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市场畅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环节
2012-6-4 11:0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是实现“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战略基点。当前欧债危机还在继续恶化,全球经济增长严重乏力,国内经济下行风险增加,调结构与保增长的矛盾突出。面对国内外极其复杂的发展环境,着眼于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国经济建设走科学发展之路,扩大内需的战略意义愈加凸显。
扩大内需最直接表现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较快增长,其实质就是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导向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规模显著扩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全过程中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是通过市场交易来进行的,市场交易和运行的效率直接影响到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运行状况。市场交易和运行的效率主要是由市场的统一性、规范性和通畅性所决定的。市场的统一性、规范性和通畅性越高,则市场交易和运行的效率越高,市场交易和运行的成本越低;反之,市场的统一性、规范性和通畅性越低,则市场交易和运行的效率越低,市场交易和运行的成本越高。
物流费用的高低特别是物流费用占生产成本比重的高低是反映市场交易和运行效率及成本的基本指标。物流费用越低特别是物流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越低,则说明市场交易和运行的效率越高;反之,物流费用高特别是物流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越高,则说明市场交易和运行的效率越低。有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3.7万亿元,同比增长18.5%,比2010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在一般的社会产品中,我国的人力资源成本只相当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20%左右,而我国的生产成本中所含的物流成本则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3倍,我国的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40%左右,而欧美等发达国家仅占10%。在社会流通领域,我国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接近20%,也比欧美等发达国家高出近1倍。从广东到东北的物流费用甚至高于从美国到中国的物流费用。
国内市场流通中过高的物流成本导致生产与消费之间形成严重的梗阻效应,造成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导向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运行不畅,严重削弱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经济内循环能力,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我国经济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和国际竞争力,而且已经成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不容忽视的重要制约因素。近来农产品市场特别是蔬菜产销中“产地菜贱伤农、销地菜贵伤民”的怪现象就是市场流通梗阻效应的典型例证。如果国内市场流通的运行效率得不到明显提高,过高的市场流通费用既会损害生产者的正当利益也会损害消费者的正当利益,既会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也会挫伤消费者的积极性,这就必然会给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民间投资、调节收入分配、优化消费环境、改善消费预期、扩大消费需求等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战略及政策举措带来消极负面影响,从而损害扩大内需战略的有效性。
大力实施市场流通疏浚工程,最大限度地消除国内市场流通中的梗阻效应,是扩大内需总体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紧迫任务。首先要着力打破各种形式的地区封锁和地区壁垒,提高国内市场区域一体化水平。由于存在着各种隐形的、变相的地区市场壁垒,我国国内市场的统一性和开放性实际上还不及欧盟各国之间市场的统一性和开放性,这也是我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要综合运用法律和行政等手段,规范地方政府的市场干预行为,全面彻底清理整顿诸如“公路三乱”等设关设卡破坏市场正常流通秩序问题,强化和落实各级政府在维护国内市场的统一性和开放性方面所担负的职责。其次要进一步加大全国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建设,改革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体制,骨干交通运输网络的收费应该更多地体现基础性、公益性、共享性、补偿性、外部经济性和宏观效益性而不是产业性和盈利性,通过减少和降低市场微观主体的交通运输成本来提高市场运行的整体流通效率,促进全社会的生产规模与消费规模的稳定增长,从而把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建立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内循环能力的坚实支撑之上。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