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这一年 1100万辆车穿隧过桥渡青黄

2012-7-10 11:11:00 来源:大众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对于胶州湾东西两岸的众多市民来说,2011年6月30日是值得铭记的一天。青岛胶州湾隧道和青岛胶州湾大桥的同时通车,不仅改变了大青岛的交通格局,也给西海岸的市民生活和城市生态带来巨大变化。记者日前采访获悉,一年中经由胶州湾隧道和胶州湾大桥穿梭青黄两地的车辆,多达1100多万辆次,日均通行人数数以万计。随着胶州湾大桥接线工程项目的陆续完工,过桥的车流量有望进一步增加,而胶州湾隧道的通行费也在酝酿优惠,桥隧给东西海岸带来的深远影响仍正在发酵。 
    胶南市民成地道青岛人   
  今年43岁的王辉是胶南市民。去年5月份 ,年迈的老母亲因患重病转到了江苏路上的青医附院住院治疗。为了照顾母亲,王辉经常要乘坐长途汽车辗转于胶南与青岛之间,并在医院附近一家旅馆租了一个单间,和妻子轮流到医院看护。“光是来回坐车就折腾得要命,单程车费要27元,还要坐2个多小时,大半天的时间都花在路上,在家里做了饭拿来就凉了,只能在租的旅馆里用电磁炉给母亲做饭。” 
  2011年6月30日胶州湾隧道通车后,王辉只花两元钱乘坐隧道公交车,十几分钟就能从青岛坐车到薛家岛隧道公交枢纽站。再从黄岛倒车去胶南,比起2个多小时长途客车的颠簸快捷舒服了很多。让他更高兴的是,2012年1月21日,隧道5、6路公交线路开通,终点站延伸至胶南灵山卫枢纽站,王辉来青岛更方便了。“以前从胶南来青岛老费劲了,我现在觉得,这才是真真正正的成了青岛人。” 
    向西海岸延伸近20公里 
  像王辉这样的胶南市民,因隧道公交开通受益的不在少数。而对于黄岛辖区内的居民来讲,他们享受隧道开通带来的便利要更早一些。 
  2011年6月30日胶州湾隧道开通,青岛与黄岛相隔4.2公里的海平面,已经不再成为两地交通的阻碍。可喜的是,今年1月21日,随着隧道公交5、6、7、8路线路的开通,在胶南灵山卫设立了枢纽站,胶南的市民可以在市区乘坐隧道公交直达胶南 。这一举措,将市区的公共交通又向西海岸腹地延伸了近15公里,大大方便了胶南与青岛的联系,大青岛格局变得更加紧密。截至2012年6月底,8条隧道公交年运送往返客流量已经达到1500余万人次。 
  记者从青岛公交集团了解到,目前他们下设的隧道公交车辆总数为120辆,其中有15辆电动公交、60辆燃气公交、45辆柴油公交,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内,他们将会新投入65辆电动公交车,届时薛家岛充电站的利用率将会大大提升。 
    隧道通行费或有优惠 
  除了乘坐隧道公交出行,还有相当一部分有车族选择开车通行胶州湾隧道,而在采访过程中,市民们普遍认为车辆通行费比较高。 
  “普通的私家车,一天来回通行费要60元,一个月下来就需要近2000元,这对普通工薪家庭来说是很难承受的。”家住黄岛的孙晋芳在青岛市南区工作,为节省费用,她每次开车到达隧道口,将车辆停下后换乘隧道公交上班。一年来,她最期盼的是,隧道通行费用能再降一降。 
  记者从国信胶州湾交通有限公司了解到,胶州湾隧道开通以来,日通行车辆达到1.6万辆次。 
  由于部分市民感觉通行费过高,因而不少市民选择乘坐隧道公交。而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在综合考虑运营成本和费用各方面因素之后,有计划推出年卡等优惠措施。 
    旅游 
    抓住节会经济推动旅游产业 
  桥隧通车破解交通难题后,黄岛区的知名度和关注度大大提高,拉动了旅游消费。28日下午,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局副局长燕亚超告诉记者,单是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6.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亿元,同比增加107%和154% ,客房出租率达到70%。 
  回想起去年桥隧开通时的火爆程度,开发区的多元锦江大酒店的总经理助理王晓华眼睛里闪出了别样的光彩。桥隧带来的“大蛋糕”,各类宾馆酒店也来争抢。燕亚超告诉记者,未来3年内,一个拥有6500间客房以上的休闲度假酒店群将基本建成。 
  尝到了旅游业带来的甜头,开发区旅游局在今年的旅游旺季还将大打节会牌。“首先,7月初,我们就要办一个中国滑翔翼第一人飞越胶州湾的活动。”燕亚超说,届时,中国滑翔翼第一人将驾驶悬挂式滑翔机从金沙滩起飞,沿环岛路飞越胶州湾海峡,最终到达石老人海水浴场降落。 
  除了飞跃胶州湾活动,第八届中国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暨首届青岛金沙滩国际露营节、“新永coolcore杯”2012中国青岛国际沙滩柔道公开赛、青岛西海岸(金沙滩)第三届国际啤酒嘉年华、2012年“海之恋”凤凰岛集体婚礼……所有这些,都将给开发区的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数字桥隧 
  胶州湾隧道,是我国最长的海底隧道。全长7800米,分为路上和海底两部分。该隧道位于胶州湾湾口,连接青岛和黄岛两地,双向6车道。2011年6月30日正式通车,单次通行费用为30元。 
  胶州湾大桥,是青岛市规划的胶州湾东西两岸跨海通道“ 一路、一桥、一隧”中的“一桥”。起自青岛主城区海尔路经红岛到黄岛,大桥全长41.58公里,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于2011年6月30日全线通车,单次通行费用为50元。 
    每天近两万车次从桥上通过 
  一年来,胶州湾大桥不仅经受住了大风大雾和雨雪等恶劣天气的考验,也给青岛、黄岛、红岛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便利。2011年6月30日通车后的一个月内,经由胶州湾大桥的车流量约为57万辆次,日均通行量为1.9万辆次。 
  即使到了今天,经由胶州湾大桥时还经常能看到停车拍照的市民,胶州湾大桥在提供交通便利的同时,也成为了岛城旅游的新景点。据胶州湾大桥运营方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行一年中大桥的运行较为通畅 ,没有发生一起重大事故,大桥受天气影响封闭的时间不超过50个小时。 
  除了改变部分市民的出行习惯以外,胶州湾大桥对整个大青岛城市格局的影响也意义重大。今年青岛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勾勒出大青岛崭新的发展蓝图,全面拉开了“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发展布局。而胶州湾大桥及其接线工程的通车,等于是为三城联动的发展格局“疏通经络”,促进了青岛城市框架的“西进、北延”。 
  据了解,目前青岛胶州湾大桥青岛端接线工程正在加紧施工。该工程一期从胶州湾大桥与环湾路交会处开始,一路延伸至海尔路立交桥,总长约7.6公里,接线工程横跨四方、李沧、崂山区,沿线共设四流路、重庆路、黑龙江路、海尔路四座立交桥,上下行匝道32条。继接线工程高架路主线去年通车以后,目前海尔路立交桥、黑龙江路立交桥的上下行匝道都已经相继完工,于近期投入使用,分别为接线工程主线的西向南匝道、重庆路与高架主线的南向东和北向西匝道。而四流路立交桥处上下行接线工程的匝道已经通车,南北跨线桥继地面道路最早有望在8月份完工。 
  被桥隧通车改变的交通节点,还有位于黄岛的原管家楼收费站(现已更名为黄岛收费站)。6月29日,该收费站站长陈达坤告诉记者,在桥隧通车以前,日通行管家楼收费站的车流量最高约为3万辆。“收费站最初设计的日通行量为1.5万辆,长期以来超负荷运行。”陈达坤说,因此管家楼收费站又被看成是进出黄岛的“肠梗阻”路段。 
  桥隧通车以后,由于胶州湾隧道的分流作用,原管家楼收费站的日均车流量目前已经缩减至1.8万辆左右,大大降低了收费站的通行压力。今年4月份,原管家楼收费站迁移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原收费站将“一分为二”,在原址分别北移约3公里和西迁5.5公里,投入使用后车流将有效分流。 
  记者6月29日采访获悉,目前迁挪工程进展顺利,预计两个新收费站的土建工程将于7月15日前后完工,开始转入收费站主体施工。 
    重建为“岛城地标”,着重旅游功能 
  根据6月4日青岛市环保局发布的蓝海新港城项目环评公示显示,青岛轮渡客运站将改造重建为“岛城地标”。运行了26年的青岛轮渡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桥隧开通之前,青岛轮渡就已经开始规划,由运输功能向旅游功能转变。 
  据轮渡方介绍 ,在桥隧开通之前,青岛轮渡日均运送乘客约有2万人次 ,车辆约4000车次,在桥隧冲击下,现在每天客流在4000人次左右,几乎全都是去黄岛。当年最多同时运行11艘渡轮的情景已经无法重现。今年3月初,从2009年开始在青岛轮渡服役的“舟渡1号”也出售给了菲律宾,之前的“鲁胶渡9号”、“鲁胶渡8号”也都已出售给菲律宾。时任青岛轮渡船队队长的姜志松告诉记者,“舟渡1号”并不属于青岛轮渡,而是属于舟山轮渡,“舟渡1号”是2009年青岛轮渡从舟山轮渡租来的。姜志松说,2009年从舟山租船就是预料到桥隧开通后,青岛轮渡将退居二线。 
  轮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目前青黄之间的轮渡还有着刚性需求,但是主要功能已经向旅游方面转变。早在2010年春季,青岛轮渡就斥资400多万元将鲁胶渡10号,改造成了能容纳299人的豪华旅游客船“蓝海明珠”号,还开通了新的旅游线路。下一步,随着轮渡站改造重建为“岛城地标”,包括大型公交停车场、新的轮渡客运站都将出现,蓝海新港城项目将建设成为以中高端居住为主,集商业、办公、餐饮、酒店于一体的滨海公共休闲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