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无路可走的村庄”即将告别不通车历史

2012-7-26 13:23:00 来源:新华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舍书乡石川坝村一条长度不足4公里的乡村农机道路目前正在施工中,预计再过20天,这条村道就能连接上乡镇唯一一条水泥公路。 
  正在建设的道路宽4.5米,将是石川坝村“有史以来最好的道路”。在此之前,这里只有一条可供行人行走的乡村小道。 
  石川坝村位于白龙江畔,这里山大沟深,多处为滑坡地段。尽管对岸就是新近拓宽的国道212线,但湍急的江水成为这个村庄30户人家出行最大的阻隔。大部分村民要绕道步行多半个小时到通车大桥上过河,但一些年轻人为了方便,还是冒险使用自发建成的溜索过河。 
  2008年5月,地处甘肃四川两省的文县,成为汶川大地震中甘肃省受灾最为严重的县区。受灾的石川坝村民和所有受灾群众一起开始灾后重建,江边的砂石成为就地取材的建筑材料。2009年初,有几位做砂石生意的村民出资,村民们自行修建了一座宽度1米、跨度30米的钢架桥。 
  然而,2010年8月下旬,白龙江上游约120公里的舟曲发生强降雨,白龙江水位暴涨,使钢架桥垮塌落入水中无法通行,一些村民又重新将溜索恢复起来。 
  当月,村里年轻人将村民们的出行难题发到了网上,希望社会能关注这个“无路可走的村庄” 
  的交通问题。在引起关注后,当地县政府很快就组织多个部门协调解决难题,尽管受制于资金因素,跨江桥梁暂时无法开工,但乡村农机道路已经开始施工了。依靠当地政府的35万元拨款,石川坝村即将告别不通车的历史。 
  舍书乡党委书记王金良说,这里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又分散,政府财力很紧张,在我们这里修一条道路真是太难了。 
  整个乡的道路交通,仍然是乡镇干部最大的担忧。舍书乡有10个村庄29个村民小组数千名群众,但迄今为止没有一条柏油路,仅有的一条水泥路也只是通到乡政府,多个村庄至今不通车。 
  不光是乡镇,即使是县城,也面临出行难题。沿着国道212线从陇南市政府前往文县县城,必须要经过“高楼山”。从高楼山下朝向市政府一侧到县城的直线距离不过30公里,但去文县必须要走85公里的盘山公路,多花费2个小时才能到达。 
  “交通不便已经成为我们当地群众脱贫的最大制约因素”,文县扶贫办公室主任尚奇文说,在全县21万农村人口之中,有超过6成的人口年收入低于2300元的国家扶贫标准线,而这些群众几乎都生活在交通不便的大山深处。 
  按照当地交通部门的统计,目前整个文县尚有10个建制村不通公路,当地政府称将利用扶贫攻坚实施规划,解决过河难、过沟难问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