肃前列,深部找矿已取得重大进展。煤炭资源量16亿吨,金属矿藏有铜、铅、锌、金、银、锑、钨、锡、钼等10多种。凹凸棒石粘土矿资源分布30多平方公里,探明储量50亿吨,居世界第一。陶土储量40亿吨,石膏矿2亿吨,石灰石10亿吨。已探明矿藏还有石英石、硫铁矿、耐火粘土、麦饭石、芒硝等10多种。白银累计堆存各种剥离矿石、废料4.2亿吨,含有可回收金属元素18种,堆存粉煤灰炉渣及煤矸石6000多万吨,随着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城市矿山”将变成极具开发价值的“城市宝藏”。
  四是特色能源优越。白银能源组合条件良好,既有煤电、水电等传统能源,又是甘肃风能、太阳能光伏发电重点区域,风力资源、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300万千瓦,年太阳能可利用天数260天左右,白银电网是甘肃第二大电网,白银是西部复合能源基地。
  五是水土资源充裕。黄河平均过境流量1048m3/s,径流量328亿m3。境内年取水许可总量12.3亿m3,年可用水量10.3亿m3。可供开发用地123万公顷,黄河沿岸土地宽阔平坦,中心区建设用地多为荒山荒坡,刘白高速公路和黄河交汇于白银腹心,适宜布局大型工业项目,是甘肃乃至西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平台。
  六是农业资源富足。全市拥有耕地450万亩。蔬菜、羔羊、小杂粮、瓜果四大特色产业优势明显,马铃薯、枸杞、啤酒大麦、油料、药材、食用菌初具规模。瓜菜种植面积80万亩,日光温室等设施蔬菜14万亩。会宁县被命名为“中国小杂粮之乡”和“肉用羊之乡”,靖远县是“陇上蔬菜之乡”,有23种农产品被认证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七是产业基础良好。以采掘业、能源和原材料为主的工业经济居主导地位,是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和甘肃新型化工基地,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体系,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
  八是科教及人力资源丰富。区域内科教资源丰富,有16万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6多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90多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名全国科技创新带头人,3900人获得高级技术职称。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800多人。每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初中毕业生1.8万人,高中毕业生1.3万人,大中专毕业生5000多人。
  三 发展思路及工作重点
  当前,白银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紧紧围绕转型跨越、科学发展、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切实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按照省党代会提出的“一项重大使命”“八个发展取向”“十大重点行动”的总要求,主动担当跨越发展、创新驱动、全面小康三大责任,坚持率先、创新、绿色、和谐发展,加快建设兰白核心经济区,强力推动白银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扩大经济总量,力求发展速度快于全省、发展效益高于全省、发展质量优于全省,努力把白银建成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地、甘肃中部生态屏障和繁荣文明幸福城市。
  我们的发展目标是:争先进位,跨越赶超,努力实现“四翻番、三提升”。发展方向是:坚持开放互动、创新发展,走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特色城镇化的路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路径是:以循环经济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园区为基地,以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资源和能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率先示范带动,共建兰白经济区。“兰白核心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中心带动重点发展战略,被《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列入国家战略规划。白银从发展空间看,是濒临兰州、拓展空间的最大腹地;从工业基础看,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最佳区域;从科教资源看,是最具成长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我们将推进错位发展,准确把握城市定位,坚持“差别化、特色化、专业化”,打特色牌、走特色路,发展特色企业、特色产品,建设专业园区,形成设施配套、功能健全、分工协作的现代产业体系,把白银建成承接产业转移基地、物流仓储基地和兰州能源、建材、农副产品、副食品的供应基地;推进融合发展,建立协调机制,制定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体系,统筹推进高速公路、沿黄快速通道、黄河航运等重大项目,联合建设黄河经济带、兰州至景泰经济带,开展黄河上游兰白段生态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实现通信通讯联网,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强人才、技术、设备等要素对接,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二是全面创新驱动,开发园区经济。园区是我市最具增长潜力的区域,园区经济是我市转型跨越的关键。我们将以白银高新区为龙头,构建包括银东工业园、银西工业园、刘川工业园、平川工业园、正路工业园、会宁工业园,总规划面积300多平方公里的“一区六园”白银工业集中区空间格局。争取到“十二五”末,“一区六园”年销售额达到1500亿元,建成20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器,每年孵化项目100个,并进入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创建国家级创新型城市。
  三是重点项目拉动,发展循环经济。瞄准发展以有色金属及稀土新材料、精细化工、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陶瓷建材和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6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实施工业燃煤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等10大重点节能工程,培育7个循环经济重点园区、35户骨干企业,50户清洁生产企业,着力构建企业内部小循环、产业之间中循环、社会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支持白银公司、银光聚银公司、稀土公司等中央、省属企业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推广节约型生产方式、低碳型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努力把白银建成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黄河上游循环经济发展重点区域。
  四是旅游文化联动,建设文化强市。白银是兰白都市圈现代文化和民族文化产业开发创新基地,景泰县又是全国华夏文明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护传承示范基地的组成部分。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文化改革创新,努力建设文化强市,打好以黄河石林为代表的黄河文化、以会师纪念馆为标志的红色文化、以矿山公园为主体的工矿文化、以大敦煌影视城为依托的影视文化、以陇陶铜艺剪纸为品牌的民间民俗文化五张特色文化牌;建设会宁红色文化产业基地、景泰影视文化产业基地、平川休闲文化产业基地、白银新天地商业文化基地、工矿遗址实景体验基地、水川为主的黄河民俗风情文化产业带等六大基地;发展文化旅游、文艺演艺、艺术培训、印刷出版、动漫创意、文化传媒、民间工艺、文博会展等八大文化产业,把白银建成甘肃文化旅游示范区、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和华夏文明传承保护创新区。
  五是生态建设推动,创建文明城市。白银是甘肃中部的生态屏障。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两型”社会的总体目标,把加快发展同高效利用能源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实施重金属污染整治,坚定不移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坚决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加大固废防治力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实施大环境绿化生态工程,加快城市山体水系治理改造,构建城市水系;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十大行动,加大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城市居住区向南沿黄拓进,打造生态之域、文明之城、宜居之地,实现由工矿型城市向山水生态城市的转变。
  四 产业规划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高新技术培育计划”,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制造业、生物、先进计算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实现新突破。重点发展以有色金属功能材料、稀土材料、电池材料、纳米材料、碳碳复合材料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以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再生利用为主的生态环保产业;以生物制药、生物酶、生物发酵为主的生物制品产业;以中科院云计算区域应用服务中心为平台的IT产业;以锂离子电池、锌空气电池、镍氢电池和铅酸电池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以风电成套设备、专用汽车、矿用电器、高温超导导体、核聚变超导绞缆等技术研发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2.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实施“传统产业提升计划”,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有色金属、稀土、能源、建材等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加强有色金属选矿加工、冶炼系统改造、新工艺新设备应用、资源综合利用,建设有色金属特色产业基地。充分利用丰富的能源资源和优越的电力能源结构,大力建设有基础条件和市场前景的煤电铝加及工业硅等高载能项目基地。发挥特种化工核心技术和TDI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组建国家“光气化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煤化工、氟化工关键技术,建设西部重要的精细化工基地。开发陶瓷建材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及高端产品生产技术,打造“西部陶都”。
  3.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农业科技创新示范计划”,在培育壮大科技型龙头企业,发展生态农业、制种业、休闲观光农业和节水灌溉农业上实现新突破。依托雨润肉制品、蒙牛乳业、盼盼食品、统一集团等企业,建设马铃薯、小杂粮、啤酒大麦、红枣、枸杞、籽瓜等区域优势产品基地,培育龙头加工企业群体,打造名优农产品品牌,建设面向全国、服务兰州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给基地。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加强储运、交易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和各种中介服务组织,构建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体系。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服务业跨越计划”,建设“西部物流集散基地”,在构建仓储运输、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按照中心城区规模化、专业化、集散化,县区市场特色化,乡镇市场富民化,村级、社区市场便利化的原则,规划建设汽车及二手车、农用机械及工程机械、建材、废旧家具物品、农产品、草料、肉羊及制品等区域专业交易市场,建成银东、刘川物流园,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集团、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重点发展为大型制造企业和专业市场配套的物流服务,把白银建成兰白核心经济区综合性物流中心、西北地区中转物流和东西铁路物流的重要枢纽。积极发展民生服务业,开展社区商业便民、医疗卫生、家政服务、文化娱乐、教育科普、体育健身、托儿养老等服务,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完善商业网点,加快建设汽车商贸服务城、小商品市场、蔬菜直销市场、清真定点屠宰市场,积极推进农家店改造。着力提升金融服务业,规划建设白银金融街,发展小额贷款担保公司、村镇银行、典当行等。大力发展工程咨询、房地产、信息服务、评估拍卖、招标投标、典当担保、研发设计、会计审计、职业介绍等中介服务机构。开展智慧白银建设,推行电子政务,推进金融、证券、保险、商贸等领域电子交易和“智慧城管”“智能交通”等系列工程,发展信息服务业。
  五 投资环境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政策叠加。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若干意见,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支持甘肃发展循环经济十大政策、建设“兰白核心经济区”区域发展战略、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等政策,都把白银作为重点发展区域,给予了独有的政策支持。同时,白银工业集中区是兰白核心经济区的重点区域,同中科院合作建设的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即将获批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和军民融合发展基地。这些都为白银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我们最大的承诺是服务优先。在全市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推行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首问责任制,坚持“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对引进项目全程跟踪,实行帮办服务、契约式服务和“一站式”服务,建设全省行政审批事项最少、行政收费最低、审批效率最高的区域。
  我们最大的期望是引商入银。我们将紧紧抓住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准确把握优势产业发展动态,实行点对点招商,链对链延伸,形成产业集聚,实现转型升级。我们热诚期盼海内外企业家来白银投资兴业,共谋发展。我们对白银的发展充满信心,我们也一定能够对有志于白银发展的企业家提供优质的服务、创设良好的环境、搭建施展抱负的舞台,使各位企业家的投资得到丰厚的回报。我们衷心希望在交流中增进友谊,在合作中推进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