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创新技术为交通运输事业作贡献

2012-7-15 17:1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从防城港20万吨级散货码头工程、防城港30万吨级油码头工程的勘察设计,到鱼梁航运枢纽、西江航运干线桂平二线船闸工程、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工程等航运枢纽科研攻关,“十一五”以来,作为广西交通运输科研事业的排头兵,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广西交通设计院”)提炼总结出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创新设计理念,是衡量交通工程设计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建设西江航运干线上首座3000吨级船闸桂平二线船闸时,广西交通设计院在工程地质勘察中采用了一系列创新技术,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性。由于桂平二线船闸设计最大水头为10.5米,闸室尺度大、输水水体大,设计人员结合实际,大胆采用“闸底长廊道双明沟消能分散输水系统”,这一技术应用在国内同等船闸工程中尚属首次,能令闸室充泄水时间不超过10分钟,大大提高了船舶过闸效率;另一项“衬砌混合重力式新结构”技术的创新应用,则减少了土石方开挖及砼量,减少投资约3300万元,缩短工期将近3个月。一系列创新技术的设计和应用,不仅提升了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更体现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创新设计手段,进一步实现从“设计制作”到“设计创作”的飞跃。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工程作为目前国内建设规模最大的单级船闸,共布置4线船闸,年单向最大通过能力超过1.27亿吨,创造了单一河流断面一侧并列布置船闸线数最多的先例。其中,三线四线船闸输水系统采用的闸底长廊道分散输水系统,两线船闸间采用互冲互泄省水节能模式为国内首创,建成后将成为广西交通设计院的标志性品牌之一。 
  以人为本,为我区交通科技创新营造和谐的科研环境。通过长期培养,广西交通设计院已形成以省部拔尖人才为学科带头人,以各级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为攻关骨干,广大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的科研开发梯次团队。该院技术创新蔚然成风,贯穿于生产项目的全过程,并做到“立项有依据,过程有监督,成果有评审”标准化管理,勘察设计硕果累累。2011年,该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工程咨询、勘察设计奖项18个,参与完成地方规范编写1项。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