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企遇滩 呼唤转舵

2012-7-25 11:56:00 来源:荆楚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盛夏火热的武汉,船舶制造业却在过冬。
  
  长江天兴洲段北岸,延绵的小船厂码头旁一片寂静。挺过金融危机后的武汉众多船厂,迎来比危机爆发时更严峻的订单荒。
  
  现状:近5成船厂停工
  
  武汉长江两岸密布35家船厂,是中部唯一的国家船舶出口基地,亦是我省三大造船区域之一。然而,该市经信委上周提供的最新资料显示,以散货船制造为主的武汉船企,今年遭遇罕见停工潮。35家船厂中,16家目前停工。
  
  今年前5个月,该市船舶建造行业完工船舶58艘、计55.2万载重吨,承接新船订单22.9万载重吨,至5月底手持订单还剩259万载重吨,三大指标分别同比下降45%、30%和32%。
  
  尽管武汉船企生产能力一再提高,但目前的手持订单量反倒比最高峰时的400多万载重吨减少了一半。
  
  不独武汉,订单荒正在沿江、沿海等造船大省蔓延。
  
  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数据,今年1月至5月我国三大造船指标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订单全面倒退,尤其是新接订单量同比下降47.3%。
  
  船价也大跳水。长航内部人士介绍,造一艘5万吨散货船,2007年前后要4000万至6000万美元,近几年人工成本在涨,主要原材料钢材也跌得不多,但造船价却跌了一半。
  
  原因:外需减少 产能过剩
  
  曾于2009年位列中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的船舶业为何会退潮得如此迅猛?外需减少显然是主因。
  
  金融危机后,船舶订单曾一度减少。因各国刺激政策,2010年前后订单再度上扬,但其后爆发的欧债危机最终将船厂拖下水。据“中国船舶在线”数据,去年全球新船中,欧洲船东买走42%,总价约600亿美元。但这一数额今年随着持续的欧债危机已大幅倒退。
  
  衡量干散货运输市场价格的“波罗的海综合运价指数”2年前还处在4200点,7月16日已降至1102点。
  
  除了需求不足,导致船市入冬的另一原因是国内造船产能过剩。一项统计,去年全球新船订单为6246万载重吨,光是中国的产能就满足全世界,而中国能拿到的全球船舶订单还不足一半。
  
  武汉南华高速船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绪明认为,由于2003年后全球航运市场步入黄金期,导致各路资金涌入造船业,而且主要生产货船。“甚至房地产公司都开始造船,全国造船生产能力成倍膨胀。由于供大于求,生产低附加值货船的船厂今年开始晒太阳。”
  
  王绪明说,今年还不算最差的,明年才可能是真正的“无单年”!
  
  由于造船的生产周期,现在订单的大幅减少将导致未来二三年内造船业一轮大洗牌。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一项报告,有76%的企业认为航运市场在2014年后才会复苏。但不是所有船企都能熬到那一天!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谭作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大胆预言:未来2-3年,国内将有50%船企面临淘汰,今年则是决定生死的关键期。
  
  出路:开辟中小特种船舶
  
  惊涛骇浪中,武汉船企该驶向何方?
  
  武昌船舶重工公司、南华高速公司的境遇或许能带来启示。船市退潮中,武船凭借生产海洋工程船以及海洋工程建造等非船产业,今年出口和利润仍以2位数幅度上升。南华高速专做中小公务船舶如高速客船、海监船、渔政船等,避开主流货轮建造的大起大落。
  
  记者探访南华船厂,车间内十余艘船舶正在焊接、刷漆,未完工的巡逻船内,工人们忙着室内装修。去年该公司销售3亿元,今年上半年又新接订单2亿元。
  
  王绪明建议,湖北的船厂地处内陆,受航道和市场限制,造船规模不宜盲目求大;更不能一窝蜂地造货轮。造船要发展更多高附加值船舶,如科考船、铺缆船,甚至游艇。此外还需提升船厂自行设计、施工组织等系统集成能力,即企业竞争力。
  
  省发改委不久前制订的全省船舶工业“十二五”规划也给出相似发展路径:未来不是重点发展货轮,而是结合研发和制造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发展如海洋工程船等中小特种船舶、船舶配套产品、海洋工程及装备等,
  
  武汉市还计划,在武东和光谷形成两个船舶配套工业园,提高船企产业集中度,提升资源利用率,让船舶制造业集约化、更平稳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