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变--株洲市整体推进城市转型升级纪实
2012-7-15 20:0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这个夏天很热。尽管如此,许多株洲人还是愿意出门“看风景”,因为“风景”就在家门口,看起来方便。
他们有许多选择,可到美丽的湘江风光带恣意骑行,可惬意地坐在神农湖边欣赏水幕电影,可带着放了假的孩子到华强方特欢乐谷体验惊险刺激的娱乐,还可走进目前全省唯一的城市规划馆,领略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的株洲今昔……
他们走在干净的街道上,走在浓密的树阴里,头顶蓝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外地人“这里跟新加坡、美国一样干净”的评价,有足够理由自豪。
作为印证,去年12月,省卫生厅公布了两年一度的全省城市卫生检查结果,在“甲级地级城市”、“甲级县级城市”、“全省城乡环境卫生十佳县”榜单上,株洲市及所属醴陵市、攸县分别居于第一位。时过两月,在株洲市城管工作会上,他们又提出了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的新目标。
从“全国十大污染城市”,到全省“最干净城市”,再到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株洲变化之快,让人眼花缭乱。
功能之变
创业宜居两相宜
严格意义上说,上世纪50年代初建市的株洲,开始并不是一个“城市”。作为国家统一布局的工业基地,她充其量只是一个工厂产区的组合体。以后几十年的发展,使她逐步有了街道、公园,有了城市特征,但先天不足仍然表露无遗:缺少规划,功能不全,环境杂乱……
作为一座城市、而不是作为一个工业基地的株洲,该往何处去?答案是走新型城市化之路,成为创业宜居两相宜的现代城市。对此,株洲市委书记陈君文思路清晰,决心坚定:“城市是承载人口的重心,是承载经济的主体。推进新型城市化,就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抓新型城市化,就是抓转变发展方式,就是抓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抓低碳经济,就是抓改善民生。抓新型城市化,就是从战略上抓发展,就是抢占新一轮的发展制高点。”
在这个背景下,株洲市明确提出了“打造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城市定位,并强调城市建设将追求“以绿为美、以水为源、以人为本”的目标。
言出必行。株洲一出手就是大手笔、高档次的“顶层设计”。
2008年以来,株洲先后选聘德、加、日、英等国的国际一流设计机构,以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等10多个国内一流设计机构,深度参与该市20多项重大规划的编制工作,使其城市规划真正与国际接轨。
针对过去城市建设欠账太多的状况,株洲着眼于完善城市功能,以极大的气魄,开启了城市建设“5大百亿工程”。即建设投资100亿元的神农城,打造全球华人炎帝文化景观中心;建设投资120亿元的湘江风光带,打造东方“莱茵河”;建设投资150亿元的华强文化产业基地,打造湖南动漫、创意、休闲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投资100亿元的职教城,打造中南地区最大职教基地;建设投资20亿美元的中国美旗集团物流项目,打造新型工业化重要载体。
5大工程,每个成立一个指挥部,市5大班子“一把手”每人负责一个项目,创造出建设的高速度。目前,神农城、湘江风光带、华强方特欢乐谷已基本建成投入使用,职教城和美旗物流项目在加快建设中。
株洲,终于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功能完善的现代之城。
环境之变
“干净”美名天下扬
今年7月10日上午9时30分,在株洲市石峰区东钛实业有限公司内,随着一声沉闷的爆炸声,一根高达40米的烟囱应声倒下。
近几年,这样的场景在株洲已司空见惯。至7月10日,该市今年已拆除烟囱8根。按照计划,今年将拆除烟囱50根。到明年,全市城区原有的459根烟囱,将只剩下87根。
林立的烟囱曾是株洲繁荣的象征,后来又被视作株洲的病瘤。现在,株洲铁腕除瘤,又变成了一种新的象征。
为偿50多年环境欠账,株洲这几年无怨无悔,投资建了9家生活污水处理厂、1家重金属工业污水处理厂,使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稳定达标率达到100%;新增、改造绿化面积1689公顷,使城市绿化率达到50%;“十二五”期内,将基本消灭烟囱、基本关停污染企业、基本解决污水直排湘江问题,实现沿江两岸企业污水零排放……
同时,株洲大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大步推进城市美化亮化工程。
一次性完成了154条小街小巷改造、38条主次干道混凝土改沥青、635处临街建筑改造,还改造了26条主次干道的人行道,将31条道路的电力线路移入地下。
采取“穿衣戴帽”、“整旧更新”的办法,对全部29条主次干道临街建筑进行美化,清洗刷新墙体,规范广告牌,拆除临街防盗网;完善了33条道路的路灯,亮化了10条主干道,形成了河东河西2个景观面、内环外环2条景观环线。
实施“显山露水”工程,拆除了150多处封闭式围墙,使单位机关院内园林花圃为市民共享。
为保持城市卫生,株洲还创新管理模式,运用市场和科技手段提升效率,在聘请专业清洁公司清扫的同时,依托数字城管系统,把城区划分成113个责任网格,按照规范的作业标准24小时保洁。
目前,株洲是全国44个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之一。在推进数字化管理中,该市在全国率先使用3G无线通讯技术,率先将移动监控融入GPS系统,率先将视频采集运用于城管考评,管理水平居全国前列。
为打造低碳交通系统,株洲建立了较完善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并通过3年努力,将627辆公交车全部置换成油电混合动力车,于去年实现了打造全国第一个电动公交城的目标。
如今,干净美丽的株洲已吸引全国26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派团前来取经。
空间之变
城乡同治换新天
去年5月,中央领导同志在一份反映株洲攸县城乡环境同治的调研报告上批示:“要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摆在突出位置。攸县城乡同治的经验值得重视。”
近年来,攸县采取“分区包干、分散处理、分级投入、分期考核”的方式开展城乡同治,“把城镇当做客厅来呵护,把村庄当做公园来管理”,取得成效。其做法为许多地方所仿效,外地组团来学习、考察的已超过1000批次。
今年初,已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株洲,又成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在全市推进城乡环境同治。今年头两个月,全市农村就新添垃圾桶50万个、新建垃圾池1.1万个,清运垃圾24万吨,并有30个乡镇启动了污水处理项目建设,1560个村庄开始编制详细规划。
环境整治从城区延伸到县城,又从县城延伸到农村,作为传统工业城市的株洲,走上了城乡统筹、共创美好环境之路。
“大力推进环境城乡同治,建设整洁、优美、健康的城乡环境,就是从战略高度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就是以务实举措抓好城乡统筹发展。”株洲市市长王群说。
立足城乡一体化,以城带乡,以大带小,大力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这是近几年株洲一直探索的城乡统筹之路。根据区位特点、产业布局和历史传统,该市规划重点建设20个中心镇、100个新农村示范点。
为打造“湖南一流,株洲第一”的生态休闲示范村,株洲云龙示范区云田社区已制订创建100户农家乐、一个商贸特色村庄、一条农业观光带、一个花卉产业区、一个生态休闲区“五个一”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在株洲县一个叫松西子的乡村社区,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拓宽增收渠道、改变村庄面貌,一个靓丽的“完美乡村”正在成形,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从城乡同治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共同发展,作为工业城市的株洲,正在转型中走出旧的影子,在升级中走进新的天地。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