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道远且阻

2012-7-28 11:30:00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12年5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国领导人回顾了中、日、韩合作的进展,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合作的目标和重点。三国领导人同意年内正式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并决定适时颁布相应的FTA((FTA是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的英文简称,它是独立关税主体之间以自愿结合方式,就贸易自由化及其相关问题达成的协定),并发表了《关于提升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指出“我们欢迎三国自贸区联合研究的结论和建议。认识到中日韩建立自贸区将促进三国经济增长与繁荣。我们支持三国经贸部长关于年内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建议。为此,三国应立即开始准备工作,包括启动国内程序和工作层磋商”。 
  某种程度上讲,这对三国的经济合作以及整个东北亚地区的未来繁荣与稳定,无疑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然而,这样的“好事”,却也是一波三折,基本上“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什么时候那“最后一只靴子”能落定,还不得而知。
  一、中日韩FTA的进展
  2001年开始由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DRC)、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IEP)以及日本综合开发研究机构(NIRA)共同承担了中日韩联合研究项目,针对促进本地区贸易与投资、建立中日韩三国自贸区的宏观经济影响等问题进行民间研究。
  在2002年11月举行的金边中日韩领导人会晤期间,朱镕基向日韩两国提出了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并建议适时启动三国自贸区的可行性研究。
  2003年10月6日,中日韩领导人在巴厘岛举行第五次会晤,三国签署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这标志着中日韩开始从政府层面正式推动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不过,2003年以来,无论民间还是官方、一国还是多国,共同声明、共同研究等等,多年来发表过的、没有发表的研究成果“几可等身”。而且,三国政府领导人无论是在多边场合还是在双边场合,甚至是在本国国内,都多次表示过要启动FTA的共同研究、启动谈判等等。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发生和各国努力协调克服危机,日韩两国对中日韩FTA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2009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三国领导人峰会上,中日韩领导人在会议上决定,尽快启动中日韩FTA的官产学联合研究。同年10月,中日韩在泰国举行的第六次中日韩商务部部长会议发表联合声明,提出2010年上半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完成中日韩FTA的官产学联合研究。
  从2010年5月到2011年12月,中日韩三国共举行7次官产学联合研究会议。
  2010年5月,中日韩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第一次会议在韩国首尔召开,三国就自贸区联合研究的基本议题设置、研究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货物贸易议题交换了意见。2010年9月,中日韩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第二次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三方就关税、非关税措施、原产地规则、贸易救济、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等涉及货物贸易和经济合作领域的有关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中日韩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第三次会议于2010年12月在中国山东威海举办,主要讨论了自贸区服务贸易与投资领域等有关议题。三国承诺将努力于2012年前完成中日韩自贸区联合研究,并努力完成三国投资协议谈判。中日韩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第四次会议于2011年3月30日至4月1日在韩国的济州岛召开;中日韩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第五次会议于2011年6月底在日本的北九州市举行,主要讨论了自贸区服务贸易与投资领域等有关议题;中日韩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第六次会议于2011年8月31日至9月2日在中国长春举办,会议主要讨论的是相关规则及合作规范等问题;2011年12月14日至16日,中日韩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第七次会议。会议一致认为,中日韩FTA不仅仅是促进三国间投资贸易与扩大广泛的合作,而且对推进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进程也有非常有意义。
  然而,纵观这10余年来的历程,不难发现,中日韩自贸区构想的提出并不晚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等其他东亚地区自贸区安排,但进程却踯躅不前,长期停留在“研究”阶段。某种程度上说,可谓硕果累累——单边、双边或者三边的共同研究成果颇丰;而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却又乏善可陈——没有看到任何实质性内容!各种可行性研究的结论都十分积极,但却一直未能进入下一步。丰硕的研究成果,或束之高阁,或置于书斋,鲜见转化为实际行动,远远落在东亚其他自贸区进程后面。
  二、触手可及的“好处”
  中日韩三国地处东北亚,人口占全球22.3%,经济总量占世界19.6%,是继北美、欧洲之后的世界三大经济圈之一。 中日韩的经济规模和跨国投资居世界前列,2011年中日韩的对外投资分别为676亿美元、1156亿美元、204亿美元。但以中日韩为主的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滞后,三国间互相投资额仅占三国对外投资总量的6%。因此加强三国投资合作,推进自贸区进程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003年中日韩自贸区民间可行性研究小组分别基于一般均衡模型对中日韩自贸区的经济影响进行了模拟,其结论基本一致,即建立中日韩三国自贸区对推动三国经济增长、扩大对外贸易和提高国民福利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其中通过建立中日韩自贸区能够带动中国GDP增长1.1%~2.9%,推动日本GDP增长0.1%~0.5%,推动韩国GDP增长2.5%~3.1%。而中国能够获得46~64亿美元的总福利提高,日本获得67~74亿美元,韩国的福利提高最明显,共计114~263亿美元。在取得共赢的同时,FTA将推动东北亚乃至东亚经济圈成为世界经济力量的第三极。
  根据中国2012年5月初发布的《中日韩合作(1999~2012)》白皮书提供的数据,中日韩三国之间的贸易额从1999年的1300多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6900多亿美元,与三边合作开始的1999年相比增长了4倍多。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日本、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日本、韩国在中国贸易伙伴中分别位居第四位和第六位。在直接投资方面,日本和韩国是中国的重要外资来源,到2011年底两国累计对中国投资接近1300亿美元。
  对韩国而言,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韩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2011年,韩中贸易额达到2456亿美元,贸易额和贸易增速均超出韩美双边贸易的2倍,韩国对华贸易顺差接近800亿美元。根据中方的统计,贸易顺差远远超过了韩国对美贸易顺差的116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也是韩国最大的海外投资目的地,2001年到2010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累计369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韩国三星、LG、SK、现代汽车等跨国公司最大的销售市场。目前,韩国已与欧盟、美国等16个经济体签署了自贸协定,但韩国与中国、日本仍然是最密切的贸易合作伙伴,中日韩自贸协定对韩国的经济效应将远远超过韩国已签署的任何其他自贸协定。
  2011年,中日贸易额已经达到3431亿美元,日方的顺差达到463亿美元,日本对中韩的出口额占对外出口总额的近30%,签订自贸协定将使中日之间的贸易额出现一个持续的较快增长。
  三国之间其实已经形成了一种基于贸易和投资的经济相互依赖:一方面,日韩两国通过直接投资将产业大量转向中国;另一方面,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使得中国成为日韩两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日韩三国互为邻国,三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0%和亚洲的70%,中日韩三国之间的贸易额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9.2%),原因就在于中日韩三个相互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间却没有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在当前美国经济仍不稳定,欧洲又因债务危机陷入困境的背景下,没有中日韩市场的一体化,亚洲经济一体化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看不到任何前景。因此可以说,加强中日韩合作不仅对于三国经济发展,对于整个东亚乃至全球经济的总体表现都具有很积极的影响。
  三、道远且阻,各怀“鬼胎”
  尽管存在巨大的潜在经济利益,三国领导人也同意年内正式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并发表了《关于提升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但是,由于各方都有自己不为对方理解、或者不可能让步的一些诉求,在对待三国FTA这事上面的态度,也有了相当的变化。因此,可以看得出,中日韩FTA的建立依然是“道远且阻”,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日韩三国的经济水平差距较大,要达成FTA协商,首先要建立起三国的利益关系,因此过程十分复杂。三国都认为自贸区对自身有利,但目前对能否顺利启动还是没有完全把握。而且,还需要克服很多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困难,再加上三国之间的领土纠纷及历史纠结、政治上的相互不信任、安全上的忧虑以及区域外因素的干扰等,三国自贸区显然不会一帆风顺。
  在FTA竞争方面,日本远落后于韩国,因此日本渴望通过此次FTA协议逆转局势。日本对中韩的出口额占对外出口总额的近30%,尽快启动三国FTA谈判将使日本受益。日本政府最担心的是国内农业,而希望签署比自贸区低一级的投资协定。这是为了促进比韩国、中国企业更具竞争力的日本企业进军亚洲。
  韩国方面,经济上,“FTA疲劳综合征”在韩国国内经济主体之间迅速扩散。韩国的态度从积极转向倒退,尽管研究认为韩国将是自贸区的最大受益者。因为三国间的FTA开放程度有可能较低,韩国在对华FTA上可以多大程度获得出口扩大带来的现实利益仍然充满不确定性。韩国不仅担心与中国相比处于弱势的农业和中小企业竞争力,也担心与日本相比处于弱势的技术竞争力。因此,韩国媒体甚至建议韩国政府“警惕”中国分阶段、有限的FTA引导战略,建议韩方坚持一揽子、高级别的FTA谈判方式。政治上,韩国领导人担心国内脆弱产业工人和农民联合起来抗议,可能导致选票流失进而丢失政权。在野党强烈反对中韩FTA,称“执政党希望借助FTA来修复陷入僵局的韩中关系,但韩中FTA有着给蒙受韩美FTA沉重打击的农业和渔业领域带来核爆炸级冲击的危险”。
  另外,韩国政府认为韩国已成功与欧盟(EU)和美国签署了FTA,因此在与中国和日本讨论FTA的过程中掌握了主导权。韩国政府有充足的时间就中韩FTA具备的外交、安全意义和中日韩FTA的经济效应进行充分的内部讨论。可以考虑暂时放下中日韩FTA,
  对于中国来说,最担心的是与日韩相比处于弱势的汽车等工业开放,将带来国内产业的存亡和严重的失业。但是,中日韩FTA在外交、安保上的意义大于在经济上的意义。起初,中国对中日韩FTA并不积极,但自从韩美FTA生效后,日本又表示要参与由美国主导的TPP,因此中国意识到有必要抵制美国,所以改变了对于三国FTA的态度。不管是中韩FTA,还是中日韩FTA,只要是没有美国涉足的东北亚地区FTA,中国都是欢迎态度。
  因此,中日韩三国之间如何提高彼此政治互信度、如何妥善解决领土争端、如何“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以正确的历史观对待历史问题上的纠结、如何从长远战略高度,本着三国FTA“win-win-win”精神,彼此让步等,才是顺利实现三国FTA的关键所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