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最大“亏损王”中国远洋仍交巨额所得税

2012-7-24 13:1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编者按
    2011年,中国远洋成为A股 “亏损王”。然而,中远巨亏之后却给市场带来很大疑惑,巨额亏损仍交大量所得税费用。由此引发了很多市场观察家的讨论。如何看待中国运输、物流等服务行业的税收问题?
视点
1
放松市场管制 促进企业发展
□王佐
    中远集团2011年“巨亏”与“巨税”并存的个案并不能说明中国物流企业税收负担过重。在企业体量巨大的情况下,就会有同样巨大的空间来做企业税务策划,或少缴或迟缴或调节,因为税收对企业既是责任也是负担。只要是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理财操作,除了会影响公众对该企业的价值判断,在企业则无可厚非。
    但是,我国企业税负过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且不单是对物流企业。除了国有企业享有行政垄断特权和各种要素资源的优先优惠支持、外资(广义的外资)企业享受“超国民待遇”以外,其他诸如民营企业等税负和费负之高及其征缴环节的不确定性,已经成为企业营商环境恶化以至逃离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并吹大“泡沫经济”的重要推手。最近,中央级媒体所披露的一些地方政府突击征税而且征收“过头税”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突击征税表面上看是地方税收任务刚性、土地财政吃紧,实际上是凯恩斯主义与计划经济思维重新结合,政府长期代替市场选择、代替民众投资、代替财富分配、代替经济增长的必然反映。
    在中央政府结构性减税政策大方向已经确定,各种减税政策陆续出台并取得一定成效的情况下,在全球经济疲软、国内整体经济下滑、企业面临严重生存和转型危机的情况下,上述突击征税且提前征税的做法实际上构成了结构性增税,无疑是“竭泽而渔”,全然不顾企业和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置企业利益于不顾的做法,必将使得中央结构性减税的政策预期大打折扣,也就难怪企业和个人的税负感觉长期居高不下。问题是这并不是个别地方政府的行为。
    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63795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税收收入54932亿元,同比增长9.8%。双双超过同期7.8%的GDP增速。虽然同期财政收入增幅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税收增幅同比回落19.8个百分点,但那主要是非正常4万亿元刺激经济的结果,大可不必在意。况且目前我们所面临的经济难题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正是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后遗症之一。在全球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财税收入仍然高速增长,特别是地方税种收入高速增长。地方财政支出高出中央本级财政支出2.6倍,只能说明企业的生存压力进一步增大,而政府减税还有很大的空间。
    减税干什么?就是政府把自己的利益让出一部分给民间——让民间去投资、让市场去内生、让民企把市场做起来、让各种经济实体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获取合理合法的经济收益。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能有什么自己的经济利益呢?除了界定市场规则、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提供公共产品,做市场的裁判员以外,别无其他。
    但是在现行利益格局已经形成的情况下,财政和税收制度已经趋向异化。在经济下行时政府的开支压力会放大。因此,加强税收征管、确保税收增长的要求很有可能在执行中演变成结构性增税。即该减的不减或迟减不到位,该增的和不该增的都立马上场,而且伴随着不规范的征税行为。这时,有关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公平税负、税收优惠等政策的执行很可能被打折扣,比如差额纳税、大宗商品仓储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政策等。事实上,营改增试点过程中物流服务业面临的税改尴尬,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对营改增热情的减退,正好反映了结构性减税本身的尴尬。
    可以预见,如果不对总体的税收和财政管理思路做大的改变,仅靠修修补补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设计恐怕难以奏效。全面减税也好,结构性减税也罢,最最主要的是首先为企业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创建一个公平、自由的市场竞争环境。失去了这个前提,无论什么税改政策都可能是不公平的,都会被打折扣,甚至是走向反面。我们不仅期待物流企业税负降低,更期待我们客户即其他企业的税负也能降低,期待公平竞争、公平税负的市场环境。
    1. 放松市场管制,规范市场竞争。逐步限制国有企业特权,尽快制定国退民进时间表,把落实“新36条”及其相关政策体系真正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措施而不是权宜之计。
    2. 及时总结营改增试点效果,进一步调低物流业改革税率,把仓储和运输等物流服务企业的增值税税率统一调整到3%~5%。切实把物流企业税负特别是中小微物流企业的税负降下来,为我国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更好的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强固经济可持续发展之本。
    3. 重构财税制度,实行税制创新。缩减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开支;重建地方财政,改革土地依赖;在减税的同时更要减费。重塑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民与政府关系。
    4. 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增强财政收入和支出的透明度,强化对财政开支的监管,让税费收入的使用真正惠及于民众和民企,更合理的调节国民财富的分配。
    5. 藏富于民,切实放水养鱼。在吁求民间资本发挥“稳增长”作用的同时,采取切实的改革措施,深化税制改革,促进民间投资实体经济,把要素资源的定价权和市场逐步交还给民间资本,取信于民。
视点
2
物流企业应率先“突围”新“税改”
□张成利
    去年,中国远洋集团巨亏,但仍要交大量所得税费用。可以想像,像中国远洋这样享受国家更多政策支持和优惠的央企,都不能承受“税收”之重,普通的民营物流企业更不堪重负了。
    为减轻物流税负,今年1月1日起,国家推行税制改革,在部分地区和行业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
    且不说“新税改”是搞试点不能一下子惠及所有物流企业,就是在“税改”新政“试水”的城市,也是反响不一,喜忧参半。在试点城市上海,以仓储和货代为主营业务的物流公司普遍表示税改效果不错。但也有不少物流企业反映,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导致部分物流企业税负不降反增,有的税负甚至增加了两倍。有物流企业喊出了“撤离上海”的口号。
    专家分析后指出,“税改”暴露出的是信息化程度低、专业管理人才匮乏、企业间结构松散、低端物流市场饱和等我国物流业普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营业税改增值税从理论上讲,确实可以达到减轻企业税负的目的。但具体到每个企业时,效果则有所不同。对于那些业务范围较为单一、特别是只从事公路或水路运输的企业,税改不但不能减轻企业负担,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增加纳税金额,出现“税负增两倍”的现象并不奇怪。
    基于此,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和物流企业不必过多在“减税”问题上纠结。而应把“新税改”看作一种发展机遇,积极实施突围,通过进行业务拓展,提升管理服务层次和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为物流企业赢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更新发展理念,是“突围”的前提。物流企业应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层面,认识物流业相关的税收政策改革带来的发展机遇,结合企业发展实际、超前规划、创新机制、规范运作、做精做细,从而在现代物流业的竞争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
    信息化建设是“突围”的良方。对外,有了信息平台,供求双方选择面会更大,合作的机会会更多,货物周转速度也会大幅提高。以运输业为例,建立信息平台自动对货物运输过程实施监控,将客户需求信息和车辆信息进行匹配,并对路径进行最优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减少车辆空载率和差错率,从而使效率大大提高。
    创新运营模式是“突围”的关键。物流企业的运营模式,是否现代、科学、高效,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决定性。要发展现代物流,就必须开展多式联运。就是把多种运输方式联合起来,一次性完成货物运输。多式联运可减少中间卸、装、倒运环节,既可以节省货物运输时间,又可以大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
    中国远洋在获取政策支持方面,其他央企望尘莫及。但国家的政策支持只能是在国内市场上,当它面对国际市场时,央企的身份和政策扶植就不在起作用了,它就必须面对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博弈。离开了垄断条件的中国远洋,对国际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对全球经济走势、行业发展趋势判断出现了偏差,这是它巨亏的根本原因。所以,中国远洋想扭转“巨亏”的不利局面,不能寄希望于国家“减税”政策,而是要实施自身“突围”,以提高其搏击国际市场的能力和竞争力。
    中国远洋是这样,其他物流企业更是如此。
视点
3
行业呼唤减税 让物流轻装上阵
□巢江淮
    中国远洋集团巨亏,但仍要交大量所得税费用。这是物流企业税负过重的一个缩影。“负重”前进的物流能否抵达现代化的彼岸?只怕跟“蜗牛”为舞,轻装上阵才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向,轻盈的步伐才能携手民生一道前进。
    其实,高层已洞察到物流业的税负问题。中国政府网2011年8月19日正式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其中就有一条——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将根据物流业的产业特点和物流企业一体化、社会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统筹完善有关税收支持政策。
    物流业是国家结构性减税的“受益者”。因为结构性减税包括减轻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税收负担,不少中小型物流企业属于此列;还因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物流企业“当仁不让”;更因为为物流企业“量身定制”减负政策——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征税试点范围,出台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
    理论到实践有距离,理想到现实有落差。根据上海今年1月1日起启动的试点政策,运输、装卸、搬运等交通运输部分,实施11%的增值税率,物流辅助部分如仓储、配送及代理等实行6%的增值税税率。改革前两者征收的营业税分别为3%及5%。在上海,67%的试点企业所缴纳的今年1月的增值税比以往缴纳的营业税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平均增加税负5万元,甚至出现部分物流企业税负增2倍、欲逃离上海的现象。有关人士分析称,税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运输服务税率上调幅度较大,而企业可抵扣项目较少。
    减轻企业税负已成为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物流业在经济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专家认为,社会物流总费用占经济的比重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以带来40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就物流企业来讲,结构性减税试点未达到预期效果,这就要求在试点中改进,让减税政策融入物流的“结构中”。
    同时,在全面减税适时而行的呼声中,物流领域可以“先拔头筹”、“一马当先”。因为物流离民生很近,与物价很“亲”。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