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蜀道难”到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2012-6-5 8:2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公路好比鹅肠带,坐车不如走路快。”
这是直辖之初,重庆交通的真实写照——8.2万平方公里,山峦起伏,江河纵横,最边远的城口县到主城一趟需要3天时间,不通公路的乡镇多达12个。行路难,成为制约重庆发展最大的瓶颈。
直辖后,重庆交通建设多次提速。公路、铁路、航空、水运、轨道交通,上演了一场场“速度与激情”的立体大片,“蜀道难”的历史从此改写。
如今的重庆交通建设,已站上了一个新平台,目标直指“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公路“4小时重庆”基本实现
2010年9月30日,是重庆交通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日子。
这一天,重庆“二环八射”高速公路全面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了10年。高速出口通道增至10个,密度2.4公里/百平方公里,居西部地区第一。“4小时重庆”、“8小时周边”初步实现。
“15年前,这样的场景,可能只会在梦里出现。”市交委主任滕宏伟介绍,直辖之初,重庆只有1条高速公路,全市公路总里程仅27006公里。出口通道少,国省干线公路等级低、路况差,农村公路基本没有得到发展。
直辖后,全市掀起了公路建设热潮——高速公路规划提前10年;县际联网公路遍地开花;农村公路纵横交错。
截至2011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18562公里,是直辖之初的4倍多,打通县际出口通道17个,全市所有区县之间、省际之间全部实现高等级公路连通。此外,重庆还在西部率先取消二级公路收费,物流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广袤的农村,不仅实现了公路“村村通”,100%的乡镇和82%的行政村还通了客车。广大农民走出封闭的大山,踏上了“致富路”。
铁路开创了“大建设时代”
直辖之初,全市仅有“一枢纽三干线一支线”,即襄渝铁路、川黔铁路、成渝铁路等3条干线铁路和万南铁路1条支线铁路,且建成时间早、技术标准低,均为单线铁路,铁路对外通道能力严重不足。
直辖后的重庆,开创了铁路“大建设时代”,相继开工并建成了渝怀铁路、遂渝铁路、襄渝二线、宜万铁路、达万铁路等5条干支线铁路和集装箱中心站,完成了成渝铁路、达万铁路电气化改造;形成了“一枢纽五干线二支线”,运营里程从1997年的651公里增加到1342公里,翻了一番,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至直辖前48年的总和;干线电气化率达到100%,结束了没有复线铁路的历史。
同时,兰渝铁路、渝利铁路、遂渝二线、渝怀二线、南涪铁路、成渝客专、渝黔新线、渝万城际等一批干支线铁路和兴隆场编组站、重庆北站、沙坪坝站等枢纽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境内建设里程达到1158公里、投资1168亿元。
“这样的建设规模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称,随着这批铁路项目的建成,重庆铁路可以实现“4小时周边、8小时出海”的目标,并将成为西部铁路大枢纽。
此外,随着2009年成渝动车组的开行,重庆铁路运输跨入了快速时代。开通了重庆至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港口的货运五定班列,开通了“渝新欧”铁路货运列车,重庆跻身国家级铁路物流基地行列,海陆联运、国际直达从梦想变成现实,重庆列车由此从内陆驶向世界。
航空建大型复合型枢纽机场
2012年5月10日,由芬兰航空执飞的重庆-赫尔辛基航线完成首航。至此,我市已开通的国际(地区)航空客运、货运航线均达到15条。一个以重庆为圆心,覆盖全球、连通世界的国际(地区)航空客、货运网络呼之欲出。
直辖之初,重庆境内仅有一个年旅客吞吐能力120万人次的江北机场。2010年,江北机场第二跑道建成投运,航站楼从1997年的1.8万平方米增加到18万平方米,旅客吞吐能力提高到1500万人次。同时还建成了万州、黔江支线机场,形成了“一大二小”机场格局。
2011年,江北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905万人次,排名全国第9位、世界第80位;通航城市达到93个,其中国际(地区)城市19个,分别比1997年增加了33个、15个,国内航线实现了省会城市全覆盖。
“十二五”期内,我市将建成江北机场第三跑道及东航站区工程,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110万吨。可以满足目前世界上最大飞机A380的起降,飞行区等级达到世界先进的4F级水平,全面建成大型复合型枢纽机场。
水运航运中心正在崛起
丹麦马士基来了,日本伊藤忠来了……近年来,多家全球知名物流巨头来重庆“攀亲”,入驻寸滩保税港区,参与港区建设。
坐拥长江黄金水道,重庆优势得天独厚。然而,“直辖之初,重庆航运条件十分落后。”滕宏伟说,直辖后,重庆新建码头、疏通航道、改造船舶、成立航交所——“黄金水道”被再次唤醒,并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2011年底,重庆港口吞吐量和货运量双双迈入亿吨大关,成为长江上游“亿吨大港”。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240万标箱,船舶总吨位530万吨,平均吨位1800吨,分别是直辖之初的3倍、240倍、6倍。
如今,重庆已成为长江上游唯一拥有水运一类口岸、保税港区和5000吨级深水航道的地区,多项水运指标位居全国内河第一,正在成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轨道上天入地从无到有
早上7∶50从渝北两路家中出门,乘坐轨道3号线到牛角沱站,再换乘2号线抵达大渡口平安站,在9点上班打卡前10分钟走进办公室——这是主城某传媒公司文案许珀每天上班的轨迹。
2005年,轨道2号线一期工程较场口至动物园段建成通车,重庆从此迈入了“轨道交通时代”。如今,主城已建成通车轨道交通1、2、3号线。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线网已通达主城七区,连接五大商圈及两江新区、中央商务区,无缝衔接了机场、火车站等大型交通枢纽,城市交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截至2011年底,主城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75公里,日均客运量达70万人次,位居中西部第一。预计今年内,主城将新建成通车轨道线路68公里,到2015年底,全市将建成轨道交通线路208公里,日均客运量超过200万人次。
怀揣“内畅外联”的梦想,重庆人并没有就此止步。
“高速公路新1000公里建设已经启动。未来五年,我们将以‘畅通对外通道、完善内部网络’为重点,大力推进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建成‘一枢纽十一干线’铁路网、中西部航空枢纽,综合交通枢纽功能领先西部。”说到未来,杨庆育信心满满。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