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谷要为错误“埋单”

2012-7-3 20:02: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澄为您评说:淡水河谷,产业链扩张应适可而止。
刘澄: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每年利润达200多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钢铁业、汽车业、港口业、航运业、造船业五个行业的整体利润。但是,淡水河谷并不满足,正谋求加大对整个产业链条的控制力度,以赚取更多的利润。
在2005-2008年,面对全球铁矿石需求的迅速增长,淡水河谷对市场的预期开始膨胀,认为市场会持续增长。
在此乐观估计下,一方面,淡水河谷增大对铁矿石开采的投资,增加铁矿石的供应。
另一方面,淡水河谷经过市场调研发现,要想把铁矿石运到中国,海运必不可少,和铁矿石贸易相关的海运行业的利润相当可观。于是,淡水河谷将又打起了瓜分海运利润的主意。
在此思路支配下,淡水河谷为了控制采矿、运输产业链,提升与中国钢铁企业谈判的话语权,进入了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陌生行业——海运业。
为了垄断海运贸易,在2007年,淡水河谷针对中国市场量身定制,规划了组建35艘巨轮,具备年总运载能力7000万吨的超级船队计划,每艘巨轮是40万吨载重,其中,16艘船向船东租赁,19艘为淡水河谷订造,目前,有6艘已经交付,共有15艘巨轮正在使用,到2013年底,35艘巨轮将全部交付使用。
该船队肩负将铁矿石运到中国的重担。超级船队预期将成为淡水河谷新的盈利增长点。
就在淡水河谷作着发财梦的时候,人算不如天算。世界经济从2008年开始进入一轮下降通道。这时候,淡水河谷宏大赚钱计划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第一个麻烦是技术性的麻烦。中国的散货泊位,包括散货船型的航道,目前具备停靠35万吨级船舶的能力,暂时不能接受35万吨级以上的船舶停靠。为此,今年1月31日,中国运输交通部明文规定,中国港口将不再采取“一船一议”的方式管理大型船舶停靠中国港口。这样,淡水河谷40万吨载重的巨轮在中国暂时找不到停泊的港口。期间,尽管淡水河谷多次来华约见中国官员,并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船东协会谈判,主动寻求巨轮靠岸支持,但到目前为此,沟通并无进展,淡水河谷的巨轮没有获得“停靠证”,停泊中国港口的愿望暂时“搁浅”。这意味着,淡水河谷的“超级船队”无法把自己的铁矿石运到它在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
第二个麻烦是市场的麻烦。淡水河谷预期的销售高峰没有如期到来,而市场疲软却不期而至。
从2008年开始,中国的钢铁工业,除了2009-2010年期间得益于中央的经济刺激政策,钢铁企业销售形势暂时好转以外,从2011年开始,钢铁企业普遍陷入销售下滑、企业开工不足、利润下降的困境。自然,钢铁企业采购的铁矿石量也开始下降。昔日皇帝女儿不愁嫁的铁矿石,如今堆满了钢铁贸易商的仓库和码头。
在铁矿石销售不景气的情况,淡水河谷在中国铁矿石销售额也急剧下降。过去一口价,不许还价的铁矿石,现在销售价格也在逐渐走低。
不仅铁矿石销售不见起色,连一度寄予厚望的超级船队也成为淡水河谷挥之不去的梦魇。在众多的航运企业依旧处于无货可运的状态下,淡水河谷拥有的庞大运力不仅无利可赚,甚至成为公司的一个大包袱了。
淡水河谷遇到的技术性问题可以通过沟通和改善基础设施得到解决。可是,淡水河谷遇到的市场不景气问题却不是简单的沟通可以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面对中国需求的持续萎靡,为了扩大销售,淡水河谷开始放下身段,频频拜访有关部委、中钢协和钢铁企业。另一方面,为了自救,淡水河谷正与一部分中外船东谈判,计划卖掉19艘40万吨载重的铁矿船。这意味着淡水河谷雄心勃勃的商业计划“流产”。据了解,卖船谈判也并不顺利,在国际海运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愿意买船的船运公司太难找了。
深入分析造成淡水河谷困境的原因,一切源于淡水河谷2007年以来错误地预判市场,盲目地进行商业扩张所致。并且,错上加错的是,淡水河谷进入一个他并不了解,也不能掌控的陌生的海运市场。
谁犯错,谁就要付出代价,这次,淡水河谷要为他的错误埋单了。
但愿淡水河谷应从近期的挫折中多长记性,要懂得一个企业不能包揽全部产业链的事实,要集中精力干自己所擅长的行业,在顺境时要把困难估计足,有包容的气度,懂得合作共赢的道理,这样才能共同打造铁矿石贸易秩序。
评论员简介
刘澄 现任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级教授,金融工程学科梯队负责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