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打造水土高新园为长江上游创新中心智慧新城

2012-7-24 11:03:00 来源:重庆日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12年7月20日,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建筑工人头顶骄阳,在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的工地上挥汗如雨。今年7月底,首个入驻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的跨国企业--太平洋电信的机房大楼即将封顶。不久之后,1500个机柜,30000台服务器将入驻这里,为亚洲乃至全球的大型国际客户提供高冗余、低IP延迟、安全可靠且兼具成本效益的数据服务。 
  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是两江新区按照国务院赋予5大功能定位,构建长江上游创新中心,打造重庆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和科技人才积聚高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基地”建设的重大战略载体,是重庆推进“云端”计划,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战略板块。园区建立之初,便将“科技”内涵融入产业定位之中,随着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开发开放,一个围绕“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电子信息中心、医药外包服务中心”倾力构建的未来科技之都、智慧之城即将呼之欲出。
  中科院引领长江上游创新中心建设
  2011年3月,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入驻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作为国家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中科院在两江新区布局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不但标志着两江新区建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科研创新基地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全面提速,而且标志着内陆创新体系建设伴随先进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强势崛起,它必将引领西部地区一个科技革命时代的到来。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落户两江新区,自签订共建协议以来,一批高端的研究机构和世界500强的研发机构也随之入驻水土园区,推动一大批高端的科技机构和研发机构形成集聚区。随着一批研究机构和世界500强研发机构的进入,将跟园区产业形成高度融合,正在形成高端产业集聚区。目前,伴随两江新区世纪创新创业城的布局,一大批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投机构、产权交易机构陆续进驻,真正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创新互动的功能区。
  目前,该院正在建设集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研大楼一期工程,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预计将于2013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
  电子信息产业让“重庆造”上档升级
  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的布局,将有力助推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的成熟,进一步让重庆工业摆脱“傻、大、粗”的形象。水土先进制造基地发力,则将用科技帮助“重庆造”迈入现代化,实现上档升级。
  今年5月20日,两江新区重大项目--莱宝高科新型电容式触摸屏生产基地在水土高新园开工。莱宝高科新型电容式触摸屏生产基地,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两江新区的重大产业项目。主要从事新型电容式触摸屏、AMOLED、彩色电子纸显示器等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下半年,莱宝高科成为英特尔唯一的合作伙伴,共同研发全球领先的新型触控产品,成功开发18.5英寸一体化电容式触摸屏,并于今年4月11、12日向全球发布。莱宝高科高层表示,莱宝高科入驻水土高新园,不仅将帮助园区加速形成先进制造基地,还将进一步延伸“重庆造”IT数码产品的本地配套链条。
  水土高新园先进制造基地的产品,不仅仅供给重庆新兴的笔电产业集群,还为重庆的传统优势制造业--汽摩产业的升级换代提供支撑。
  2011年6月15日,全球着名的生产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制造商之一--深圳立业集团在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开建中国最大锂离子电池基地。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圆柱18650电池产能达10万支/天,动力电池32万支/天,年产量11亿安时,足够供应电动大巴5000辆、电动小轿车10万辆、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100万辆的用电电池量。该项目的建设,将对两江新区致力打造的千亿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发挥重要引导作用。
  2011年3月29日,重庆北斗导航产业园在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开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 重庆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园将吸引应用终端机元器件制造、核心芯片研制、应用软件开发及其北斗卫星应用相关企业入驻,形成“元器件-终端-系统”产业链。项目投资总额50亿元,计划引进企业百余家,其中包括国家级研发工程中心、营运中心、检测中心,预计2015年产出规模100亿元,2020年产出500亿元。
  生物医药试水全球服务外包中心
  在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的产业规划布局中,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生物医药,让水土高新园乃至两江新区成为全球医药、医疗服务外包的中心。 据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有关负责人介绍,水土高新园已规划建设面积5平方公里的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产业园,大力引进跨国公司,积极发展超声医疗、数字医用设备、创新药物等,打造成重庆市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产业的核心区、国际合作的示范区。到2015年,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产业园要力争实现100亿元产值。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工业产值近1.3万亿元,2015年将达3万亿元,但是欧美发达国家占了全球80%的市场份额,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据调查,生物医药外包业务未来3年将保持14%以上的年增长率,2013年全球外包将成长为350亿美元的产业,这为国内制药企业参与国际分工,依托中西部综合要素成本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作为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之一,加速生物制药从制造到研发的全流程整合、研发、在服务全球市场中提升创新研发能力,正成为两江新区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科技研发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重大战略举措。
  在此轮全球性的产业转移中,两江新区创新研发的综合环境和成本优势成为生物医药企业争相入驻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正在打造科技创新城,重点发展包括云计算数据处理、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为制药企业的转型升级、进军国际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水土高新园生物医药领域已经入驻了北大方正医药产业基地、博腾服务外包基地,伴随一批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及制剂外包生产研发企业的入驻,两江新区面向全球市场的国际生物医药基地正加速成型,产业集群初步显现,将形成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及服务外包的高地。下一步,两江新区将通过引进国际生物医药项目、国际医药品牌,把生物医药基地打造成为与国际制药企业接轨的现代化、国际化的生物医药制造基地,最终形成500亿元的年产值。
  云计算中心引领万亿级新产业崛起
  2011年4月6日,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重庆数据产业园在水土高新园正式开建,这标志着重庆信息产业从终端制造--打造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向通讯与服务--数据开发与处理拓展延伸,启动打造国内乃至亚洲一流的数据处理中心。
  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其核心是占地约1平方公里的离岸云计算试验区。一年多来,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建设推进顺利,已征地近1万亩,平场近5000亩。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西部数据中心齐集于此,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重庆数据产业园、太平洋电信重庆数据中心已主体成形,年内就将实际运营。
  通过“十二五”的发展,水土高新园必将成为两江新区最具活力和竞争能力的财富高地。仅仅一个云计算中心,建立后将为该地区创造出可观的“云产值”,与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等形成“多足鼎立”的发展态势。
  据预测,在“十二五”期间,重庆的软件以及外包产业将达到1500亿的规模。这将有助于重庆信息产业在“十二五”末期产值达到1万亿,取代传统汽摩产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作为重庆“云端计划”优先发展的主要基地,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的打造对于实现这个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首先,云计算中心需要服务器等网络与通信设备,这将有力地促进重庆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与销售;其次,由于云计算中心提供了海量数据的存储、挖掘、开发与处理能力,信息服务类的企业将大为受益;此外,云计算是互联网应用的高级阶段,对不少互联网公司,比如电子商务公司将提供更多的增值业务机会。可以预见,“医疗云”、“教育云”、“交通云”、“金融云”、“物流云”……几年后,各种“云”团,将以水土高新园为中心,在重庆冉冉升起。专家表示,当这些“云”成熟以后,重庆就会成为智能城市方案提供商,像现在帮其它的城市建轻轨一样建智能城市,一个万亿级的产业将强势崛起。(记者 陈钧 采写)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