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加快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大道出川 蜀道不难

2012-7-4 9:13:00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核心提示

迅速推进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正在谱写四川发展史上的恢宏篇章,开创“大道出川,蜀道不难”的全新局面

■战略决策:变“蜀道难”为“蜀道通”

■历史突破:超常努力开创新局面

■愿景展望:基本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这五年,我们前瞻布局、主动作为,必将以奠定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载入四川史册”。我省抓住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主体骨架正在形成,铁路、高速公路在建和通车里程均超过6000公里,跃居全国前列,四川人世代期盼变“蜀道难”为“蜀道通”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我省历时四年多来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正在谱写四川发展史上的恢宏篇章,开创“大道出川,蜀道不难”的全新局面,支撑保障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加快形成,奠定全省持续快速发展和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的千秋基业。

战略决策变“蜀道难”为“蜀道通”

2007年年底,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科学审视四川省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了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是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先导工程,是支撑四川长远和全局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也是事关四川人民长远和根本利益的民生工程。

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就是要变“蜀道难”为“蜀道通”,变全国路网的“西部终端”为“西部中枢”,变“内陆盆地”为“西部门户”;以提升枢纽功能为核心,以构建进出川通道为重点,完善路网布局,形成以成都主枢纽为中心,以区域性次级枢纽和节点城市为重要支撑,以进出川大通道为纽带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融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势和整体效能,全面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和效率,形成安全、方便、快捷、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

构建枢纽。围绕把四川建设成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心枢纽,形成省内分层次次中心枢纽体系。依托铁路、高速公路、水运和机场,完善成都主枢纽功能,实现主枢纽的铁公水航联运,形成以成都为中心的内连外接的一体化综合运输体系;以进出川通道为基础和纽带,以区域性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为依托,形成泸州、宜宾、自贡、内江、乐山、攀枝花、雅安、广元、达州、遂宁、南充、广安等12个省内区域性次级交通枢纽,以及绵阳、德阳、巴中、眉山、资阳、马尔康、康定、西昌等8个重要交通节点城市。

打开通道。通过突出南向、加强东向、扩大北向、畅通西向,逐步建成18条铁路、21条高速公路、2条水运航道等,形成全方位开放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一是突出南向。重点建设川滇、川黔之间的铁路和公路通道,连接珠三角、北部湾地区,打开西南出海大通道,形成连接泛亚大铁路的对外开放捷径。连接泸州、宜宾、内江、乐山、攀枝花、雅安等区域性次级枢纽和眉山、西昌等节点城市,直接为川南能源化工基地、物流中心、攀西战略资源开发基地和川南、攀西城市群服务。二是扩大北向。重点建设川陕、川甘之间的铁路和公路通道,连接环渤海地区和欧亚大陆桥,加强与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的联系。连接广元、南充、达州等区域性次级枢纽和绵阳、德阳、巴中等节点城市,直接为川东北天然气化工基地、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和川东北城市群服务。三是加强东向。重点建设川渝之间的铁路、公路和水运航道,连接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善与重庆、华中、华东地区的交通联系,形成通江达海的大通道。连接遂宁、南充、广安、达州、内江、宜宾、泸州、乐山等区域性次级枢纽和资阳、巴中等节点城市,直接为川东北天然气化工基地、物流中心和川南、川东北城市群服务。四是畅通西向。重点建设川藏、川青之间的铁路和公路通道,改善与西北地区的交通联系。连接雅安等区域性次级枢纽和康定、马尔康等节点城市,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五是改造大件运输通道。改造德阳-成都-乐山大件公路,整治岷江航道、改造斑竹湾大件码头,加快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形成顺畅的大件运输通道。六是建设航空运输通道。

提升功能。按照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换装“无缝衔接”的原则,统筹线路、场站以及信息传输设施的衔接。通过铁路、公路、水运和民航的有效协作,共同完成各枢纽内部和枢纽之间的有效衔接及一体化运输。一是强化成都主枢纽的内部衔接。建立客货集散中转系统和综合信息平台,通过城际铁路、市域铁路、成昆铁路货车外绕线、绕城高速公路、地铁、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与成都双流机场、成都新机场、成都铁路东客站、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公路客运站等有机衔接,实现客货流快速汇集、换乘(装)和疏散。二是强化成都主枢纽与区域性次级枢纽和节点城市的衔接。通过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大件公路、干支航线等形成市(州)政府所在地通往成都主枢纽的快速通道,完善省内各种交通网络,实现成都主枢纽与区域性次级枢纽,以及次级枢纽之间的有效衔接,达到客货流的合理连接和换乘。三是强化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运输。充分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互补性,优化交通资源配置,调整网络结构和布局,实现一体化运输,提高各种运输方式的转换和利用效率,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运输资源效益最大化。

根据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建成18条铁路、21条高速公路、2条水运航道的大能力进出川通道。形成成都至贵阳、西安、兰州等周边省会城市的4小时交通圈,至环渤海、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8小时交通圈。这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2000公里,覆盖8000万人口,形成成都至市(州)政府所在地1小时、2小时和半日交通圈,其中1小时交通圈覆盖41个县(市、区),2小时交通圈覆盖80个县(市、区),半日交通圈覆盖60个县(市、区)。水运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2381公里。

历史突破超常努力开创新局面

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部署,交通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截至目前,全省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突破4000亿元,其中公路水运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101亿元。综合交通网总里程达30.5万公里,形成包括7条铁路、9条高速公路和1条水运航道的17条进出川大通道,新开工高速公路、铁路总里程超过6300公里。这一时期,是四川交通建设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开工建设项目最多,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铁路、公路、水运港口、民航机场等方面的建设全面突破,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主体骨架正在形成,“蜀道难”的历史正在发生根本改变。

公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公路建设投资持续高位快速增长。4年来,全省公路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14.7亿元。高速公路网加速形成,4年来累计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项目42个,总里程3887公里,总投资规模3107亿元,均居全国省(区、市)第一位。新开工里程超过2007年底通车里程的一倍。目前,全省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6537公里,是2007年底的2.47倍,在全国省(区、市)的排位由2007年的第12位跃升到第2位;其中高速公路BOT项目24个,建成和在建总里程2510公里,引进社会资金1882亿元,建设里程和引资规模均居全国省(区、市)第一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594公里,成都主枢纽正在形成11条放射线和2条环线,21个市(州)和131个县(市、区)政府所在地有高速公路建成或在建,覆盖全省91%的人口和94%的地区经济总量。4年累计改造国省干线公路1.1万公里,占全省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的68%。4年来新改建通乡通村公路11.5万公里,完成投资657亿元,建设规模和完成投资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均排名第一位;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5.8万公里,实现全省98%的建制村通公路,91.4%的乡镇、57%的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全省公路总里程达28.3万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位。客货站场体系加快建设,我省公路客运量居全国第二位,公路货运量居全国第八位。

水运港口建设迈上新台阶。古蜀道,相当一部分也指水路。4年来,全省水运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3亿元。长江宜宾以下航道实现千吨级船舶昼夜通航。嘉陵江川境段规划的13级航电枢纽累计建成11级、在建2级,渠化四级航道345公里。渠江广安段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前期工作全面加快。泸州港二期工程及进港铁路建成投运,宜宾港开港试运营,广安港、南充港、广元港开工建设。全省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228公里,四级以上航道达到990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7208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由2007年的5万标箱提升到100万标箱,建成和在建规模达233万标箱。

愿景展望基本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今后五年,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实现历史性改善。以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统筹规划、适度超前,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铁路进出川大通道建设,建成全省高速公路骨干网络,加快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完善次级交通枢纽,基本建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围绕报告提出的目标,“十二五”时期全省交通建设完成投资突破7000亿元,其中铁路2800亿元;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投资将超过4000亿元,比 “十一五”时期翻一番,航空建设将完成投资200亿元。到2015年,四川将基本建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东南亚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交通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列、西部领先。

届时,全省综合运输网总里程达到33万公里,其中铁路运营里程达到6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今年底力破4000公里,2013年超过5000公里,至2015年,力争超过6350公里,打通18条进出川大通道,基本建成全省高速公路网,实现四川公路骨干路网和主要进出川通道由普通公路向高速公路的跨越。

同时,统筹三级公路网和区域交通协调发展,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路况良好、安全畅通的国省干线公路网,大力推进新一轮农村公路发展,加快形成布局合理、标准适宜、设施完善、管养到位的农村公路网。

此外,全省四级以上航道达到1209公里,基本建成泸州—宜宾—乐山和广安—南充—广元两大港口群,集装箱总吞吐能力超过250万标箱。基本形成以长江、岷江、嘉陵江、渠江高等级航道为骨架,以六大重点港口为枢纽,干支结合、水陆联运、功能完善的内河水运体系。 高烽 作者系省交通运输厅厅长)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