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疲惫的外溢效应:中国对欧出口现阵痛?

2012-7-10 12:40: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欧元还能再弱下去吗?希腊退出欧元区,最坏的结果也就这样了。”一位出口贸易商一个月前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还这样说。那时欧元/美元的价格是1.25左右,欧元/人民币是7.9。 
  “欧元不知弱到什么时候,美元的强势过程也不知什么时候能结束。”看到昨天欧元/美元、欧元/人民币的价格,他不禁如此感叹。
  欧元/美元在最近几个交易日连续暴跌的同时,昨天欧元/人民币的价格又创出历史新低。昨晚本报记者截稿时欧元/美元是1.2297,处于两年来的最低位水平;欧元/人民币中间价是7.7759,首次跌破7.8。
  但弱势欧元是一把“双刃剑”:在人民币对欧元升值让国内消费者在欧洲提高购买力的同时,其弱势效应同时也在影响着中国的对欧出口贸易。
  欧元何时见底?
  在市场上,人们似乎最习惯猜底在哪里,顶又在哪里?但这又是一个几乎没有人能够猜对的游戏。
  欧元/美元价格近几个交易日总体呈大幅下跌趋势。在1.25左右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盘整后,欧元/美元在上周大幅暴跌。昨天一位外汇分析师认为,中短期走势确认欧元为下跌趋势,其悲观的中期走势预期是,汇价将看向2010年6月份低点的支撑水平1.1875,更低的支撑在2005年11月低点1.1640。
  一家大型外资金融机构在上个季度末发布报告时曾将欧元全年最悲观的低点看至1.25。现在看来,在悲观的预期下,市场总会向更低滑去。如今1.22一线的价格已经到了24个月的最低水平。
  而同时我们看到,美元这个阶段的强势仍然没有改变的趋势,昨天本报记者截稿时美元指数为83.22,接近两年来最高水平位置。
  希腊并未退出欧元区,但是,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依然没有拨云见日。在这样的背景下,欧元的弱势似乎有理由看得更低。
  继5月23日欧元/人民币“破8”以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欧元/人民币的涨跌幅度非常大,但随着美元的走强,欧元区基本面的糟糕事件接连不断,欧元/人民币在盘整后亦屡创新低。
  对欧出口已现疲弱
  欧元十年,欧元/人民币创下新低的时候,令危机中的欧元区在中欧之间的贸易上出现了新变化。
  “对欧洲的出口业务量已经出现下滑,在订单减少的情况下,有一些出口贸易商已经不干了。”一位新兴市场的贸易商对本报记者表示,在他的公司里最近来了几位新员工,他们就是以前做欧洲出口贸易的“老板”。
  虽然中欧之间的贸易仍然体量庞大,但是从今年的数据来看,“这个骆驼正在变瘦”。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额为2208.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较同期我国外贸总体增速低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欧盟增速低20个百分点,但欧盟仍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中欧双边贸易额占同期我国外贸总值的14.6%。
  出口降低,进口增长,是另一个特征。我们来看中国对欧盟的出口数据就会发现,虽然依然为贸易顺差,但是出口和进口的趋势在发生着变化。数据显示,1~5月,我国对欧盟出口1331亿美元,同比下降0.8%,自欧盟进口877.1亿美元,同比增长4.6%,实现顺差453.9亿美元,但同比收窄9.8%。
  欧元/人民币贬值,在客观上有利于欧元区出口,同时就不利于中国企业的出口。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伴随着欧元的弱势,同时欧债危机使欧元区的消费能力下降,中国一些对欧出口的快速消费品企业已陷生存艰难的困境,甚至出现倒闭。
  “欧债危机导致欧元贬值,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巨大影响,外向型企业此时的转型变得非常关键;同时,随着欧元的贬值,是购买欧元资产的较好时机。”一位中资金融机构的人士称。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