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港区“四个中心”放大政策优势

2012-7-3 22:0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进出境手续便捷、贸易管制宽松……作为西海岸经济新区的核心功能区,保税港区集聚了现有特殊经济区域的所有优惠政策。目前,在蓝色经济区和西海岸经济新区战略全面启动的境况下,保税港区紧抓机遇,充分发挥政策特殊、开放引领、高端集聚的优势,增创新区对外开放新优势,加快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下一步,保税港区致力打造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国际物流中心、临港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大宗原材料国际交易定价中心。以“四个中心”为重点,发挥政策效应。 

  “双轮驱动” 

  推动结构优化升级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自2009年9月封关运营以来,逐渐显示出自身强大的能量:高端产业加速集聚,3000多家国内外高端物流商开展业务,单位面积产出率位居全国同类园区前列;港口货物吞吐量逐年大幅增长,港口业务突飞猛进;通关时间大幅缩短,单个集装箱物流成本下降50%左右;吸引20多家国际航运巨头在此设立区域性分拨中心;18家国际知名航运公司在青岛港开展中转业务,集装箱中转量突破100万标箱。 

  今年以来,作为山东蓝色经济区的重要一环,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拉开了大开发、大开放的建设序幕。新区规划在青岛保税港区9.72平方公里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产业配套区,构筑胶州湾片区、董家口片区两大保税功能拓展区,总面积扩展到约110平方公里,为保税港区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和广阔空间。保税港区独特的政策优势和出口加工、研发、展示、检测维修等功能,将在这里得到充分释放。 

  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政策功能区,青岛保税港区提出了“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即对内加快推动国际贸易、口岸物流业跨越发展,使保税港区的开放内核更为强大地释放能量;对外全力拓展保税港区功能,坚持先行先试,深化配套改革,在更高的起点上定位和布局。并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将高端制造项目的加工环节向产业配套区倾斜,采购、订单、品牌营销、管理运营等环节向政策区域集聚,形成“前店后厂”发展模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个中心” 

  拓展放大政策优势 

  目前,保税港区特有的税收政策优惠、进出境手续便捷、贸易管制宽松等政策功能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青岛海关整体赋予分类通关、提前报关、无纸通关、24小时通关、分送集报、集约查验等优惠政策,进出口拆拼箱、堆场延伸等新型业务不断拓展,报关和查验手续进一步简化。实行口岸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海运直通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监管袋直通业务”试点和“出口拼箱”试点,实现空运、陆运、海运和铁路运输的无缝隙连接,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验放”,通关时间由三天缩短至一天甚至更短。物流费用明显下降,单个集装箱物流成本下降50%左右。为外向型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利润空间、拓展国际市场搭建了有力平台。 

  为充分发挥青岛的海洋资源优势,繁荣港口经济,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实现国际物流、国际中转、国际贸易、港口功能的转型升级,下一步,保税港区将着力打造“四个中心”: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东北亚重要的国际物流中心、东北亚重要的临港航运服务中心和大宗商品国际交易定价中心。 

  推动“四个中心”的建设,港区将集中建设一批国际贸易功能性项目和功能性平台,重点强化贸易总部营运与控制功能,形成区域性贸易订单中心、品牌营销中心、采购分销中心、转口贸易中心。加快高端市场集群发展,建设大宗原材料国际交易定价中心;推动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大力拓展高附加值物流服务,构建信息化、国际化、现代化的物流链网体系;重点发展船舶交易、船舶检验及注册登记、航运保险金融等高附加值航运服务产业,形成临港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积极发展期货和远期现货交易,建成全国最大的棉花、矿权交易市场,发展成为橡胶、棉花、黄金等大宗商品国际交易和定价中心,推进农产品、塑料、建材、燃料油、铁矿砂、纸浆等市场建设,成为国内各专业领域重要交易市场。 

  政策创新 

  搭建地方经济发展平台 

  最优惠的政策,不会主动转化为发展优势,只有果敢地突破路径依赖,大胆地先行先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策优势才能真正转化为不可替代的“功能效应”和“功能优势”。不断深化保税港区先行先试、创新创造、集约集成效应,努力把保税港区建设成为政策创新、功能辐射、带动发展的新高地,为新区建设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撑。围绕政策创新,青岛保税港向做大、做深、做强全面发力。 

  做大特色,积极构建保税经济网络。充分发挥保税港区功能集成、政策叠加的优势,与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联动,共同构筑以保税港区为枢纽,以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为节点的保税经济网络。以保税功能拓展区建设为契机,积极做好大项目的储备和落地,将高端制造项目的加工环节向产业配套区倾斜,采购、订单、品牌营销、管理运营等环节向政策区域集聚,形成“前店后厂”发展模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做深特色,完善保税港区功能,探讨建设自由贸易港区。一方面,抓好政策功能突破,积极向国家争取“启运港退税”、“船舶特殊登记制度”、“离岸金融业务”、“保税期货交割”等一系列开放政策试点,抢占对外开放的制高点;另一方面,牢牢把握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机遇,加强重点课题研究,加强与国际先进自由港的合作交流,制定自由贸易港区发展规划,争取尽快开展自由贸易港区试点,为推动青岛对外开放增创新优势、增添新砝码。 

  做强特色,打造掌握“定价权”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依托港口和腹地优势,青岛保税港区创新“美元挂牌、保税交易”这一保税港区独有的交易模式,各类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风生水起。橡胶、棉花、矿权矿产品交易、化工品、油品、有色金属等专业市场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起,市场集群年交易量达5700多万吨,交易额940亿元。青岛国际橡胶交易市场成为与日本东京工业品交易所、新加坡商品交易所齐名的世界第三大天然橡胶交易机构。 

  同时,保税港区将切实把握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机遇,制定自由贸易港区发展规划,积极加强与德国汉堡、荷兰鹿特丹、韩国釜山、日本神户等自由港的合作交流,借鉴先进经验,积极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创新,创造全球领先的通关效率和整体运行效率,建设国际一流自由贸易港区。 本报记者 姜吉吉 

  部分国内保税港区一览 

  上海洋山港保税港区 

  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内首个保税港区,由规划中的小洋山港口区域、东海大桥和与之相连接的陆上特定区域组成,其中,小洋山港口区域面积达2.14平方公里;陆地区域位于上海市南汇芦潮港,面积6平方公里。 

  天津东疆保税港区 

  是继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后,中国批准设立的第2个保税港区,也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大的保税港区。东疆港区位于天津港东北部,面积30平方公里。 

  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 

  规划面积6.88平方公里,涵盖大连保税物流园及大窑湾区域集团所属的集装箱、汽车码头等多个专业化码头。 

  海南洋浦保税港区 

  规划建设面积9.2063平方公里。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 

  位于宁波北仑区梅山岛,距离宁波市中心40公里左右,规划建设面积7.7平方公里。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 

  位于钦州市钦州港大榄坪作业区,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 

  厦门海沧保税港区 
核定规划面积9.5092平方公里,包括A三个区域。 

  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 

  位于深圳港西部港区,规划控制面积3.71209平方公里。 

  广州南沙保税港区 

  位于广州市南沙区龙穴岛上,规划面积7.06平方公里。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 

  规划控制面积8.37平方公里,分水港和空港两个功能区。 

  张家港保税港区 

  总面积4.1平方公里,是在原有的张家港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的基础之上建设的。 

  烟台保税港区 

  2009年9月17日,烟台保税港区正式获得批准设立,这是我国第13个保税港区。   [编辑: 林永丽]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